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诸葛亮:坚持北伐与死于王事的理想)

诸葛亮:坚持北伐与死于王事的理想

猥琐发展,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关起门来的小日子,这事诸葛亮干不出来。就算他干的出来,想那么干,也没那个条件。原因有3点:

第一: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纲领,也是刘备一生孜孜以求的功业。如今刘备死了,诸葛亮以“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作为他的政治使命来报答刘备,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生的理想。不可能轻易放弃。

第二: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刘备死的时候嘱咐刘禅:“你和诸葛亮一起,对他要向对待父亲一样。”刘禅一方面恪守刘备的遗言,一方面自己能力确实比老爹刘备差的太远,所以“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大小事都听诸葛亮的。后来发展到“严掸之”---怕的要死。不敢吃,不敢玩,大气不敢出,刘禅是很憋屈的,而诸葛亮呢,也是别扭的很,因为做臣子的,让皇帝怕,终究不是一种能长久的关系。天长日久,必有祸端。那样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内部就可能乱起来。诸葛亮虽然智慧,但是他有个弱点,就是爱惜声誉,刘禅真被小人挑唆,诸葛亮未必不被冤死。所以诸葛亮北伐,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躲开刘禅。

第三: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就算发展,也需要时间,况且你发展,魏、吴也发展,人家基础、条件都比你好,所以你的发展成果到底以后属于谁,还不一定。而且你不打人家,人家未必不来打你,魏国就曾经主动打过蜀国。

从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进驻汉中。从此,到七年后病逝五丈原,他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其五次北伐,七番用兵,岂能撼动曹魏?以诸葛亮做《隆中对》的智慧,他不可能看不出他北伐目标实现的机会基本等于0,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我觉得明白上面的3个原因,就应该明白诸葛亮在公,他不想坐以待毙,苟活数年。在私,是为了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完成先帝刘备的嘱托,不愿死于床榻,而选择死于王事。尽人事,听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诸葛亮不选择这样做,他就不是诸葛亮了。至于专心猥琐发展,蜀国是否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倒未必,主要还是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刘备死之前和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话其实就是埋下的隐患,诸葛亮真在成都和刘禅一块膘着,专心发展内政,也许蜀国早完了也说不定。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及其影响:报答刘备恩情、防止蜀国衰落、转移内部矛盾

个人认为诸葛亮坚持出兵曹魏,六出祁山的原因有:

1、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完成先帝遗愿:决定北伐的时候刘备已经逝世,由后主刘禅继位,同时诸葛亮已经年迈,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想趁有生之年完成刘备的遗愿。

2、魏、吴两国不会给蜀国休养生息的机会,特别是魏国。诸葛亮看出蜀国处于三国之间国力最弱的一方,魏、吴两国如果各自发展,蜀国的实力会被远远的拉开,到那时候蜀国只能坐看两国做大,无力防守。同时诸葛亮认为与其坐以待毙,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争取给蜀国留下一线生机。这也是诸葛亮不顾蜀国国力不足以支持军队连年征战仍要坚持北伐的重要原因。

3、刘备在兼并巴蜀之地后,蜀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大。以刘备旧势力为主的的荆州集团与新兼并的益州集团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以荆州集团为蜀汉政权的第一阶梯,而益州集团是蜀汉政权的第二阶梯,荆州集团入主巴蜀以后对益州集团处于打压状态。在荆州集团丢失荆州,夷陵大败以后,荆州集团也已经无力全面压制益州集团,李严后期的崛起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这是诸葛亮为了转移蜀国内在矛盾,坚持北伐的重要原因。诸葛亮想凭借北伐把蜀汉内部的矛盾转移到对魏战争之上,希望通过北伐致使蜀汉内部政权得到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