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晚清大臣李鸿章?
观点一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他身处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还要面对外部列强的入侵,在这样的一个乱世之中,他能够开眼看世界并且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事,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李鸿章开始创建自己的团练武装-淮军。淮军在创建初期就开始学习西方的操练方式,并装备了洋枪洋炮,算的上是当时清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凭借着淮军,李鸿章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他也由此受到清廷的重用,得以封官进爵、总督直隶。
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清朝的国门,李鸿章深知海防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和亲自参与下,大清创建了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成军后的北洋水师,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与此同时,李鸿章又建设了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海防体系。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第一次改革的尝试,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之一,他的贡献不容忘记。李鸿章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创建了一大批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电报局、漠河金矿等。这些企业的创建,开启了我国近代化的先河,意义重大。
现在我们以今天的角度去看李鸿章,知道其贡献之大,但是在清朝当时的形势下,李鸿章能做出这些事情真的是太难了,可以说是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无论李鸿章做洋务还是建海军,总会遇到保守势力的阻扰,这些人不明白世界的形势,一味的固步自封,他们或是在言语上攻击或是在行动上掣肘。面对这些不解和阻扰,李鸿章始终没有屈服,而是想尽办法把事情做成。身处于世界变革的大局,李鸿章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在孤独中前行,踏踏实实的做实事,真的是难能可贵。
李鸿章最大的失败就是甲午之败,小编觉得甲午之败李鸿章还是有着很大的责任。首先,他缺少调查,没有认清楚日本意欲入侵的预谋,进而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其次,缺乏敢战的勇气,一味地寻求国际调解,没有坚定的作战信心;最后,把北洋作为自己的私产,患得患失,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有着自己的私心。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代表,跟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屈辱条约,使他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卖国贼。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也是无奈,但他是签约最合适之人,因为他更懂得国际法则,而他也尽量在签约时最大限度的维护清朝的利益。
总之,李鸿章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真正做事的人。
李鸿章:晚清重臣的多重身份与成就
晚清重臣李鸿章被后人贴上了很多标签:汉奸、走狗、卖国贼、懦夫等等,不一而足。
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老先生说评论历史的时候要充满”温情与敬意“。
评价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不能用后来观点和理论随意评判对与错。毕竟,对于过去我们是已知的,而过去对我们却是未知的。
晚年李鸿章
01
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一个家境殷实的中农人家生下个儿子,后来取名为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并没有多少兴奋,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当爹了。如果他知道这个儿子将来会成为朝廷第一重臣,或许会转过身来多看两眼,摸摸这个啼哭声音特别大的儿子,再去忙自己的事情。
他并没有这样做,从小身体羸弱、智力平庸的李文安正在专心致志攻读四书五经,为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这一年他22岁,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好时光。家里的事情有父亲和老婆操持,自己的首要任务是考取功名。
转眼李鸿章11岁了,李文安终于在33岁这一年考取中道光甲午举人,名列第96位。中举后的李文安继续苦读,4年后考中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第112名。这一年,进士上榜人中还有一位后来权倾四方、大红大紫、功高盖主的湖南人曾国藩。
李家因为李文安高中进士以后,逐渐成为合肥的名门望族,也开启了李家人做进京做官的仕途道路。
李鸿章事业生活图谱
1844年,21岁的李鸿章考取了举人,随后在父亲的引荐下拜曾国藩为师。3年后,李鸿章高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后任翰林院庶吉士。随即步入政坛,开启了他辉煌灿烂的人生,步入了官场晋升的快车道。
02
作为晚清政坛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翰林大学士出生的李鸿章,可谓文武兼备,搞起军事来也是毫不含糊。有父亲与曾国藩的同僚关系作媒介,加之自己天赋秉异、刻苦好学,李鸿章深受曾国藩器重,也深得曾国藩真传。
不过俩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后来因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差点反目成仇。好在双方都比较克制,并没有公开决裂。
太平军作战图片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碍于国家动荡,不得不授予曾国藩”节制四省军政大权“。但为了抑制曾国藩、分化湘军,慈禧不断在湘军内部扶持曾国藩反对派和敌对势力的同时,开始大力扶持李鸿章创建的淮军。
最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密友胡冀林、王闿运一样,对势可倾国的曾国藩都抱有一种相同的想法,希望曾国藩向赵匡胤学习,来个黄袍加身,取代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开辟一代新的曾家王朝。
曾国藩权衡利弊以后,段然否决了这些建议,最终功成身退、名垂千古。自己不称王也就罢了,曾国藩对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也开始忌惮起来。不仅派出心腹韩正国带领两个营的湘军进驻淮军监视李鸿章,还公然截留了4000名本来要补充淮军的新兵补入自己的湘军。
李鸿章全然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私下向淮军二号人物程学启抱怨说:”曾国藩和湘军是湖南人鸡犬升天,客籍人颇难出头。“
不过李鸿章很快深刻领悟了曾国藩”内圣外王“的思想精髓,当自己取代曾国藩成为朝廷第一重臣、功高震主的时候,不仅打消了造反称帝的念头,反而死心踏地为清王朝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洋水师合影
03
李鸿章通过创建淮军,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先后历经了镇压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在这些战争中,李鸿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少有的具有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的人,也是第一个公开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朝廷重臣。他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李鸿章大兴洋务运动。在他的支持和参与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此外,李鸿章还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大型煤矿、电报总局等民用企业,使得资本主义的种子在封建的清王朝土地上生根发芽。
从鸦片战争的失利中,李鸿章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为此,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亲自筹建起北洋水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儿八经的海军。李鸿章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装备,北洋水师得到了迅猛发展。
如果单纯从军事实力来讲,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并不逊于当时的西方列强。北洋水师后来的屡战屡败,并不是装备的落后和战斗力的低下,而是诸多政治纷争的结果,李鸿章最后成了背锅大侠,这和他后来被贴上卖国贼的标签如出一辙。
李鸿章一行访问美国费城
04
1896年3月28日,74岁高龄的李鸿章携带40多名随员,历时半年多时间,经过水陆行程9万多里,先后访问了俄、德、比、法、荷、英、美、加8个国家,他也成了晚清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李鸿章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在国际上寻找盟友遏制日本在亚洲迅速崛起的势力,解决日本对辽东半岛侵占进一步扩大化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就是向欧美等先进国家拜师,学习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外交舞台上,李鸿章充分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精明才干。每到正式场合会见外国最高领导,李鸿章一定会穿上皇帝赐予的黄马褂和三眼花翎。在李鸿章看来,这不仅是外交礼节的需要,更是向外展示大清帝国体面的必要。
李鸿章的外交名片
为了加强宣传和制造声势,李鸿章令人专门制作了一副自己的一米八高巨幅画像,下榻酒店后悬挂在住处。除此以外,还准备了一些A4纸大小的签字名片,逢人就派上一张,颇有现代交往互换电话、扫扫微信的风范。
在外国人眼中,李鸿章无疑是一名优秀的爱国者形象。尽管欧美人不可理喻他有携带泡菜坛子的怪癖,打开臭不可闻,也忍不住好奇捏着鼻子要尝上一块。英国媒体报道李鸿章也充满了溢美之词,“他只有一个目的:维护国家完整,保护国境不受任何侵犯。”“为什么一位清朝总督的欧洲公务履行会成为一件盛事?他是一个格外有爱国情怀的人。".
当时欧洲第一大报《小日报》曾经在头版刊登身穿黄马褂的李鸿章彩色画像。这也是这家报纸自创刊到停刊为止,唯一一次以个人肖像,尤其是一个东方人形象作为封面人物,其风头不亚于当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英国《小日报》刊登的李鸿章肖像
面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丧权辱国条约,李鸿章总是无可奈何要在上面签字画押。但我们都知道,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外交表现再好也是枉然。
面对慈禧太后的急电、耳听国人的咒骂,李鸿章终于在79岁积劳成疾,吐血而亡。《清史稿 李鸿章传》这样说到:”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
如果李鸿章九泉有灵,不知道听到”震悼“两个字后,会不会哑然失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