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能算到东风,为什么火烧上方谷算不到天降大雨?(火烧上方谷:历史真相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谜团)
火烧上方谷:历史真相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谜团
火烧上方谷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诸葛亮为何没算到会下雨?
火烧上方谷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诸葛亮差一点就能取走了司马懿的性命,为何天不遂人愿,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他的希望。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火烧上方谷吗?
罗贯中写的火烧上方谷很精彩,也让很多亮粉感叹,进而又去推测原因是什么,追问为什么诸葛亮神算子会棋差一招。
火烧上方谷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为的就是想说明“苍天助曹不助汉”,这是罗贯中拥刘反曹的典型表现这件事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哪怕野史也没有。
所以,既然是杜撰的,不管什么原因,会突然天降大雨,那火必然是要熄灭的,罗贯中不可能让司马懿死在诸葛亮手上,那样写就是过分篡改历史了。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晋书˙宣帝纪》等史籍,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自知不敌诸葛亮,故魏军虽然偶尔曾与蜀军交锋,但基本上却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屡次挑战,甚至命人给司马懿送去妇女衣饰,以图激怒之,司马懿仍不为所动。魏明帝又命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禁止出战。
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始终未能与司马懿展开决战,终於因病重而死於五丈原。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第102回所写的蜀军兵败於渭桥、魏将郑文诈降被识破、司马懿被诱劫寨大败而回,以及第103回所写的火烧上方谷等情节,均属虚构。
然而,作为小说家,罗贯中如果完全依照史实来叙述,那麽,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岂不是太平淡、太沉闷了吗?诸葛亮之死岂不也会因此显得黯淡无光了吗?罗贯中当然不愿这样。於是,为了圆满地塑造诸葛亮「智绝」的形象,罗贯中充分发挥浪漫主义想象,精心设计了上述情节。
特别是「火烧上方谷」,先写司马懿仔细打听诸葛亮的行踪,直到他确信诸葛亮在上方谷后,又设声东击西之计,可谓十分小心,十分稳妥;然后写司马懿终究还是中了诸葛亮设下的圈套,只得在熊熊大火中抱着二子放声大哭,坐以待毙。这一生动而曲折的情节,再一次表明诸葛亮之智高出司马懿一筹,使其神机妙算又一次大放光彩。
按神算子诸葛亮的智谋,怎么会不知道有雨呢?后代不少文人墨客猜测,晴天浮云突然大雨而至,是因为诸葛亮一生泄露了太多天机。比如“马前课指算法”、“诸葛亮鬼谷术”、“奇门遁甲术”等等。甚至有人猜测由于诸葛亮促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改变了正常的历史进程,而司马懿是晋朝的基石,自然命不该绝。这是否预示着与天斗,神人孔明也逃不过命运。
《赤壁之战的真实历史:诸葛亮的东风并非他的功绩》
诸葛亮的东风根本不是他的故事,而是吴国的鲁肃所为。按史书记载,赤壁之战根本没有诸葛亮什么事情。因为,在汉代末年地位功名非常重要。而刚刚出茅楼的诸葛亮不可能到东吴舌战群儒。《三国演义》为了是小说,不是历史。因此,为了塑造诸葛亮而把别人的功劳伟业集中到他的名下刻画于他。
从鲁肃借东风历史实绩,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这与长江在黄冈段的走向有很大关系。因此也断定,赤壁不在咸宁蒲圻市,而在黄冈的黄州赤壁。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黄州赤壁在三国时代主航道出夏口(武汉),分为三江,主航道流经堵城(古代的邾王城),三江口河流,主航道流经黄州赤壁。黄州赤壁在江北,曹操大军驻扎江北赤壁大营。而对江的鄂州(古代武昌)就是江南吴国的都城。这样才能形成曹吴两军对垒。所以,宋代的大学者苏轼不会轻易犯错。黄州赤壁应该就是古战场赤壁。
再说借东风,长江是自西向东的流向。但在黄州段,堵城到黄州是西北向东南,鄂州在西北岸,黄州东南岸。冬天刮北风,夏天吹东风。而当时是冬季只有北风,因此,鲁肃所借本来就是北风,而不是东风。只由于长江在这里的流向本来因为弯道变成了北流向南。因此 ,这一赤壁之战很有可能如苏轼所言就在黄州赤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