孝庄文皇后的遗愿,为保护儿孙不与丈夫清太宗合葬(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文皇后的遗愿:为保护儿孙不与丈夫清太宗合葬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作为明清交替的敏感时期,孝庄文皇后的很多细节都被抹上了异样的解读,接下来悦史君将进行探讨和分析。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他是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因病去世,当时,爱新觉罗·皇太极只有12岁。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任命爱新觉罗·皇太极为四贝勒,居四大贝勒最后一位。
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嫁给爱新觉罗·皇太极为侧福晋,两人相差21岁。
此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姑姑和姐姐已经嫁给了爱新觉罗·皇太极,都是他的福晋。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爱新觉罗·皇太极经过一番斗争后,在盛京(今沈阳)大政殿即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史称天聪汗。
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史称清太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册封侧福晋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明朝崇祯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的皇九子。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在多方势力的平衡下,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史称顺治帝。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登基后,将母亲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尊为圣母皇太后。
南明永历五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为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史称康熙帝。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登基后,尊祖母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太皇太后。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去世,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一生经历清太宗、顺治帝、康熙帝三朝,跨越祖孙三代皇帝,中间助儿子顺治帝对付小叔子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帮孙子康熙帝铲除权臣瓜尔佳·鳌拜等,因此也多了不少轶闻。
不过,悦史君对孝庄文皇后死后的特殊安排,有自己的解读,理由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儿孙一手带大感情深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孝庄文皇后的儿子,孝庄文皇后不仅养育了他,还陪他度过了挺进中原、与和硕睿忠亲王争权等关键历史节点,母子感情和利益都紧紧相连。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时,即位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才8岁,孝庄文皇后继续养育、辅佐孙子,祖孙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第二,明清易鼎太速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前,清朝的范围并没有超过长城以南,孝庄文皇后生活在盛京。
到了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即位没多久,清军就在大顺皇帝李自成和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的斗争中,趁机杀进关内,迁都北京。
因此,孝庄文皇后在顺治帝、康熙帝时期,生活在北京。
第三,帝后亡年间隔太久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葬于当时的京师盛京昭陵。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在北京去世,距离丈夫清太宗的死,已经过去了44年。
关于这一点,孝庄文皇后去世前,对孙子康熙帝交代得很清楚:“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孝庄文皇后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她丈夫清太宗已经去世很久了,不要因为她再打开陵墓,她舍不得顺治帝和康熙帝,想安葬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
康熙帝当然听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话,没有将她的灵枢运往盛京与清太宗合葬,而是暂安在清东陵。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将她葬入地宫。因这个陵园在盛京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孝庄文皇后孜孜不倦保卫自己的地位
孝庄文皇后,生于1613年,死于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天降贵人的意思),清太宗皇帝皇太极的老婆,清世祖皇帝顺治的母亲,圣祖皇帝康熙的奶奶,但请注意,她还有几个身份要特殊说明: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孝端文皇后,名哲哲,生于1599年,死于1649年,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同时,也是孝庄的亲姑姑。
敏惠恭和元妃,也就是著名的海兰珠,皇太极的妃子,生于1609年,死于1641年,是孝庄的亲姐姐!
一家娘仨嫁给了一个男人--皇太极。
孝庄前半辈子的后宫生活并不如意,虽然13岁就嫁给皇太极,获封侧福晋,但是随着老公女人的增加她的地位逐渐下降,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册封五大福晋,孝庄从入宫的第二跌到第五。而其姐姐海兰珠虽然入宫比她晚,却宠冠后宫!
但是孝庄的后半生开挂了,皇太极暴毙以后经过一番争执:孝庄的儿子福临意外即位,而孝庄地位猛然提升,先是辅佐幼主亲政,顺治死后(一说出家),又辅佐孙子即位。
她也从五大福晋的末尾晋升为孝庄文皇后,1688年她走完了伟大而又多灾多难的一生,死前留下遗嘱:“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翻译过来就是:皇太极已经死了很久了,不方便打扰他,我就不和他合葬了,也免的劳民伤财,况且我不舍得你们父子,就想葬在这。
这是一份奇怪的遗嘱,记载于《孝庄后传》,是真是假,有待甄别,历朝历代,皇后后妃去世都是必须与老公合葬的,合葬既是传统也是一种荣誉,但孝庄偏偏不愿意,背后原因令人费解。但就事情的发展来看,遗嘱可信度很高。因为1688年孝庄去世以后一直没有下葬,直到雍正二年才正式下葬昭西陵!时隔38年。
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归葬盛京和老公埋在一起,后世总结了几条原因
(1)对老公不满,哲哲是正宫皇后,自己纵然有大功也取代不了姑妈的地位,而姐姐后来居上,老公偏心疼姐姐,一来二去导致孝庄心里不舒服,所以不愿意和她们葬在一起。
(2)遗嘱属实,不愿意劳师动众,且眷恋儿孙。
(3)这点也是最有争议的,就是坊间流传的:孝庄曾下嫁皇叔多尔衮,因为二嫁,所以死后不好意思归葬皇太极。
第三点后世争议最大,许多人扒出来编造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是张煌言是明朝旧臣,对清朝不满所以故意造谣诽谤。(简直是废话,和清朝关系好当然会为尊者讳)
我个人恰恰觉得第三条可信度最高,当年皇太极暴毙,皇子豪格和皇叔多尔衮争皇位,双方互不相让,后来诡异的落到了年幼的福临头上,福临的皇位来路无法解释;后来多尔衮更是自称“皇父摄政王”,这一新颖的叫法究竟代表什么学界也没有合理的解释;而嫂嫂下嫁小叔子在满族本就是传统,说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慢慢被中原孔孟之道同化,才渐渐抛弃。
如果孝庄的确曾经下嫁多尔衮,此事就可以圆满解释。而康熙显然是知道内情的,但囿于奶奶心愿和祖制无法取舍,所以就把奶奶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建材运往在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
这一“暂安”就是三十八年,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结果,反倒是重孙子雍正有办法,先是给太奶奶一通歌功颂德,后来又引经据典解释不合葬是有理可依的,最后整出个昭西陵与太爷爷的昭陵对应起来,事情圆满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