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有为君主,是没有掣肘才英明神武,还是英明神武才没有掣肘?(君主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君主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导语
历代君主,无论强大如秦始皇汉武帝还是无能如汉献帝、晋惠帝,在他们内心,肯定也是希望能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但是由于都是家天下,君主候选人有限,所以很多帝王都比较平庸甚至愚钝,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皇权旁落,朝政被太后或权臣把持,最终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丢失皇位和性命。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汉怀帝刘禅,据守巴蜀。但在曹操派邓艾攻到成都的时候,刘禅竟然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结果是刘禅与蜀汉全部大臣被带回魏国,交司马昭处置。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还派人服侍他。司马昭假装关心地问刘禅:“安乐公在魏国会不会思念蜀国呢?”刘禅停下来,不解地说:“我在这儿很快乐,每天无忧无虑,为什么要思念蜀国?”司马昭听完笑了笑,那些蜀国大臣的脸色都很难看。
子不如父,尽管有贤臣辅佐,无奈昏聩无能,胸无大志,断送了来之不易的江山。
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玄烨8岁(虚岁)登基的时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但不久被鳌拜渐擅实权。在康熙十四岁的时候,鳌拜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可见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的游戏,16岁的时候,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奠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所以老农认为,如果君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根本不在乎有不有掣肘都能创建大业;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即使没有掣肘也是碌碌无为,祸国殃民。
权臣掣肘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帝的智慧与能力
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回开篇,曹操对何进招董卓进京之举的劝谏之言,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曹操向何进进言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招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
很多时候,古代有些君主(除了幼主继位,奸臣谋国等特殊情况)之所以掣肘,便是因为“假之权宠”过甚,最后便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怎能不被掣肘呢?
就拿和中堂来说,乾隆真的就那么老眼昏花?和大人的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他就一点都不知道?
更多的原因,相必是和大人早已强大到乾隆帝不得不认真考量的地步了,真要拿掉和中堂,后续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以年老体衰的乾隆帝能处理么?
但反观嘉庆帝,一上台直接推倒和珅重新洗牌,和珅的掣肘在他的眼中则不值一提,一纸诏书,一段白绫,和大人便魂归天外了。
我们再看看康熙大帝,就能更清楚的了解权臣掣肘问题的关键了。年少继位,权臣鳌拜把持朝政,但年轻的康熙能不费一兵一卒,智擒鳌拜。这可是掣肘后的翻身之举,依靠的也就只有皇帝自身的能力了。
所以说,在正常的皇位交接后,出现的掣肘问题,那都是皇帝不够英明神武,自身的权谋御下之术不到家,致使皇权旁落,而被四下掣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