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就觉得不聪明,但是在实际接触后才明白这就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才啊?(一位卓越聪明的女同事的成长经历)
一位卓越聪明的女同事的成长经历
有可能是“阅尽千帆”之后的平静与淡然,
也有可能只是“部分的聪明”。
.
原来别部门有个女同事,三十多了,整天疯疯张张,非常不靠谱的样子。
单看她的表情和眼神,就觉得不太聪明。
后来,部门合并,女同事被合了进来。
.
刚开始,所有人都不怎么待见她,觉得她胜任工作可能都困难,领导思谋着要把她发配掉,去和部门收报纸的换岗。
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不能那么赤裸,直接就发配去收报纸,总得安排个工作,然后找出“不胜任工作的证据”来。
所以,领导就装出一幅很重用的虚伪样子,分配女同事一些重要的工作,还假惺惺地赔笑了一番,准备到时候“发配去送报纸”时更有说服力一些。
.
没两个月,就在所有人等着看笑话、脑海中幻想着“收报纸”地场景时,女同事却交出了完美的试卷。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那“试卷”不仅做得好、做得到位,且创意满满,且优点多多。
领导被惊掉了下巴。这种时候当然不能安排人家去收报纸了,而是应该差不多该重用了。
.
女同事接下来承担了许多较难的工作。她都做得挺好,且要比部门其他人做得好。
所有人都很佩服她,觉得她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大智若愚”。
甚至有人当场把“大智若愚”说了出来,也当场换来女同事的白眼。
.
但随着时日的推移,大家发现,女同事好像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很聪明。
比如在社交方面、在沟通方面、在“论尊重人的必要性”方面,她都呈现出明显的短板。
据说,女同事从小特爱学习、也只爱学习,对别的事一概不感兴趣,也基本没什么人教她“关于社会的那些事儿”。
终于,大家明白她为何那样的聪明能干、却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的原因了。
.
他们之所以看起来不聪明,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某些方面真的很不聪明”。
.
比如前述的那位女同事,虽然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起来对人际关系很不通透,但两三年后,她不知受了什么神助,突然就开窍了。
她变得极会说话、极会观察颜色、极会与人(尤其是高层)拉关系。
不知何时,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为全单位的花蝴蝶,四处都有脸面,处处有人对她客气。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女人打扮起来,其实挺漂亮;会说话起来,其实很有魅力。
.
后来,她升职了,成了主任的副手、部门的老二之一。
这肯定不是主任提拔的她,因为宣布任命的时候,主任的脸色难看极了。
但主任也没办法,只能接受现实,从此客客气气对待她。
.
当然,这个时候的“大智若愚”,已经不是以前的“部分聪明”,而是经历世事后的淡然,以及低调的性格使然。
没人知道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代价,也没人知道她承受了多少痛苦与压力。
表面上,她一直是平静的。
不可仅凭外貌判断,人的内在往往让人惊艳
谢邀!回答:“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真的很在理。我们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和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实际上真正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过滤,才能真正知道他/她的为人处世的模样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让自己“一见钟情”印象很不错,甚得自己喜欢;而有的人,第一次见面就没有什么好感觉、好印象,还有点“小讨厌”的样子!有的人看上去,很笨笨的、粗线条的模样,感觉他做事肯定不会很“聪慧”的样子。其实不然,当真正遇见问题时,那些看似很“笨”的人,有的人,真的是“刮目相看”、“高人”啊!
我的一位同学就是这个样子的人,外观看着挺“粗糙”、挺“笨拙”的一个人,其实,他真的是一位很内秀之人,不管在单位、家里的大小事中,处理起问题来,让人从心底里佩服他,赞美他!“粗中有细”是一位很细心的人。生活中难得有这样的“有心人”啊!“大智若愚”可能就是说得这类型号的人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