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另外一方为何就无可奈何?(仁义之师的免战牌:战争中的笑话?)

仁义之师的免战牌:战争中的笑话?

免战牌?就这三字要是搁一般人眼里,拉倒吧,这纯粹就是来逗乐的。

打仗那是啥玩意?白刀进去,红刀子出来,你不弄死俺,俺就要弄死你,就这地界是最不讲究道义的,还免战牌,这世界压根就不会有这物件。

这东西就跟皇帝给大家伙发的那免死金牌一样,混弄鬼的,你要真当真了,相信世界上有这物件,瞧见没那刀下的亡魂一准有你一份,外带老天爷都不同情你,捎带给你一批语:“这孩子没啥大毛病,就是傻!”

嗯,这话说的似乎是没毛病。可俺要告诉大家伙,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东西,他的功能和您想的一样,这玩意一挂出来就表示:“俺今天累了,不打算出来和你掰腕子,想找乐子自己玩去。”

懵圈了吧!那么这是咋回事呢?

这事,咱得往远了说,有多远呢?春秋之前吧!

春秋时期,其实就是东周时期的前半段,那么他的前半段是西周。这时间点上人们有讲究,讲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整个社会体系从上到下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用礼字来一统天下,那么为嘛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当时西周统治的地域他也大,而那个时候消息不畅通,交通不发达。

离都城远的地界,假如发生了啥重大事件,您这十天半个月把消息送过来,这都算快的,三五个月那都是常有的事,一年半载他也不稀奇。

这就要命了,假如地方上发生了叛乱,等你接到消息,这叛乱指不定成啥德性呢?

那么如何防止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呢?最直接的办法是派大兵,直接搞死对方。可一提到军事,这玩意打赢了就不说了,这要是来个远途奔袭还打输了,劳民伤财不说,威信力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是不是有啥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事呢?

要不说咱大华夏的人聪明,上位者这就想到了一个字——礼,用礼来束缚地方上各位诸侯。

把礼字贯穿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王应该穿啥衣服啦?诸侯应该用啥器具喝酒啦?大夫出门应该蹲在啥样的车子上出行啦等等。

你如果没有遵守这些礼法,那么你也就被遵守这套礼法的人们所排挤,不用上位者出生,一帮子遵守这套礼法的人们,也会出手收拾你。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大华夏的人做啥事之前,都喜欢和你掰扯掰扯道理,哪怕你是那种听不懂音律的牛,他也和你掰扯掰扯,让自己站在礼法的高度上,然后一闷棍敲你头上,在弄死你。

那么这个礼字贯穿到了战争中,也形成了一套礼法。

你比方说,战争双方,这就开打了。首先出场的是战争双方的领头人,俩人跑到当中间,这就一堆胡扯。

这俩人要是能把事情掰开了,这矛盾点解决了,这也就不用下边的人拼命了。

这要是还没整好,接着是大将出场,双方划出道道里,比划两场,先撑撑场子,给自己一方提升一下士气。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方感觉自己个真不行,这撤了他也成。

这还是不行,那没得说,双方这就正式的开打了。

那么在这种氛围之下,有免战牌的说法,还真有!

这事到了春秋时期,这套制度就被废弃了。不然咱咋老是听那个时候,叫啥礼乐崩坏,礼乐崩坏的,说的就是这套礼法没人听了,遵守这套礼法的人少了。

打这里起,打仗只寻求结果,不寻求过程了,这免战牌也就属于搞笑级别的物件了。你挂个免战牌,俺就不揍你了,想多了吧!你挂个免战牌,俺就相信你不悄摸兮的跑出来偷袭俺?俺瞅起来有那么愚蠢吗?

这事打这里起就算是废了,那么具体的时间呢?没有具体时间,倒有具体的事。

宋襄公,这就是一个坚持礼法的人,打这人之后,战场上就没啥礼仪了。那么接下来咱就说道说道他这是咋回事?

话说,当年他想做诸侯的霸主,这就弄会盟诸侯的事。话说这种事,比较凶险,一个弄不好这就要身死道消。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局,这宋襄公就提议不带部队去,下边的人一听直秃噜舌头:“为防有变,你最好带上部队。毕竟这里边最不服你的就是楚国,这玩意是个最不讲信誉的家伙。”

可宋襄公那脑袋瓜摇的像个拨浪鼓似的:“这主意是俺出的,俺不能不遵守约定啊,说不带就不带!”

结果他这人去了就和这楚成王因为这霸主的事嚷嚷起来了,人家楚成王一挥手埋伏的军队一家伙就把这宋襄公给掐住了,丢到了人楚国的大房子里囚禁了起来。

后来这事请鲁僖公说和,这宋襄公才被放回来。

按说发生了这样的事,这宋襄公应该知道,这个时代已经是礼乐崩坏了,就不应该用礼法那一套来看待事物了。

结果后来楚国和宋国又因为这霸主的事,刀兵相向了。

到地之后,这楚国正好开始渡河。下边的人就给宋襄公出主意:“咱来个半渡而击咋样?”

话说这主意好,毕竟人家楚国人多势众,您就得取巧不是。

结果这宋襄公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不行!俺是仁义之师咋能干这种缺德带冒烟的事呢?咋得等他们摆好了军阵,一刀一枪的打,这才行,方显俺这仁义二字!”

好吧,宋襄公这脑壳里压根就没有胜负的概念。

结果等到楚军把阵型摆好了,休息够了,一家伙就冲了上来。

咱开头不就说了,这楚军人家的人数就比他多,这一冲击,宋襄公可就败了,大腿上还给人射了一箭。

这损失可没地补去,国力可就衰退了不老少。

这是一种蠢猪似的仁义道德,把自己卖了不说,捎带了那么多老百姓,还自以为很高尚,不可理解。

那么打这起,礼法似乎在消失。但当大华夏再次形成大统一的时候,礼法二字又被重新拿了起来。

但这礼法二字所形成的传统在战争当中,这就有点行不通了。因为从春秋战国时期走过来,咱都知道了,战争的残酷性,他的终极目的是用刀子从肉体上彻彻底底的消灭对手,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兵者诡道也,免战牌?拉倒吧,这东西您也只能在戏剧里瞅瞅,当个娱乐就得了,千万别当真,这可是要命的东西,不然你就是下一个宋襄公。

后来大明时期,朱棣造朱允炆的反,而朱允炆就是为了爱惜自己的名声,下了一道蠢猪似的命令,不得伤害朱棣的一根汗毛。

得嘞,朱棣有了这防弹衣,打了四年多,身陷包围多次,在火枪箭头的包围下,一点伤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啊!当年常山赵子龙也不过如此。

这不后来眼瞅着朱棣打到了皇宫里边,朱允炆落得个烧毁皇宫了事的结局。

战争?礼仪讲不得。我们可以在开战之前,把所有的条条框框摆在明面上,最好不要开战,陈述开战后带来的危害。

但战争一旦开启,礼仪?扔了吧!这东西压根就不合适在战场上生存,这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只有一方重伤退场或者死去,才是最终的结局。

这也就是为嘛,咱大华夏的人瞅起来人蓄无害似的,一旦战争真的来临,这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咱们。

规则俺们懂,兵者轨道比你懂的更多。咱就用美国一位将军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唠叨:“和大华夏的人开战,疯了吧!”

“免战牌的真实性和历史意义:从古代战争到现代影视作品的探讨”

免战牌:听起来很是“高大上”的一种感觉。免战牌挂起来就能避免战争了吗?听起来好搞笑,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你当战争是寻开心、开玩笑的吗?

我们先来听一段评书:刘兰芳版本之“杨家将”第四十二回,余太君听闻前军来报,辽国大将韩虎前来讨敌叫阵,由于杨排风高烧不日不退,他人不敌辽将。于是“余太君”令人高挂“免战牌”,在城墙上多备些灰瓶,石头,滚木以防止辽军偷袭。辽国武将接连数日轮番骂阵,宋军大营连续挂了七天“免战牌”,而屯兵不出。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免战牌我们在一些影视剧或古典文学作品中都会听到这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那就是双方大军对战时,或甲方攻击乙方城池时,乙方突然不知何种原因,在城门上高高悬挂起“免战牌”,而甲方看到乙方的“免战牌”不得不鸣锣收兵,不再继续攻击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儿时都或多或少通过小儿书、连环画中看到过这样一种情节。还有在六七十年代电视机没有普遍普及的环境下,很多人喜欢用收音机听评书。所以很多人在梅兰芳评书中听过“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古典小说。也因此就对免战牌有了一种很深的印象。

但是,古代历史上,这种通过悬挂免战牌而休战的事情是真实的吗?作为儿时的我们可能是由于信息不发达或孤陋寡闻都天真的信以为真。但是,作为当下的我们通过每日阅读学问学和学问学或多或少已经对古代历史时期的战争历史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那我想说,战争是残酷的,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是不可能会有良性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对方,所以说不可能因为你打不过对方就通过悬挂免战牌而让对方停止攻击,达到休战的目的。

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打架,甲方膀大腰圆、身高魁梧、力大无穷,而乙方身体瘦小体弱,乙方知道无法打赢甲方,所以乙方就对甲方说,我们休息一下,今天不打了,改天约个日子再战。你说这种事情可能吗?两军对垒,拼的是你死我活而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的。所以说,“免战牌”避免战争可能是古典文学作品为了哗众取宠而杜撰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但是我通过查阅史书古籍,类似免战牌的真实案例还屡有发生。比如说:诸葛先生生前最后一次统帅十万孔明军北伐,在陕西眉县斜谷口安营扎寨。魏军主帅司马懿在五丈原渭水后背水扎营,两个冤家在这里偶遇了。诸葛帐下武将轮番到司马懿阵前挑衅骂阵,祖宗八代都出来了,可司马懿虽然捂上自己的耳朵,装作没听见,依旧每日在主帅大帐内饮酒作乐。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很快过去了,诸葛蜀军粮草告急,诸葛先生这个着急上火,愁的都空腔溃疡了。

诸葛先生也不顾什么君子小人了,令军士打包了一套女人的衣服首饰送给司马懿,意思就是说司马懿是一个女人,妄想用讽刺和羞辱来惹恼司马懿,迫使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很高兴地笑纳了诸葛孔明送给他礼物,还设宴犒赏了诸葛派过去的使者,并重赏了跑腿的军士,并对他说“你替我谢谢诸葛老哥,让他破费了!” 司马懿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牢牢耗死了诸葛亮。不出所料,诸葛亮没多久就被活活气死了,司马懿则兵不血刃就不战全胜了。

还有公元1400年初夏,朱棣亲率10万大军团团围困济南城。济南守将铁铉与诸将饮血盟誓,慷慨陈词,坚守济南,誓死不降,拉开了济南城攻守战。济南攻守战自初夏时苦战到入秋,双方战斗十分激烈。朱棣屡次派人劝降,无奈守城方誓死不降。

后来由于济南守将铁铉派人诈降,图谋刺杀朱棣,但朱棣命大,得以逃脱。气急败坏的朱棣下令万炮齐发济南城墙。济南城朝不保夕,铁铉灵机一动将明太祖朱元璋牌位悬挂于济南城各处,朱棣大军不敢炮轰城池。就这样朱棣围困济南城数月不克,只好撤军反北,济南城通过悬挂朱元璋这道免战牌而避免了一次屠城浩劫。

所以免战牌一事也非空穴来风,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我记得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就是说双方大军正在交战时,由于一方主帅或君主突然阵亡,所以通过悬挂免战牌而停止攻击的事情。这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尊重。

我记得看过一篇电影“海军上将”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德鲁伊特继承了马尔滕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任的海军上将,他用接二连三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智慧和实力,赢得了属下们的信赖与尊重。最后死在了双方交战的战争中,德鲁伊特被英国海军炮击而死,部下将象征主帅死亡的旗帜高高挂了起来,而强大的英国海军再看到他们所敬佩和尊重的对手死了,就下令全体停止炮击,并全部换上了礼炮之后万炮齐鸣为他们敌方主帅致敬,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这一段历史镜头是感人的,海军上将的死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