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死亡士兵的尸体怎么处理(古代战争死人的尸骨去哪里了)
战争结束后对死亡士兵尸体处理,是考量一支部队是否有战斗力的表现,往往有九种处理方式:
在古代处理因战争死亡的士兵的尸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成千上万腐臭的尸骸如何打扫战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除了会长期弥漫腐臭的气味,更可怕的是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瘟疫、传染病,进而造成更多的伤亡。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变成了瘟疫肆虐的无人区,这恐怕是获胜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针对士兵的尸体,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挖坑埋土万人坑
打扫战场往往都是获胜方的活,对于如何处理战后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古人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埋。
一般担任打扫战场掩埋任务的多是战败一方的俘虏,挖一个超大的深坑,把所有的尸体全部扔进去,然后拿土一盖,万事大吉。
这个方法后来演变成了连活人都一起埋了,就是所谓的坑杀,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战国时期秦军坑杀40万赵军,秦末秦军又被项羽坑杀了20万,都是著名的例子。
这个方法应用之广,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种白骨坑、万人坑就能看得出来。
比较著名的有长平之战遗址(现山西高平市),河南义马白骨坑。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第二种是筑京观骷髅台
在掩埋的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处理尸体的方法筑京观,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骷髅台”。
具体做法就是把战败的敌军尸体全部堆积在道路的两旁,然后用土把这些尸体夯实,筑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军功。
最早关于筑京观的记载是在《左传》中,公元前597年,楚军大胜晋军,大臣潘党建议把晋军阵亡者筑成“京观”,却遭到了楚庄王的反对,说是古代的圣王都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之人筑为京观,而这些阵亡的将士都是为国尽忠才死的,不能给他们筑成京观。可见在古代是习惯将战败一方筑为京观的。
各种史籍中关于京观的记载并不在少数,最不露脸的当属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命大军进军高丽,企图一举拿下棒子国,扩大自己的领土。没成想,高丽军民一条心成功杀退了隋朝入侵者,为了以示军威,震慑中原,便用这些倒霉的隋军将士的尸骨筑起了京观,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让后来灭了自己的唐太宗出面,派出使臣与高丽国交涉才把京观拆除,收拾隋军将士骸骨,使其得以安葬。
筑京观直到清朝才被彻底废除,满族统治者对待尸体都是就地掩埋,不分敌我公平对待。
第三种是火葬净化灵魂
火葬也普遍存在于古代的战场上,能够很好的避免尸体腐烂变质带来的瘟疫。
在《伊利亚特》对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载中,就有关于双方协定休战各自焚烧己方士兵的描述,可见火葬也是古代一种处理战后尸体的方法。
火葬在古代多带有宗教色彩,人们相信火焰的力量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帮助死去的人早生极乐,或是上天堂。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火葬,但当时的火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耻辱和刑罚,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对敌人的一种侮辱。
可以看出来烈火焚尸对敌人的嘲讽效果是多么的大。
东汉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僧人习惯火葬的习俗也随之传入。民间信奉佛教的信徒也逐渐采取火葬的入殓形式。
第四种是尸横遍野古来白骨无人收
打扫战场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获胜的一方才会去做的,失败的一方跑路还来不及,更不用说妥善处理同伴的尸体了。
胜利一方的尸体自然会被好好安葬,甚至会被同伴带回家中交予亲属处理,魂归故里,马革裹尸是古代将士最理想的死法,但条件是你是胜利者。
而失败一方的尸体怎么处理就要看胜利者的心情了。赶上好的给你挖个大坑都埋了,也算是入土为安,一旦遇上那种不以占领地盘为目的的军队,失败者的尸体就只能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的《兵车行》所描写的真就是那种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
第五种是物尽其用,充当军粮
还有更惨的一种处理尸体的方法,敌军的尸体直接就变成了获胜方的军粮,这种极其残忍灭绝人性的做法纵观历史也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过。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就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曹军军粮断了,便把人肉作为军粮,吃了三日。
作战后留下来的尸体,会对地面、空气、水源、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尸体腐烂之后,发出来的臭味实在是难以忍受,不仅影响人的食欲,引发瘟疫等疾病的话,还会带来头晕、恶心的症状。
不仅如此,由于尸体的腐烂,对于苍蝇这种会传播疾病的媒介来说是十分吸引的,苍蝇带着传染病四处招摇,远离兵营倒好,如果到了士兵的饭食中,或者就近取水的河流当中,那传染病对于士兵们以及周遭百姓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所以,对战后尸体的处理,是具有很重要的安全意义的,随着多次瘟疫的发生,统治者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有所改观。
第六种是随打随收
这是在局部战争初期和小范围战争时发生少量人员伤亡情况下,交战双方一般都会安排一队专门人员,负责向下抬伤员和战死的士兵尸体,这些被抬下的尸体或就地掩埋,或就地火化,或运输至后方交给亲人处理,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
第七种是胜方收集
当战争呈一边倒势态时,一般败的一方会一去不复返,那打扫战场、清理死亡士兵的尸体事情就交由胜利一方或红十字会来具体负责,如果确实人数众多,就会采取垒积火烧或就地挖坑集体掩埋方式处理,很快将尸体处理干净,因为,如果处理不快,极易导致尸体腐烂,瘟疫流行,尤其是在夏天还有春雨季更甚,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其危害将比一场毒气战及细菌战的杀伤力都大,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战争结束后,胜方会在第一时间考虑收尸;当然,如果在一场战争结束后,另一场新的战争又要来临,在交战双方反复出现抢夺阵地的情况下,对方都有可能将这些死亡士兵的尸体作为掩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八种是各自收集
收容战场上各自战士的尸体时,交战双方一般都很有默契,如果对方想要替战友收尸,那胜利一方出于人道考虑,一般会提供便利,让对方把自己战友尸体抬下去,这也是因为大部分胜方并不想替敌人处理这些大麻烦。第四种是弃之不管。如果参战双方或多方,均不以占领地盘为目的,各方均可能将士兵尸体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当然,战争地附近村民帮助出面处理尸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情况的不足。
第九种是作为军粮
这是一种最残忍的方法,因为天时、地利等原因,战胜方特别缺少粮食,无奈之下,只能将对方死亡士兵的尸体直接变成军粮,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纵观历史上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过。在《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就曾有过描述:“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此情真假与否,只有历史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