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死后皇位顺利传到了扶苏手里,秦朝还会灭亡吗?(扶苏继位或许能挽救大秦的命运)

扶苏继位或许能挽救大秦的命运

世间无万古不灭之国,区别只在国祚长短。假使扶苏继承大秦皇位,大秦绝不会这么快灭亡,“扶苏不死,大秦不亡”。扶苏继位,大秦君臣同德同心,国内富庶,国力强盛,国祚绵长,大秦帝国延续二三百年可期。

扶苏本有四大优势可以扭转乾坤,但历史车轮滚滚而来,一切事实都已注定,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中国历代帝王,开国之君大多是豪强、军阀、强人,后世之君多文弱、腐朽、愚蠢,像汉文帝、宋仁宗这样儒雅的翩翩君子,为历代所称颂,扶苏本也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诗经·郑风》当中《山有扶苏》一篇,其中一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想必就是扶苏名字的来源。

扶苏,树木名,一说是桑树,诗文的意思就是枝叶茂盛,香草佳木。公子扶苏,想必也是人如其名,秦始皇以此为其子命名,显而易见是对扶苏寄托了无限期许。作为长子,虽未明说,但秦始皇却一直将他当成大秦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在人们的印象中,扶苏俊雅挺拔,温润如玉,乃一位谦谦君子,甚至连宵小之人赵高也曾称赞他“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这样温文尔雅,淡然高华,谦逊有礼,成长于政风良好的秦国宫廷,又接受了良好的学识教育和治国理政培养和熏陶,扶苏具备了一切成为明君圣主的素质。

民间对扶苏什么看法,史记记载如下:

陈胜、吴广率先发动了大泽乡起义,这两个秦朝的掘墓人,尚且还打着扶苏的名号起事,可见百姓对扶苏爱戴之深。

在秦末这样一个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乱世之际,扶苏的死亡成为了一个精神事件,一种民心的风向标。陈胜、吴广高高举起扶苏的名号,数万众云集响应,可见扶苏在天下百姓心中享有多么高的威名。

扶苏知书达理,深明大义,谦恭有礼,至仁至孝,重视“以德化民”,在朝臣和百姓中有较高威信。这样的人,继立为君,众望所归,天下百姓也会臣服。

秦始皇雄才武略、刚毅果断、深谙峻法,公子扶苏宽厚仁义,两人性格正好相辅相成。秦始皇一统华夏,靠的是武力;扶苏收民心,靠的是仁义。

这一对父子,恰好似后世的康熙与雍正,康熙晚年以宽仁治国,朝政懈怠;而雍正务实严猛、振作有为,一改朝野靡靡之风。

在秦帝国始建初年,根基未稳,复辟逆流势力蠢蠢欲动,赋税增加、徭役增加,可以说是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的必经之路,但也是百姓必须要承担的一个历史过程。

扶苏的政治思想非常适合战乱以后的国家治理,他主张仁政治国,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倡导“与民休息”。

假如扶苏继位,将“顺民之情而与之休息”,力推“休养生息”政策,“约法省刑”、“轻徭薄赋”,修补前朝弊政,稳定帝国基业,广大人民将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大秦国力也将日益蒸蒸日上。

史载,扶苏多次为国策直言劝诫,始皇大怒,结果扶苏就被派到了上郡去做蒙恬大军的监军。实际上,扶苏绝不是被发配,而是被始皇帝精心保护起来。

当时朝廷上,复古派与郡县派廷辩激烈。让其去边关,也有让扶苏远离政治漩涡中心,以求保全之意。秦始皇还希望扶苏能通过跟随大军,在军中磨炼性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更加重要的是,扶苏去的是蒙恬的大军。蒙恬是谁?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军,掌握的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派去蒙恬的军中,实际上有托孤于蒙恬之意。

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在军中经营多年,弟弟蒙毅常侍秦始皇左右,在内出谋划策。秦军当时的将领大多曾在蒙氏三代麾下效力,蒙氏一族在朝中军中威信极高。

始皇深知,一旦朝局或地方形势有变,蒙恬大军将是大秦的定海神针。把扶苏交给蒙恬,实际上是为大秦后继之君找了最大的实力靠山。

假如扶苏继位,蒙恬、蒙毅兄弟和秦军一班勇猛之士如臂指使,朝廷上的阴谋家也就没有了可乘之机,扶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大秦将迎来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可悲的是,秦始皇千算计、万算计,还是未能算到赵高、李斯、胡亥等小人的算计。

扶苏本该成为大秦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以仁义来治国安邦,兴起一个大秦的“文景之治”、“贞观盛世”。

假使扶苏有后来李世民、朱棣的风范,携蒙氏兄弟以清君侧为由直入咸阳,剿灭李斯、赵高一伙叛党,至少也给自己、给大秦一次翻盘的机会。

扶苏的死犹如巨星陨落,也直接影响了大秦王朝的命数。否则,如此强大的大秦王朝也不至于仅仅到了秦二世就灭亡。

扶苏接位期间,秦朝是否能够避免灭亡的可能性

历史更迭,王朝更替,旧王朝必然会被新王朝所代替。

因此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回答扶苏接位的期间,秦朝会不会灭亡,因此答案是,不会,至少能缓解秦朝的败亡。

秦始皇驾崩沙丘(今河北邢台广宗县,点2),当时的公子扶苏在上郡(今陕西榆林,点1),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秦朝的都城在今天咸阳(点3),单从路程上看,就算胡亥想急速回城,改诏令抢夺先机继承大统,路程上就没有优势,而且始皇东巡本身自带兵力就不多,蒙恬手握重兵30万,即使为震慑匈奴不班师回朝也足以令胡亥胆寒,不敢造次。扶苏顺利掌握兵权。

胡亥即位之后,醉心于玩乐。还大修阿房宫,征召5万名精壮之士屯卫咸阳,并收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以至于“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继续实施暴政。赵高大权在手,设计除去蒙氏兄弟,丞相李斯,还“指鹿为马”搞的朝廷乌烟瘴气,这是真实历史上秦朝灭亡的重要诱因。

若是扶苏即位,按照司马迁《史记》:“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的描述,绝不会残害忠良,从他劝谏父亲、反对焚书坑儒的举措时所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扶苏心知百姓所苦为何,必以“稳定为主”,皇帝驾崩,天下不稳,老臣必然要撑起一片天,因此,蒙氏兄弟、李斯必然留下并为扶苏治理朝政。而奸臣赵高,本来就是被蒙毅判处死刑被始皇特赦的,扶苏、蒙氏重新得势之后,按照蒙氏刚正不阿的态度,必不会留赵,扶苏刚即位,虽不会马上诛杀赵高落个坑杀王朝老臣的臭名声,至少会将赵高软禁让其失势。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但是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起义于六个月之后失败。同期,刘邦在沛县起事,项羽在吴中起事,共同抗击秦朝暴政。

秦朝末期的各地起义,均是由于朝野混乱,民不聊生导致的,大泽乡虽然给了秦朝一大打击,但是不要忘了,大泽乡起义是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号起义的,若是扶苏即位,名归正统,起义军就不能靠扶苏名义起事,依其“贤德”的坊间传闻,天下百姓也会心里有些期许。

扶苏即位,按照当时天下大势的判断,必然停止修建阿旁宫,对各地百姓采取“怀柔”政策,颁布法令停止暴政,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老百姓一看又有了盼头,自然会逐渐降低起义念头,起义初始也许会势头猛烈,但也会一个拳头打进棉花里,慢慢的失去势头。

彼时,蒙氏兄弟调转枪头评定内乱,小小的火苗就此熄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