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烧乌巢,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没有想过烧司马懿军粮?(诸葛亮未攻司马懿粮草,或因其不在其掌握范围内。)

诸葛亮未攻司马懿粮草,或因其不在其掌握范围内。

我认为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肯定是有想过的。但光想没有用,要能做到才行。反过来想司马懿为啥没有想过烧掉诸葛亮军粮?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粮草,人马皆饥。这样根本就没有战斗力,而且即使敌人不进攻,大军也坚持不了几天。首先来说不能补充能量,饿得刀都拿不起,如何行军作作。再者没有粮草,军心必然溃散。这也是当曹操烧了乌巢粮草时,袁绍大军在面对曹军进攻,战心皆无。绍众大溃。孙子兵中讲行军打仗一旦无粮则亡。无粮食则亡

粮草对于战争的重要是不言而喻。两军交战胜负未分时,谁有粮草则胜利,所以军队无运输就会丧师。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所以战争中后勤保障尤为重要。历代战争史中最多的是切断敌方粮草补给。切断粮草补给是嬴得战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保护粮道是重中之重。楚汉相争时,刘邦就曾让卢绾、刘贾率军帮助彭越进攻楚地以扰楚军补给线,成功逼得项羽亲率大军回援。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复击破楚军燕郭西,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战争中如能烧毁敌方粮草,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当敌军粮草被烧,首先打击了敌军军心。但也有不少军队在断粮情况下依然能反击,这就是有制之兵。所以粮草屯集之处,必有重兵把守。官渡之战时曹操曾派兵袭击其运粮部队,把粮草都烧掉了。但袁绍仗着四州物资丰富,很快又运来大批粮草。三国志:太祖辄於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袁绍部下淳于琼率万人从北方运来大批粮草屯集在乌巢。当时沮授曾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于乌巢外巡逻加强防守,以防曹操偷袭,袁绍并没有听从。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於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

战争进行到公元200年十月时曹军已不足一个月粮草,曹操已打算退守许昌,荀彧力阻曹操退军。粮草问题没解决的话,不退都不行。不久后曹操率五千步骑成功烧掉乌巢粮草。袁军军心大乱,曹操一举击败袁绍。曹操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有三个。

第一次许攸献策:

曹操准备退军之际,许攸来降。许攸建议偷袭乌巢,这样就能一战而胜。许攸是袁绍那边的人,对于袁军的情况一清二楚。这有利于曹操偷袭。所以曹操才敢率军前去偷袭乌巢。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当曹操率五千步骑去乌巢碰到袁军巡逻部队,假借是袁绍派去助防乌巢。袁军的巡逻队居然没有半点怀疑。而袁绍在许攸叛逃后没有半点防范。对比西陵之战的吴军主帅陆抗在得知部下投降晋军,连夜更改部置,因此大胜晋军。

第二袁绍过于自大:

曹操偷袭乌巢后,袁绍马上就得到消息。袁绍当时召开了军事会议。张郃认为应赶紧派重兵援救乌巢,曹操的军队是精锐必能击败淳于琼。一旦乌巢有失,将军就会战败。三国志: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则认为应派大军攻打曹操官渡大营,这样乌巢就能解围。张郃认为曹操官渡大营必有防备,如果攻不下。那我们都会成为俘虏。袁绍没有听从,派轻兵救乌巢而派重兵攻打官渡。很多人都认为是郭图导致袁绍这样做。实际上是袁绍自已的想法。当袁绍得知曹操攻打乌巢时对儿子袁谭讲:就让曹操攻破乌巢,我却攻破曹操大营,这样曹操就无归路。后汉书:绍闻操击琼,谓长子谭曰:“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我认为袁绍这样做,是因为太想证明自己比曹操强。许攸曾建议袁绍分兵偷袭许昌,袁绍居然讲:吾当先取操耳

第三曹操太了解袁绍:

曹操曾评价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公元199年八月进军黎阳,并派臧霸攻入青州。九月返回许昌,分兵守官渡。十二月再次进军官渡。公元200年正月亲自率军征讨刘备。袁绍动也没有动。气得田丰:举杖击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

诸葛亮跟公司马懿交手一共有两次,即公元231年和公元234年两次。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魏国派司马懿为统帅,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让费曜、戴陵率四千人守上邽,主力西救祁山。诸葛亮留下人马继续攻打祁山,分兵攻打上邽。大破费曜、戴陵,然后把上邽的麦割了。司马懿之后敛众据险而守。两个月后诸葛亮粮尽退军。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双方一番交战。司马懿坚守不战,双方对峙百日。三国志、汉晋春秋、魏略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司马懿数次上表请战。据晋书、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对姜维讲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之所以请战不过是给诸将一个交待而已。军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真有把握击败我们,那会向千里之外的魏主请战。

两次交手司马懿都是坚守不战,那是因为司马懿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援。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司马懿屯粮之处不详,但魏国于关中栋阳有一个大粮仓。魏国可以从洛阳周围把粮草送往栋阳,然后再送往前线。再者司马懿是本土作战,陇右、关中就能为其补充不少粮草。历来粮草屯处皆易守难攻,且重兵把守。诸葛亮即使知道粮草屯于栋阳,也不敢轻易进攻。必竟沿途城池皆是魏国所有,再者司马懿不会坐视。

像曹操攻乌巢尚未攻破之际,袁绍的援军就已经到达了。但因为人马不多,并未能援救到乌巢。当时袁绍如果全力援救乌巢,即使不能救下乌巢,也能把曹操歼灭于乌巢。而且袁绍也存在用人不当。淳于琼当时有一万人,曹操只是五千人。以二当一,居然不敌。一将无能累千军。乌巢距离袁绍大营不过四十里地。以司马懿用兵必然速救。

"曹操火烧乌巢胜利的原因及官渡之战的战术"

历史上有不少战争是靠烧毁或切断敌人的粮食而胜利的,比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巨鹿之战中项羽是以攻击秦军粮道并成功切断秦军粮食补给而取胜的,官渡之战中曹操是率领一支轻骑兵绕到袁军的背后,烧毁了袁绍军队的存粮,才最终击败袁绍的。

为何官渡之战曹操能成功火烧乌巢呢?

事实上,在曹操火烧乌巢之前,双方军队都曾互相侦察并寻找对方的粮道而攻击,并且有过好几次小规模抢夺并烧毁对方粮食的战役,但是要想知道对方粮食的准确所在地,就必须要靠合理的情报工作,毕竟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完全要靠斥侯打探消息。

曹操能够成功火烧乌巢得益于三个原因:

一、许攸叛逃,曹操知道了袁绍的粮食存放地。

许攸是袁绍手下的谋士,知道袁绍的粮食存放地和命门所在,许攸由于家人犯错,被留守邺城的袁绍手下大将审配依法处理,因此许攸把怨恨撒到了袁绍整个集团的身上,放弃了家人,选择叛逃袁绍,投靠曹操,并给曹操提供了袁绍粮食存放地的情报。

像这种机密的情报,一般人是无法探知的,就算是情报人员,也很难在敌后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所以许攸的情报无疑是可以扭转战争胜利的旋纽。

二、曹操敢亲自率军深入敌后攻击袁绍的粮食。

曹操得知情报后,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曹操判定出许攸的情报是真实可靠的,这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判断和抓住机会的,比如袁绍,袁绍在得知曹操东征刘备,前线和许都空虚的机会都不敢攻打许都,而曹操不同,判断出许攸的情报正确后,立即出兵攻击袁绍的粮食。

当时的乌巢在两军前线的袁军后方一侧,也就是袁绍的大后方,曹操想要攻击粮道,就必须越过双方的实际前线,进入敌后地区,曹操选择了亲自率军,足以见曹操非常重视,而且足够大胆,要知道战争时期,曹操身为全军主帅深入敌人去攻打对方的粮食,风险是极大的,万一曹操有个三长二短,官渡之战袁绍不用打了就会全军取胜。

但是曹操就敢迎着这种风险,绕到袁绍大军的大后方去攻击粮草,最终获得成功。其实曹操之所以敢亲自率军攻打乌巢,是因为袁绍军根本也不会知道曹操在敌后率军。

三、袁绍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曹操在袁绍的后方秘密行进,难免会被发现,因此当袁绍军队发现曹军攻打乌巢时,反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袁绍命令大军攻打曹操的大营,而命令少数军队去救援乌巢,结果曹操大营没有攻下来,乌巢却被曹操全军拿下。

换一种思想,如果袁绍不攻击曹操的大营,而是派出全部的军队救援乌巢并围攻攻打乌巢的曹军,那么曹操所率领的五千人很有可能就无法冲出袁军的包围圈,要知道在袁绍的大后方,袁绍有着绝对的优势,比如粮食供应,物资供应,兵员救援速度等等,那样的话,官渡还真不一定是袁绍失败。

所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成功火烧乌巢,是有着各种原因支持的,我们只看到了曹操成功的表面,却没有识别曹操取胜背后的原因。

再来看一看诸葛亮北伐时期,为何不能烧掉司马懿的粮草?

不说演义,只讲正史。诸葛亮北伐时期,与司马懿交手的只有两次北伐,一次是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一次是第五次北伐,也就是五丈原之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魏关中都督曹真病死,司马懿被从荆州战区调到关中当都督,当时诸葛亮出祁山道,先是围住了祁山堡,留下部分围城士兵然后继续北进,直到上邽抢收了魏军的小麦,诸葛亮为什么要抢魏军的麦子而不是烧毁呢?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出汉中攻打陇右,是一次长途跋涉的进攻,汉中与陇右之间隔着茫茫八百里秦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里,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粮食,而是运输粮食,因为道路太难走,所以运输非常困难,这也是诸葛亮北伐总是缺粮的原因。

因此能抢魏军的麦子作为粮食补充自己,为什么要烧呢?另外麦子是种在地里被诸葛亮收割的,种在地里的麦子是很好找的,不像已经打成小米的粮食可以随处储存,当司马懿远道而来对战诸葛亮时,两军实际上处于对峙状态,诸葛亮既不知道司马懿的粮食藏在哪里,也没有魏军中的人投降诸葛亮,同时当时的司马懿因为被诸葛亮抢了麦子还在缺粮,所以诸葛亮也不可能烧毁司马懿的粮食。

另外,诸葛亮北伐与官渡之战是完全不一样的,官渡之战是两个北方强大势力争夺整个北方的控制权,双方都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压在战场上,谁失败谁毁灭,谁胜利谁就控制了整个北方,而诸葛亮北伐只是一场魏蜀双方的边境战争,无论胜负如何,都不会对时局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即使诸葛亮能烧了司马懿的粮食,也不能决定诸葛亮的战略性胜利,即使司马懿战败,只需要坚守不战,依险固守城池,诸葛亮仍然无法北进一步,同时司马懿背后所代表的曹魏政权还会从其他地方不断地运来粮食补充,要知道魏国的实力是蜀汉的4倍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