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跟奕劻平辈且只大三岁,为何却说没白疼他?

醇亲王一死,颐和园工程总负责人一位便落了空,机会就这样落到了另一位王爷身上,他就是庆郡王奕劻。

奕劻一番操作之后,被慈禧太后当面夸奖:

“倒是个明事理的,我没白疼你。”

那么奕劻是谁,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明明年龄只比慈禧小三岁,且是同辈,咋就成了慈禧太后口中的没白疼他呢?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24期:高调寻死,低调长寿,庆亲王奕劻究竟做了什么,慈禧说没白疼他?

一、

一场阅兵引发的两国动荡就此展开,日本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买军舰,甚至该剧的颜值担当纯子小姐,也把自己的第一次贡献了出去。

相反,大清国这边,一方面光绪帝还在论功行赏,一方面众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还在继续。

由此可见,团结多么重要,达成共识多么重要。一个国家,尤其是在内忧外患之时,真的需要先安定内部,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一同对抗外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光绪帝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刚刚失去老爹的痛苦,坐在龙椅上的他,终于可以痛快地大封群臣。实际上,并非完全是北洋水师阅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庆祝慈禧太后的60大寿。类似于新皇登基,大封群臣,而大清朝这次封赏,则是庆祝慈禧老太太光荣退居二线。

没有什么比慈禧太后退居二线,更让光绪帝高兴的了,再加上之前一直拉拢李鸿章,正好趁此机会大大封赏:

“着,(李鸿章)晋封为一等忠肃候!”

同时命令户部尚书翁同龢,抓紧时间把国库里仅剩的60万两银子,快点拨给北洋水师。

其实,历史上那一年同时晋封的还有庆郡王奕劻,他就是在慈禧太后60岁寿辰时,获封庆亲王。

但是在剧中,此时的他还是庆郡王,刚刚接管颐和园工程,成为清朝晚期,继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后,第三个获势的王爷。

二、

庆郡王奕劻一出场,就到了当铺,显然,他已经是常客了,因为当铺伙计发话了:

“您又来典当点什么呢?”

为什么《走向共和》这部剧经典呢,就在于把整个晚清人物众生相都给刻画了出来。大到太后,皇上,日本天皇,小到一个妓女纯子,一个当铺的小伙计,言谈之间,其形象跃然纸上。

小伙计没走一步都是在猜,但掌柜就不同了,人啊,之所以你是伙计,他是掌柜的,就是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领导同样如此,不要觉得他当领导好像很厉害,其实不过是他获得的信息比你多,更能快速做出准确率高的决策而已。

掌柜的一出来,立马把大碗茶换成名贵的西山云雾,把奕劻要赎回的珠子也给重新包装了一下,关键是还不要钱,还白送二百两银子。

整段对话,就为了表明两件事,一件事是奕劻穷困潦倒,平时靠典当自己的家业过日子。第二件事则是,他即将时来运转,成为掌柜的口中大清朝除太后和皇上以外,最有权势的王爷。

奕劻确实穷过一段时间,但剧情中都到了慈禧太后快过60大寿了,他早就不穷了。

在《泰晤士报》里曾经对奕劻有过一段描写:

“早年甚贫乏,以其为中国绘画山水之能手,兼擅长书法,尝为人教读,且资书画以糊口,藉以略增其所入。”

这段话说明,奕劻的文笔绘画相当出色,早年是靠卖画卖字教书糊口。

三、

奕劻这个人虽然有一定文采,但是并无治国之策,本来就是一闲散旗人,直到他遇到了桂祥。

桂祥这个人并无特殊的地方,关键在于他的姓氏,他姓叶赫那拉,没错,他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桂祥。

这些八旗子弟的文化水平着实让人着急,慈禧很喜欢这个弟弟,但是她这个弟弟不识字,俩人又很难见面,于是充当写信角色的就是桂祥的好伙伴奕劻。

相对来说,奕劻的见识要比桂祥多,字又写的漂亮,深受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喜爱。再加上书信一来一往,也让叶赫那拉家族的一些事情让奕劻得知,跟慈禧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穷,应该是不穷,职务嘛,也算是爬的快,早在恭亲王奕䜣被免职的1884年,他就接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职务了。

1885年就作为醇亲王的副手,协同办理海军事务,这也是为什么醇亲王死亡,他顶上的原因所在。

这个人抠门倒是抠门,不然手下也不会抱怨这点钱,根本买不到上好的木材,在剧中更是见谁都张口闭口自己穷:

“我可是穷贝勒爷出身,针尖挑土过来的,一丝一毫计较惯了!”

随后小德张就把李光昭引见给他了,李光昭是晚清有名大大骗子,不过编剧硬把同治朝的事搬到光绪朝,有点穿越的感觉。他给的木头不错,可惜就这么几根,本身就是个骗局,这个奕劻确实是能力一般,跟小德张比起来都差得远。

四、

事后,李莲英质问小德张:

“李光昭这事,你捞了多少好处?”

记住,领导一定要拿大头,你小德张敢掏出十万两银票贿赂我,我就要知道你拿了多少。

小德张回答是不过是一座小四合院,哈哈,大家知道现在北京城一座小四合院多少钱吗?

北京城的四合院可不是只按建筑面积算的,而是整个占地面积算,单价在8-30万每平。一般情况下,一座小四合院占地400平米,建筑面积200平米,售价在几千万到几亿不等。

幸亏李莲英不懂房地产,不过十万两银票也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块钱了。

李莲英不仅敲打了小德张一顿,还顺便把庆郡王奕劻评价了一番:

“如果庆王爷生下来就是郡王爷,他就不这么贪了。”

越穷越贪,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民的名义》中开篇就让人惊喜万分的侯勇就是典型。吃着白水面条,却贪了巨款,用他自己的话讲,之所以自己这么贪,完全是穷怕了。

同时,李莲英还总结了奕劻的名言:

“什么都是虚的,只有银子是实的。”

晚年的奕劻有一大爱好,那就是过生日,不是他在组织生日聚会,就是去别人家聚会的路上,当然,敛财能力也是大大的好。

后来更是跟袁世凯纠缠不清,据说袁世凯曾经见他,一次性就送了十万两银子,后来的泰晤士报报道,庆亲王的银行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

五、

回到我们的题目,李光昭送了一本书,叫《书海双楫》给翁同龢,一举收获他心。而光绪帝准的那60万两给北洋水师的银子,就这样被翁同龢批给了李光昭,打了水漂。

不过这在历史上也是杜撰的,当年(同治朝)弹劾李光昭的人中,就有翁同龢,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之所以翁同龢急着把钱批给李光昭,并非完全是针对李鸿章,不肯给他钱,更重要的是颐和园越早修好,慈禧太后越早退休。

钱到位了,小德张不忘提醒李光昭,千万别忘了给奕劻送钱啊:

“喉咙里都伸出爪子来了。”

但是修园子这事,光绪帝着急,翁同龢着急,慈禧太后并不着急:

“我一个老太太,整天在皇上面前晃悠,多招人烦哪。早早的搬进这园子里来,离着他们远远的……”

所以,慈禧太后对翁同龢急着批钱,是心知肚明的,庆郡王奕劻也不傻哦,也听出了弦外之声:

“您到哪,这朝廷中枢就在哪,朝政要是有了事情啊,这臣子们还不是屁颠屁颠地跑来请示!”

看看李莲英这小眼神,奕劻你这拍马屁的功夫,确实一流啊!

就这样,慈禧太后高兴了,夸了奕劻一句:

“倒是个明事理的,我没白疼你。”

慈禧太后明明知道奕劻贪,为什么还重用他,为什么还要疼他呢?

这就是题外话了,奕劻这人贪是贪,关键是看对谁了,对慈禧太后那是忠心耿耿。大家想必也知道,慈禧太后喜欢打麻将,知道是谁引进给慈禧太后的吗?

就是奕劻,当时大清朝内外交困,慈禧太后心情很不好,学会了打麻将,可以舒缓心情。而且奕劻时不时就派自己的小老婆进宫陪太后打麻将,随身带着的银票从来没有拿走过,光输!

由于其在戊戌政变过程中铁心支持慈禧,并在随后的义和团运动中处理得当,一直被慈禧太后宠信,评价他:

“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只不过慈禧死后,奕劻跟袁世凯走得太近,袁世凯的发家也离不开他的扶助,所以宣统帝溥仪对他没好感:

“(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醇亲王一生低调,就高调了一次,丧了命,奕劻一生低调,只管敛钱,却长寿而终。

所以说,站队很重要,贪不贪,没关系,这就是慈禧太后说疼他的最根本原因!

观点二

因为北洋水师阅兵一事,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譞,就因为即兴作了一首诗,结果就被慈禧太后活活吓死。

醇亲王一死,颐和园工程总负责人一位便落了空,机会就这样落到了另一位王爷身上,他就是庆郡王奕劻。

奕劻一番操作之后,被慈禧太后当面夸奖:

“倒是个明事理的,我没白疼你。”

那么奕劻是谁,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明明年龄只比慈禧小三岁,且是同辈,咋就成了慈禧太后口中的没白疼他呢?

一、

一场阅兵引发的两国动荡就此展开,日本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买军舰,甚至该剧的颜值担当纯子小姐,也把自己的第一次贡献了出去。

相反,大清国这边,一方面光绪帝还在论功行赏,一方面众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还在继续。

由此可见,团结多么重要,达成共识多么重要。一个国家,尤其是在内忧外患之时,真的需要先安定内部,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一同对抗外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光绪帝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刚刚失去老爹的痛苦,坐在龙椅上的他,终于可以痛快地大封群臣。实际上,并非完全是北洋水师阅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庆祝慈禧太后的60大寿。类似于新皇登基,大封群臣,而大清朝这次封赏,则是庆祝慈禧老太太光荣退居二线。

没有什么比慈禧太后退居二线,更让光绪帝高兴的了,再加上之前一直拉拢李鸿章,正好趁此机会大大封赏:

“着,(李鸿章)晋封为一等忠肃候!”

同时命令户部尚书翁同龢,抓紧时间把国库里仅剩的60万两银子,快点拨给北洋水师。

其实,历史上那一年同时晋封的还有庆郡王奕劻,他就是在慈禧太后60岁寿辰时,获封庆亲王。

但是在剧中,此时的他还是庆郡王,刚刚接管颐和园工程,成为清朝晚期,继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后,第三个获势的王爷。

(哈哈,太子胤礽,你换了个剧组,我就不认识你了吗?)

二、

庆郡王奕劻一出场,就到了当铺,显然,他已经是常客了,因为当铺伙计发话了:

“您又来典当点什么呢?”

为什么《走向共和》这部剧经典呢,就在于把整个晚清人物众生相都给刻画了出来。大到太后,皇上,日本天皇,小到一个妓女纯子,一个当铺的小伙计,言谈之间,其形象跃然纸上。

小伙计没走一步都是在猜,但掌柜就不同了,人啊,之所以你是伙计,他是掌柜的,就是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领导同样如此,不要觉得他当领导好像很厉害,其实不过是他获得的信息比你多,更能快速做出准确率高的决策而已。

掌柜的一出来,立马把大碗茶换成名贵的西山云雾,把奕劻要赎回的珠子也给重新包装了一下,关键是还不要钱,还白送二百两银子。

整段对话,就为了表明两件事,一件事是奕劻穷困潦倒,平时靠典当自己的家业过日子。第二件事则是,他即将时来运转,成为掌柜的口中大清朝除太后和皇上以外,最有权势的王爷。

奕劻确实穷过一段时间,但剧情中都到了慈禧太后快过60大寿了,他早就不穷了。

在《泰晤士报》里曾经对奕劻有过一段描写:

“早年甚贫乏,以其为中国绘画山水之能手,兼擅长书法,尝为人教读,且资书画以糊口,藉以略增其所入。”

这段话说明,奕劻的文笔绘画相当出色,早年是靠卖画卖字教书糊口。

三、

奕劻这个人虽然有一定文采,但是并无治国之策,本来就是一闲散旗人,直到他遇到了桂祥。

桂祥这个人并无特殊的地方,关键在于他的姓氏,他姓叶赫那拉,没错,他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桂祥。

这些八旗子弟的文化水平着实让人着急,慈禧很喜欢这个弟弟,但是她这个弟弟不识字,俩人又很难见面,于是充当写信角色的就是桂祥的好伙伴奕劻。

相对来说,奕劻的见识要比桂祥多,字又写的漂亮,深受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喜爱。再加上书信一来一往,也让叶赫那拉家族的一些事情让奕劻得知,跟慈禧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穷,应该是不穷,职务嘛,也算是爬的快,早在恭亲王奕䜣被免职的1884年,他就接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职务了。

1885年就作为醇亲王的副手,协同办理海军事务,这也是为什么醇亲王死亡,他顶上的原因所在。

这个人抠门倒是抠门,不然手下也不会抱怨这点钱,根本买不到上好的木材,在剧中更是见谁都张口闭口自己穷:

“我可是穷贝勒爷出身,针尖挑土过来的,一丝一毫计较惯了!”

随后小德张就把李光昭引见给他了,李光昭是晚清有名大大骗子,不过编剧硬把同治朝的事搬到光绪朝,有点穿越的感觉。他给的木头不错,可惜就这么几根,本身就是个骗局,这个奕劻确实是能力一般,跟小德张比起来都差得远。

四、

事后,李莲英质问小德张:

“李光昭这事,你捞了多少好处?”

记住,领导一定要拿大头,你小德张敢掏出十万两银票贿赂我,我就要知道你拿了多少。

小德张回答是不过是一座小四合院,哈哈,大家知道现在北京城一座小四合院多少钱吗?

北京城的四合院可不是只按建筑面积算的,而是整个占地面积算,单价在8-30万每平。一般情况下,一座小四合院占地400平米,建筑面积200平米,售价在几千万到几亿不等。

幸亏李莲英不懂房地产,不过十万两银票也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块钱了。

李莲英不仅敲打了小德张一顿,还顺便把庆郡王奕劻评价了一番:

“如果庆王爷生下来就是郡王爷,他就不这么贪了。”

越穷越贪,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民的名义》中开篇就让人惊喜万分的侯勇就是典型。吃着白水面条,却贪了巨款,用他自己的话讲,之所以自己这么贪,完全是穷怕了。

同时,李莲英还总结了奕劻的名言:

“什么都是虚的,只有银子是实的。”

晚年的奕劻有一大爱好,那就是过生日,不是他在组织生日聚会,就是去别人家聚会的路上,当然,敛财能力也是大大的好。

后来更是跟袁世凯纠缠不清,据说袁世凯曾经见他,一次性就送了十万两银子,后来的泰晤士报报道,庆亲王的银行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

五、

回到我们的题目,李光昭送了一本书,叫《书海双楫》给翁同龢,一举收获他心。而光绪帝准的那60万两给北洋水师的银子,就这样被翁同龢批给了李光昭,打了水漂。

不过这在历史上也是杜撰的,当年(同治朝)弹劾李光昭的人中,就有翁同龢,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之所以翁同龢急着把钱批给李光昭,并非完全是针对李鸿章,不肯给他钱,更重要的是颐和园越早修好,慈禧太后越早退休。

钱到位了,小德张不忘提醒李光昭,千万别忘了给奕劻送钱啊:

“喉咙里都伸出爪子来了。”

但是修园子这事,光绪帝着急,翁同龢着急,慈禧太后并不着急:

“我一个老太太,整天在皇上面前晃悠,多招人烦哪。早早的搬进这园子里来,离着他们远远的……”

所以,慈禧太后对翁同龢急着批钱,是心知肚明的,庆郡王奕劻也不傻哦,也听出了弦外之声:

“您到哪,这朝廷中枢就在哪,朝政要是有了事情啊,这臣子们还不是屁颠屁颠地跑来请示!”

看看李莲英这小眼神,奕劻你这拍马屁的功夫,确实一流啊!

就这样,慈禧太后高兴了,夸了奕劻一句:

“倒是个明事理的,我没白疼你。”

慈禧太后明明知道奕劻贪,为什么还重用他,为什么还要疼他呢?

这就是题外话了,奕劻这人贪是贪,关键是看对谁了,对慈禧太后那是忠心耿耿。大家想必也知道,慈禧太后喜欢打麻将,知道是谁引进给慈禧太后的吗?

就是奕劻,当时大清朝内外交困,慈禧太后心情很不好,学会了打麻将,可以舒缓心情。而且奕劻时不时就派自己的小老婆进宫陪太后打麻将,随身带着的银票从来没有拿走过,光输!

由于其在戊戌政变过程中铁心支持慈禧,并在随后的义和团运动中处理得当,一直被慈禧太后宠信,评价他:

“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