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兵很少人骂,为何秦始皇焚书坑儒却被骂了两千年?(焚书坑儒的争议与历代读书人的共情)

焚书坑儒的争议与历代读书人的共情

是谁在骂秦始皇呢?

儒生,也就是读书人。

骂秦始皇什么内容呢?

焚书坑儒。

这就叫做:共情!

焚书一事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因为当时的一些读书人反对秦朝实行郡县制,故而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将除秦朝国史以外的所有列国史书,除政府馆藏以外的民间私藏诗书,尽数搜剿焚毁,如果私下谈论诗书则株连全族,禁止私学,如学习法令需以官吏为师。以此防止百姓以古非今,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这件事没什么争议,秦始皇确实在文化典籍的传播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这对倡导有教无类的儒家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至于坑儒呢,就有点争议了。

那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因为始皇帝痴迷长生之术,被侯生、卢生、徐福等人欺骗,卷走不少钱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见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梦不能实现,却变成了江湖骗子的“生财之道”,秦始皇龙颜大怒,下令将460多个犯禁者坑杀。

按理说,秦始皇坑杀的不应该是儒生,而是一群鼓吹长生不老之术的方士。但是偏偏后面还跟了一段记载,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父亲不要杀戮过甚,说道: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

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杀的就真的是“诵法孔子”的儒生。于是,此行为被汉代多部著作形容为“焚书坑儒”,这个说法就此传开。时间一长,秦始皇究竟杀的是江湖骗子还是儒家读书人,已经难以考证了。

无论秦始皇当年坑杀的究竟是什么人,但“焚书坑儒”的名气都太大了,以至于历代读书人都将其视为秦代暴政的“铁证”。

说起来,从人数上看,秦始皇不过坑杀了460多个人,和动辄坑杀几十万降兵的白起、项羽根本没法比。为什么就被抓着不放呢?

因为其中确实有本质区别。

白起、项羽坑杀降兵的行为,是发生在战场上,处死的也都是敌国的士兵。虽然自古以来杀降行为为人不齿,但战场本来就是一个会随时丧命的所在,上战场的士兵,当有必死的觉悟。

换个角度考虑战场环境,如果赵括打赢白起,不杀秦军?若是章邯击败项羽,会有楚军的好果子吃?

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丝愿赌服输的成分,投降后被杀,虽十分悲惨,但与战死沙场也相差无几。这些人为国捐躯,也算死得其所。

而白起、项羽固然残暴,但杀死降兵的行为一来减少敌军的战斗力,二来可以对敌国上下形成震慑,三来减少了部队看管俘虏的成本。正应了孙子兵法那句话:

“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反观秦始皇,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460多个人无论是儒生还是术士,都是秦朝的百姓,所以秦始皇杀的是自己人,这就是统治者对百姓的屠杀。无论儒生还是术士,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身不披甲,手不执兵,把这些人活埋,想象一下画面,都觉得很凄惨。

更关键的在于,后代撰写书籍的是文人,文人对文人自然能有一种“共情”。纵然跨越千年,想象着那些前辈并无过错,却要被推入深坑,活活掩埋,他们能不义愤填膺吗?

后代文人读圣贤之书,为的是博得功名、报效国家,那如果他们面对的皇帝也像秦始皇一样大开杀戒,他们怕不怕?所以,焚书坑儒要日日讲,常常讲,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告诫统治者引以为戒。如果你学秦始皇,你就会像秦朝那样,很快灭亡。

故而,反复批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既是读书人对统治者的一种劝谏,也是士大夫官僚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然而,如果后世文人都能确定,秦始皇坑杀的不是儒生,就是一群江湖骗子,他们会不会就不批评秦始皇了呢?

也不会!

一来,战国末年还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就算是炼丹术士,也是阴阳家的一种,而推崇黄老之术的也大有人在,有些还是被后代文人视为榜样的,如汉初的张良等。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术士不一定是骗子,他们和儒生一样,都不是当时的主流而已(秦朝主流是法家)。所以后代儒生对这些术士依然会有共情产生,依然会坚定地为他们鸣不平。

此外,无论坑儒之事的真相如何,焚书却是真的存在的。就是因为秦始皇焚书,让许多儒家经典断层,有的遗失,有的发展出截然不同的版本。

如《尚书》就在汉代分为古文、今文两派,原因就在于秦朝将民间的《尚书》都焚毁了,硕果仅存的一部并不完整,后又有人声称拥有完整版,却不被很多人认同。两派支持者互相争执,喋喋不休。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白起、项羽坑杀的不同反响

谢谢邀请。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巨鹿之战后,章邯和项羽对峙长达7个月,章邯投降,项羽坑杀20万秦军。这些都被载入史册,要没人骂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和世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谴责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1)白起、项羽:关注他们的大多数是军事爱好者,评论的是他们的军事能力

白起和项羽两人都因为卓越的军事作战能力而备受世人关注,也有很多关于他们的文章。但是,细看那些文章,大多是聚焦于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或他们参加过的某次战役。

例如,影响白起最大的两场战役,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成就了他战国杀神的称号,而邯郸之战让他含冤而死;项羽也有两大战役,巨鹿之战让他问鼎西楚霸王,垓下之战让他魂断乌江。

世人为他们杰出的指挥能力拍案叫好,为他们的不幸遭遇惋惜,还有多少人想着那些降兵呢?

2)秦始皇:因为被誉为千古一帝,所以世人更多的关注他的过

再说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而且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不但统一了天下,还有文字、车辙和度量衡,更是开创性地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用中央集权制度来管理天下等等。

因为秦始皇对后世的影响力实在是前无古人,所以总有一些好事者为了出名,对他评头论足,鸡蛋里挑骨头者也不少。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那么反作用力也越大。如果说白起、项羽有影响力,那基本是在军事领域,一般老百姓,特别是爱写文章的文人墨客还不定太了解他们。而秦始皇估计除了3岁小孩,不知道他的很少吧?

从他们的影响力而言,如果秦始皇做错事,那遭到的谴责肯定是与日月同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皇帝怕史官的那枝笔的原因。

虽然同是坑杀,但是性质还是完全不同。

白起、项羽虽然坑杀的降兵人数为秦始皇坑杀的儒生的数百倍,但是前者是为了战争胜利的需要,后者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并堵住别人的嘴。

1)白起、项羽为了保证胜利果实,不得已而为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起和项羽虽然手段过于血腥,但至少对那两国而言,并无多大过错,因为他们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赵国俘虏几乎与秦国的举国之兵力相当,而且赵国还未灭亡,秦国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成为秦国的难题。当时,白起主张一举拿下邯郸,攻灭赵国,假如那40万降兵突然发难,那秦国将腹背受敌。所以,究其原因,还是无奈为之。项羽为了灭秦,又缺乏谋略,比较心狠手辣,与其夜长梦多,不如坑杀。但是,无论如何,两人都是为了确保胜利,才犯下如此大错。

2)秦始皇为了掩盖求仙的错误而不惜坑杀儒生来堵住悠悠众口

反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动机就很难站得住脚了。当他发现方士卢生欺骗了他,并且在世人面前诋毁他,秦始皇怒不可遏,想将卢生千刀万剐,但是卢生早已远走高飞。秦始皇意识到长生不老是场骗局,而且自己的盛世美名也可能因此毁于一旦。正好之前有些儒生也劝谏过始皇帝,于是便迁怒于那些儒生。为啥?他怕这些儒生将这件丑事记录在册,然后加以评论。所以,干脆坑杀儒生,焚烧书本。

始皇帝一时糊涂啊,他杀得了400多个儒生,杀得干净天下的儒生吗?只要还有儒生活着,就会有人将此事编入书籍,来揭发秦始皇所刚的这件蠢事。事实证明,2000多年过去,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仍然遭到世人唾弃。

综上所述,白起、项羽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果实,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残暴,但是伤痛随着时间流逝总会过去。但是,在和平年代,秦始皇为了掩盖自己求仙失败这件蠢事,又干了一件更蠢的事焚书坑儒,遭到世人唾骂不也是应该的吗?

从历史这个角度去考虑,有很多人对先秦这段历史还是比较陌生的。除了那些军事爱好者,估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白起,甚至是项羽。至于他们坑杀降兵,就更鲜为人知了。

如上文所提,即便对先秦史一无所知,秦始皇还是世人皆知,特别是焚书坑儒,更是家喻户晓。可能在世人眼中,这就是大秦15年而亡的原因吧!

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世人对先秦史的了解程度,秦始皇所受到的关注度是白起和项羽无法比拟,特别是千古一帝的称谓,使得他的每一个过错都会被放大上万倍。

另外,就双方的动机来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白起和项羽为了保住胜利果实而不得已为之,随着时间的流逝,怨恨会慢慢消失。然而,在和平年代,秦始皇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妄想通过坑杀儒生来堵住悠悠众口,实在是难以服众,遭到世人唾弃,也属正常。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