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
观点一
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看但这样一幕;寺庙中的僧人迎客时,总是自称老衲。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啥要自称老衲呢?
其实,老衲这种称谓是一种借代称呼。所谓借代,就是用借体的特征,去代替本体事物。古文中经常听到的“黄发垂髫”就是一种借代称谓;年老的人头发会逐渐黄白,因此古人用黄发这样的特征去表示老人。小孩子没有加冠之前,他的的发型是梳成辫子扎死来,也就是所谓的“垂髫”,因此古人用“垂髫”表示小孩子。
“衲”起初为缝补之意,意为将布块缝缀起来。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晋朝时期佛教逐渐流行,由于和尚没有经济来源,衣食都必须由民众供养,因此起初穿的衣服往往是“百衲衣”。所谓百衲衣,就是民众将家里不用的布块、衣物捐献给寺庙,寺庙将这些布块缝衲起来制成僧衣,济公所穿的就是“百衲衣”。后来,由于佛教在中国逐渐生根落地,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一些佛教称谓也具有了中国色彩。僧人们开始用“老衲”这样的谦称借代自己,于是也就出现了“老衲”、“贫僧”这样的称谓。
对于借代称谓,历史上还有很多经典的例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北伐前,在向刘禅呈递的《出师表》中,自称“南阳布衣”,这也与“老衲”有着同样的手法。古代平民老百姓,一般穿着粗布制成的衣服,称之为“布衣”,而达官贵人一般穿着绫罗绸缎,住宅往往是朱门铜钉,因此称之为“锦衣”或者“朱门”。因此,古人用“布衣”借代平民,用“锦衣”、“朱门”借代富人。
“老衲”是一种借代称谓,他和“黄发垂髫”、“布衣”作用相同的手法,它以和尚所穿的“百衲衣”借代和尚本人。“老衲”这样佛教称谓的出现,体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
观点二
我们经常看少林寺武打片的时候,就会发现一般的老和尚喜欢称呼自己为老衲,比如经常听到这样的对白台词:等老衲去收了那妖精!因为老和尚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人生智慧的一位智者,但用老衲来形容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而衲字在我们生活上是比较少见的。那今天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来解释一下衲字,和老衲背后究竟蕴含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相关文献里面显示,衲字的本义是僧人,僧衣的意思!也有资料显示和海纳百川的纳字是一个意思,容纳,包容的意思!而老的意思就更多种多样了,比如衰老,年老,老朽无用。就像水一样,与世无争,但却容纳外物,孕育万物!所以老衲的意思会不会是这样?一种对自己的谦称?或者是时刻告诉自己要像水一样六根清净?
但也有资料显示:老衲”是和尚和道士的谦称。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别人不用的布块缝纳而成,称为纳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说..侣又别称纳僧,“老衲”一调由此而来。 而有时老尼姑也自称老衲。
老衲一般是方丈或者是老年的和尚,也说明是智慧化身!贫僧:“贫僧”是由“贫道”来的。这个贫道的道,不是道教和道士的道。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佛教僧人也是自称贫道。贫道是谦虚的意思,说自己道德和智慧不足,又一个意思是将生死道渐渐减弱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警惕自己忧道不忧贫,不要只顾名闻利养,把解脱忘记了。后来,贫道成道士的专利,僧人只自称贫僧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