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加入袁绍,能帮袁绍打赢官渡之战吗?

观点一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尴尬,抛开年纪不谈,谈点别的,不然整天穿越,太累了。

当时袁绍方面,很多高管的位置,由颍川和河北两个大集团所控制的,其中沮授是冀州广平人,田丰是冀州钜鹿人,这两位都是冀州一州的茂才,属于冀州顶级士族出身。再加上一个慷慨激昂的审配,河北三大智囊在此。然后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河北四庭柱,这就是河北最出色的代表。

而辛评、郭图、逢纪甚至淳于琼等人都是颍川人,当年避乱,有的投靠老乡韩馥,就到了河北冀州,当时一起去的还有颍川荀彧与郭嘉,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两人看不上袁绍官N代做派,找阿瞒去了。

还有一个人,整个袁绍集团最出彩的谋士许攸,他就是出身南阳。虽然在汉朝,宛、洛、颍是一体的,都属于河南士人,但毕竟隔离点距离,所以在官渡之战被两大集团排挤,最后叛逃曹操,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身为徐州琅琊人,诸葛亮没办法摆平这样的地域歧视,想在这群人中杀出一条血路,难上加难。

再加上以上那些人,很多都是天下仲姓、四世三公袁氏的门生故吏,在汉朝这个二元君主制国度内,举主恩主直属上司就是自己的君主,并不是你想背叛或者不追随都可以的。但是诸葛家还真的和袁氏搭不上边,毕竟汝南袁家最开始未必就比琅琊诸葛家牛逼,而且一个古文经学,一个今文经学,尿不到一壶。

外加袁绍控制的地盘不在徐州,所以当时落后的交通,再加大族群聚集居住,让所有人只能就近寻主,所以曹操收的马仔多是豫州、兖州、青州和司隶的,因为他的地盘在这里,他得履历也多在这几个地方打转,人脉皆在此处,所以当地士族和豪强才就近投靠曹阿瞒。

而袁绍的地盘在河北四州,这四州之人哪有几个敢随便跳槽别人的?家族不要了?家产不要了?名声不要了?

所以诸葛亮甚至整个诸葛家族根本就不会去搭理袁绍,因为根本就不搭边嘛!更别说打赢什么官渡之战了。

而且官渡之战的胜败,我们后人只是以果推因,真实的过程,有太多意外可以改变进程,不是某人某事能够以一己之力去改变的,说不定当时攻打乌巢时。曹操被流矢一箭射死了,那诸葛亮有没有他参与。也不影响这一箭嘛!

所以,别只看演义,那玩意小时候看看就好了。

观点二

我认为即使诸葛亮加入袁绍,也无法帮助袁绍打赢官渡之战。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可以说曹操的一系列行动都是以汉献帝的名义执行的,凭借着“天子之师”的优势,曹操平袁术、灭吕布,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最终与袁绍形成对峙局面。然而袁绍虽然拥有"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兵精粮足,但是却没有曹操的政治远见,没有利用好汉献帝这张王牌,师出无名,造成政治上的被动。

二、袁绍用人存在问题,无法发挥诸葛亮的才能。袁绍虽然家世显赫,也素有声望,然而袁绍本人用人方面存在问题,自矜功伐,心高气傲,偏听偏信,虽然袁绍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良将,文有田丰、郭图、沮授、许攸等谋臣,然而这些人在袁绍麾下并没有发挥出1+1>2的效果,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反而相互倾轧,互相攻伐,甚至投靠敌方,几乎是一团散沙。如果用现代企业管理学来看,可以得出袁绍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都有很大问题,一群精英在其手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袁绍会屈身下士请诸葛亮出山么?即使诸葛亮出山,在袁绍麾下山头林立的环境中,既无名望,又无战功,如何能服人服众?即使诸葛亮献出良策,袁绍能够采纳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反观曹操,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辞小流,故能成其深,曹操用人不看名望,不看资历,只注重能力,因此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谋士才能在其麾下积极建言献策,发挥特长。甚至将袁绍一方的许攸也招纳进来,并成为官渡之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如同司马光所说:“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人才是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合理利用人才,将人才放到合理的位置,才能成就一番宏图霸业。

三、诸葛亮本身也并非具有力挽狂澜的军事能力。从真实的三国历史上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分天下、联吴抗曹都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为刘备军团指明了前进方向。然而军事方面诸葛亮并非十分突出,刘备入蜀主要依靠法正之谋,刘备死后,诸葛亮先后数次北伐都最终失败,虽然北伐失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从侧面反映出诸葛亮军事方面并非十分出色,因此即使诸葛亮加入袁绍,我认为袁绍依然无法取得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