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拆解山寨,还自己研究啥?(逆向拆解不足以复制本田发动机:基础工业的保密技术、材料学、热处理、加工精度、公差等多方面的限制制约了逆向过程的效果。)

逆向拆解不足以复制本田发动机:基础工业的保密技术、材料学、热处理、加工精度、公差等多方面的限制制约了逆向过程的效果。

就像华为的产品很厉害吧,可以占领很多国家的市场,因为素质过硬、价格低廉,物美价廉的产品哪国的消费者都会喜欢;只不过电子产品的难度远远比机械制造要复杂的多,涉及面也极为广泛,我们依靠逆向本田的发动机很难达到原型机的实际性能、寿命、油耗,所以这种方式生产出的发动机能用、但与原型机差异很大,所以素质不过硬、所以只能作为一种过渡阶段的方式来使用;皮尺(比喻)有用、但皮尺不是万能的,依靠测绘我们能得到很多数据、参数,但很多参数是无法通过测绘来得到的。。。

汽车发动机可不是简单的弄台国际先进的发动机,测绘出参数,然后就能造出来的;它需要各种工业体系的协同配合,比如材料学、非金属、热处理、加工精度、非金属等方面,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些领域全部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才有可能利用逆向来复刻出媲美原型机品质的发动机,当然这里还有关于配合公差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个也可以顺利的进行解决(很难),那么就有可能逆向出媲美原型机95%品质的机器(比喻),不过既然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工业实力,那么正向开发一款发动机是可能的,还用的着逆向么?之所以要逆向就是因为上述领域中的某项、某几项技术的水平还不够。。。所以打造汽车发动机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很吃基础工业的水平;基础工业水平不行、就只能去逆向,逆向产品的品质很差、还原度也非常低;基础工业水平高,可以逆向出高还原度的产品,但正向开发更完美、合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咱们某自主车企、丰田,同时逆向本田的发动机,肯定是丰田逆向的发动机还原度更高,所以各位能看出问题了吧?难点不仅仅在逆向过程,而主要集中在基础环节;不是有一句笑话嘛,想造好车、现造好轴承,实际上很多著名车企是靠轴承起家的;所以我们可以持续关注自主轴承,啥时候咱们的轴承远销全世界、被世界各大工业体系认可,那么我们的发动机必然可以闻名于世。。。

金属材料学:没有金属、就造不出发动机,所以金属材料是发动机的核心;而金属材料的好与坏决定了发动机的实际表现,不好的材料或许存在硬度不够、硬度过大的问题,硬度不够零部件容易变形、磨损;硬度过大,零部件耐磨、但易碎;软硬适中的零件,抱歉由于材料学不过关、搞不出来;所以我们能通过测绘了解到原型机很多参数,但很难解决材料的差异问题。。。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工艺、配方是保密的,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命脉,完全可以将其视作秘方来看待,热处理工艺是金属原材料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必要手段,通过针对原型机的测绘,我们可以得到大体参数,但测绘得出热处理工艺、配方么?热处理水平达不到原型机的水平,那么打造出来的机器性能、寿命、油耗都比不上原型机;还是那句话,皮尺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测绘不出来、或者没法精准的测绘。。。加工精度:加工精度也是我们很多自主车企的短板之一,不过现如今加工精度没什么过于玄幻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加工设备的依赖;只要用上高精尖的加工设备,咱们的加工精度同样会大幅度提高,毕竟现在不是过去大工匠(钳工)手磨的时代了,只不过国际最尖端的加工中心会不会卖到我们这?这一段鄙人并不是很清楚,应该会存在部分限制。。。

公差、细节:除了上述基础部分,逆向发动机的公差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可不是依靠测绘就能处理的;通过现有的测绘技术,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确定基础尺寸,该如何将公差进行确定?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公差带间隙值,这些都不是仅靠测绘就能解决的,即便解决也只是可以解决部分尺寸公差(但齿轮的尺寸公差也很难确定),所以逆向发动机中,公差问题很难处理;其余的一些细节如装配技术、各类涂层等等,是不容易完美复刻的;比如装配是采用冷装还是红装?气缸的缸套是涂层式还是镶套?如果是涂层的,就像宝马给气缸上的涂层,成分是啥怎么分析?怎么喷上去的谁又能说准?逆向发动机哪有那么简单啊,机械领域只有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而不存在任何的捷径、更不存在弯道超车。。。基础工业的发展,有的时候取得的成果并没有出现的错误珍贵,只有遇到错误、才能研究如何解决错误、之后解决错误、最后避免同类错误的出现,这就是机械领域积累的含义;要知道正向开发一款发动机,一定会出现无数次的失败、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才能打造出完美的机器;而我们逆向机器,直接奔着结果下手,原型机一些规避掉的问题都会出现在逆向机上(细节),而我们没有正向开发的阶段、就没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没办法预判问题究竟在哪,所以逆向出来投放市场,反馈也不理想,逆向不是考试打小抄,牵扯到机械领域的逆向,还原度都不高;因为机械加工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多,鄙人写的这部分也只是作为一个机械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而那些专业机械领域人士的认知要更深刻的多,逆向出好发动机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无论是正向、逆向都离不开基础工业的限制。。。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在了哪些方面:材料和结构学、装配工艺、发动机研发标题建议:中国工业基础在材料、结构学、装配工艺和发动机研发方面存在差距

我国的工业基础差在了哪里?材料学和结构学都远远落后日本,装配工艺同样差,我们能了解一件设备的原理和结构,却未必能做得出来。比如高强度钢材,我们生产的钢材在配比方面就落后,日系车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做出强度更高的产品,我们能做得就是把空心的地方做成实心,材料不会重量来凑。

发动机的原理,哪个车企会不知道?本田发动机强大,为什么不逆向研发?

举个例子,给我们一张高等奥数试题,有大学学历的学霸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我们只有初中水平,只能抄人家学霸的答案,学霸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我们不懂,学霸哪个地方做错了有瑕疵,我们不懂,这道题如果换个思路解答,我们做不到。

研发发动机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抄,但是抄出来的东西达不到人家的水准。发动机属于精准核心的零部件机器,哪怕你能完整的拆出来也不一定能装回去,让我们按照这些拆解出来的零部件去生产,等于邯郸学步。

本田发动机专利保护很多,我们如果逆向时,解题思路和人家一样,是行不通的,换个解题思路又不会,那能怎么办?

日本的机械部件为何耐用?用几十年没有问题?人家从材料结构上就比国产的东西强,装配工艺更严格,有些是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装配,而我们的装配一般都是在常温状态下,热处理技术也落后,消除应力不彻底,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挖掘机、吊车、装载车使用二十多年仍然能正常使用,曾经我在的公司拥有三台日本多田野吊车,车龄25年了,都在正常服役,而国产徐工的吊车7-8年就破破烂烂了,机械间的况量也比较大了。

发动机不是说拆开学学就能学会的,基础工业不行,没有技术理论,没有底蕴,就是把图纸给你,你掌握了原理,材料配方和商业机密不给你,你用二三十年也学不来。就像B2轰炸机,人家都退役的东西,把图纸都给我们,我们用60年也不一定能造出来,差距就是这么残酷。

三菱重工的4G63发动机,我们国产车都是从它研究来的,要逆向一款发动机,是非常烧钱的,几个亿投入进去都不一定能有成果,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民族企业谁能做到?而且造车也不只是发动机这个方面,还有变速箱和底盘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