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朱重八的奋斗史:从贫苦佃农到明太祖)

观点一

朱重八的奋斗史:从贫苦佃农到明太祖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一户姓朱的贫苦佃农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孩子的父亲朱五四,当年已经四十七岁,母亲陈氏也四十二了,这个小儿子,是不折不扣的老来子。

朱五四按照和兄长朱五一两家儿子名字排序,给这个小儿子取名--“朱重八”。

朱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贫苦佃农,到朱五四这一代已经是四代了,数代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朱五四一辈子都在为地主开荒拓地,向地主租来荒地,辛苦耕种,等种成熟地后,地主就加租或夺佃,一家人只好又换地方去向新地主租地。

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开荒种田,却连巴掌大的一块自己的地都没有挣下。朱家人得到的只有人间风霜苦,和流不尽的辛酸泪。-----《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御制皇陵碑

在朱重八小时候,父母咬牙挤出一点钱,让他上了一年的私塾,但后来实在没有余钱继续供他上学,于是不到十岁的朱重八只好回家,给现在租种的田主刘德家放牛,以获取些微薄的报酬,为家里分担责任。

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八年,朱重八也在慢慢的长大,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他大概也会在这几年成亲,然后延续父辈的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苦哈哈的贫苦农民,租种着某个地主家的田地,生儿育女,直至终老。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所在的淮河流域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烈日似火。然后又发蝗灾,田地颗粒无收。

朱家本来还算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打得粉碎:辛苦了一年的收成,全部在大旱和蝗灾中荡然无存,生活陷入困顿。

在全家还没来得及从大灾中缓过神来,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瘟疫又开始肆虐着淮河两岸。本来就因绝产而饿得发昏的朱家人,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都在这场天灾中先后去世,相隔不过半个月!----《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御制皇陵碑

而朱家,只剩下了十七岁的朱重八、及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已经入赘他人家),还有大嫂王氏,和大哥朱重四留下的一儿一女。

人去世了,总要找块安身之所,以掩埋安葬才好。可怜朱五四辛勤操劳了一辈子,到死连块下葬的坟地也没有!实在没有办法,朱重八兄弟俩只得去找佃种田地的地主刘德,向他央求,希望他看在朱家为他种了多少年地的面子上,施舍一块地,好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

但是地主刘德毫不同情朱家的遭遇,不但没有答应施舍坟地的请求,还大声训斥朱家兄弟二人,并破口大骂,场景让周围邻居都十分地同情。

这个时候,听见了喧闹声的刘德之兄刘继祖,出门了解了事情原委后,生出了恻隐之心,于是主动向兄弟二人伸出援手,给了一小块地予他们,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这才解了朱家的燃眉之急!

而刘继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善举,竟然会在多年后,给自己的后人带来了多么大的回报。

坟地有了,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余钱置办棺木,无奈之下的朱家兄弟只得将亲人生前的破旧衣服包裹在遗体上,草草掩埋。多年以后,老年的重八想起这段辛酸事,还老泪纵横:“昔年寒微时,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急无阴宅之难!吁,艰哉!”

勉强操办了亲人们的丧事后,朱家也维持不下去了,大嫂王氏为了活下去,带着幼年的儿女返回娘家,以求活下去。朱重八兄弟俩,也挥泪分别,各自逃难。而这一别,重八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二哥。----《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御制皇陵碑

之后,在邻居汪大娘的好心帮助下,朱重八被家乡的皇觉寺收为小沙弥,后来又被打发四处云游,化缘度日,过了三年多的游历生活,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至正八年(1448年),二十岁的朱重八回到皇觉寺,继续着出家的生活。

三年后,元末红巾起义爆发,在已经参加了红巾军的幼年同伴汤和邀请下,朱重八下定决心,离开寺庙,投奔濠州红巾军大帅郭子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这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事。也就在这一年,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元璋”,这就是日后建立大明的明太祖朱元璋!

至正十三年(1353年),施舍田地给朱家的的刘继祖去世,他的儿子刘英,以及帮助过重八的汪大娘之子曹秀,在听说了太祖已经是濠州红巾军重要将领后,先后去投奔他。太祖视同亲人,留在身边为亲军,待遇优厚。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已经称吴王的太祖,拿下了老家濠州。于是,亲自率军返回老家,衣锦还乡,随同一起的,就有刘英和汪文(为纪念汪大娘,太祖令曹秀改名汪文)。

回到了家乡,太祖祭奠了父母,见到十多年前的旧地,无限感慨。命令在原址为父母修建恢弘气派的陵墓,即“明皇陵”。同时,为了报答刘继祖、汪大娘的恩德,太祖授刘英“皇陵祠署令”,授汪文“皇陵祠署丞”,负责监督修建皇陵,并日后祭祀事宜。

当年的田主刘德,这时候居然还没死,也被太祖召见。太祖看在刘继祖份上,没有为难刘德,只是对他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还赐给他三十顷地,免除十年赋税。

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经过十六年的征战,当年的小小少年,历尽艰辛,席卷天下,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建立大明朝,于南京登基称帝,成为了皇帝(明太祖)。而当年太平乡的朱家亲人们,能够活着看到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只有大嫂王氏、侄女福成公主(大哥的儿子朱文正因欲谋反,被软禁,抑郁而死)、二姐夫李贞、外甥李文忠、大伯家朱五一的四儿媳田氏、及大伯的孙女、堂兄朱重四之女、自己堂侄女庆阳公主,寥寥六人而已(朱文正子朱守谦,是在朱文正投奔太祖后生的,不算当年太平乡的亲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在皇陵初步竣工时,下诏追赠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以刘英继承义惠侯爵位。并亲自撰文向天下人说明这件事: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

此举明白地显示了太祖对于刘继祖当年雪中送炭义举的无限感激之情。

此后而刘继祖子孙世袭义惠侯爵位,与大明相始终,直至明末。刘氏家族也是有明一代,中都(即濠州改称)第一家族。

当年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有如此丰厚的回报,为自己的子孙带来了三百年的荣华富贵,即使是刘继祖本人,恐怕也不会料到吧。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他还恩雪中送炭

朱元璋只用了15年的时间,便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臭乞丐”成为了一个手掌天下权的皇帝,一个字,牛!

不过,他的少年时代却很潦倒,他曾经给人放过牛,也曾经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迫不得已之下当了和尚,当了乞丐。

实际上,想当和尚也不是剃个光头这么简单的事,读书得给束脩,出家当和尚也得缴纳“入会费”,可是当时的朱元璋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起了,哪有什么钱去出家?最后,一个姓汪的邻居出钱资助了他。

当和尚也要别人资助,不可谓不落魄。

当然,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是他的爹娘去世的时候,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

1344年,濠州遭逢了旱灾、蝗灾,导致了一场百年难遇的饥荒,一时之间,饿殍无数,然后又引发了瘟疫。

朱元璋的爹娘终究没有挺过这场灾难,双双离世,他的爹娘死后没过多久,他的大哥和侄子也没了。

爹娘一死,朱元璋顿时没了生计,但是,摆在他眼前的不只是自己怎么活下去的问题,还有怎么安葬爹娘的问题。

当时,朱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别说请人帮忙处理爹娘的后事了,他连一块能够用来安葬爹娘的坟地也没有,所谓“人穷百事哀”莫不如是。

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去找一个人——刘德!

这个刘德是当地的一个地主,朱元璋的爹娘活着的时候便是刘德家里的佃农,更何况他自己也曾给刘德家放过牛,如今爹娘死了,他去向刘德讨一块坟地安葬双亲,这么多年的“情分”了,刘德总不会不给吧?

朱元璋叩开了刘德家的门,然后见到了刘德,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刘德便已经问到,朱家老八,你找我有什么事?

听了刘德的话,朱元璋连忙用悲伤的语气说,刘老爷,我爹娘死了,您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想向您讨一块地安葬双亲。

朱元璋的话刚说完,刘德便劈头盖脸地骂了过来,你爹娘死了,关我屁事?我凭什么给你地?你还得起吗?

朱元璋听了,心中一酸,眼里“哗啦啦”地流了下来,苦苦哀求道,刘老爷,求求你了,求求你给一块地给我安葬我爹娘吧......

但是,不管朱元璋怎么哀求,刘德仍然不管不顾地骂他,滚蛋,死穷鬼!

看透了刘德的绝情之后,朱元璋绝望地走了。

不过,朱元璋人生中确实遇到了很多贵人,每当在他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总会向他伸出援手。这不,正在他沮丧得不知道前面的路应该怎么走的时候,又有一个贵人伸出了手,拉了他一把。

这个向他伸援手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

刘继祖没有像弟弟刘德一样为富不仁,他听说朱元璋向刘德讨要坟地安葬双亲被拒绝之后,生出了恻隐之心,也为他的孝心所打动,于是他便让人找来了朱元璋。

刘继祖看着朱元璋说,我给你一块地,好好安葬你爹娘,让他们早日入土为安吧。

朱元璋一听,激动得流泪满面,终于能够安葬爹娘了。

他在安葬了爹娘之后,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怎么活下去了,他和二哥商量了一番,他们在这里已经没有活路了,只能别的地方讨生活。

于是,他二哥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则在邻居地帮助下,入了皇觉寺,当起了和尚。

只不过,他当了和尚也没能得个安稳,入寺不过一个多月,寺庙便因为负担不了太多和尚的生活,将一些在皇觉寺里没有根基的新和尚给打发出去要饭了,当然,和尚的要饭不叫要饭,叫化缘。

朱元璋在皇觉寺里待了一个多月,别说佛经了,即便只是短短的偈语也不知道几句,所以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光头的乞丐。

他要了三年的饭之后,又回到皇觉寺待了几年,便在汤和的吆喝下直奔濠州投军去了。

他的投军,也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从一个小卒变成将军,又从一个将军变成统帅,最后穿上龙袍,当上了皇帝。

朱元璋虽然总是被黑,可是,他这个人实际上很重感情,刘继祖的“一地之恩”,他便始终记在心里,想着哪一天自己发达了之后,回去报答他。

所以,当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回老家给爹娘烧香的时候,便想着顺便去报答报答昔日的恩人刘继祖。

他在祭奠好了爹娘后,便找人问到,刘继祖对我有恩,他如今在哪?

刘继祖?他已经不在了,死了。

朱元璋听说刘继祖已经死了,心中掩不住的失落,想了想,不管刘继祖是不是已经死了,自己也不能忘了他的恩情,也总要还他的恩情。

于是,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刘继祖封侯!

他的这个决定难免会惹来开国功臣们的埋怨,他们的爵位是用命换来的,即便是辅佐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刘伯温也只被封了个伯爵,这刘继祖只给了一块地便被封为侯爵,自然有人会不服气。

当然,朱元璋也有自己的理由,没有爹娘的养育,哪来的朱元璋?没有刘继祖的慷慨,朱元璋怎么安葬爹娘?没有刘继祖的慷慨,或许他的生命轨迹便不会是这样的了。

所以,朱元璋最终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封刘继祖的夫人为侯夫人,刘继祖一家也因此世受明朝皇恩,一直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不仅还了刘继祖的恩,为了彰显皇家气度,他也没有和曾经呵斥他的地主刘德计较,还看在刘继祖的份上,给了刘德丰厚的赏赐。

刘继祖到死也没想到,自己曾经的一个小恩小惠竟然换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能够在别人落魄之时雪中送炭的人才是最让人难忘。

朱元璋能够记恩,能够直面自己落魄之时的窘困,能够还恩于刘继祖,此可谓帝王气魄。

朱元璋:一个传奇的开国皇帝与恩情报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传奇的开国皇帝,做过和尚要过饭,但是自从他起事后,人生却如开了挂一样,一路打怪升级爆装备,直到最终登上皇位,掌控天下,但是到这里朱元璋陷入了争议,因为朱元璋建国之后大杀功臣,将功臣们杀的是七零八落,因此人们说朱元璋忘恩负义,为人残忍,但是我认为这些只是朱元璋在政治上这样做的,所谓皇权无亲情,而朱元璋本人却是一个知恩图报,心胸宽阔的人。

起初,朱元璋一家有八口人,父母二人,兄弟四个,姐妹两个,朱元璋是家中最下的孩子,因此其父母以数字为其取名为朱重八。朱元璋一家为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家中属于是佃户,靠帮地主家种地讨生活,而朱元璋自己则负责为地主放牛。起初虽然很穷生活的有些困难,但是父母为人和蔼,兄弟姐妹之间感情也很深厚,因此这一家或者穷并快乐着的生活。

但是在朱元璋十一二岁的时候,这一家却迎来了天大的祸乱,这一年凤阳遭遇了严酷的旱情,这一年滴雨不下,收成少的可怜,碰巧又碰上了蝗灾,最后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因此本身就很贫穷的朱元璋一家便断了伙食,家中只能到采集一些野草野菜树皮充饥,这样一来时间久了,人当然受不了,家中的亲人相继饿死,到最后仅仅生下了小朱元璋以及二哥朱重六。

此时的朱元璋可以称得上是一无所有,而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朱元璋现在的心思就是一心想为父母安排好后世,让其入土为安,但是由于家中是佃户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于是朱元璋就向自己为其放牛的地主刘德讨一块地,祈求他给自己一块地让父母入土为安,但是这个刘德却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无论朱元璋如何跪下恳求,如何哭泣无助,就是不肯给其一块小小的土地,让其安葬父母,并且还恶语相向,好生的没有人性。

由于是小孩子祈求他人为自己安葬父母,闹得声音也比较大,一时间围观过来了很多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同情朱元璋,谴责地主刘德,但是也只是仅此而已,由于本身都是强维持,哪里还有余力去帮助小朱元璋。而这时一个好心的人物出现了,他便是小财主刘继祖,跟地主刘德不同,一是刘继祖是一个小财主,没有刘德有钱,二是刘继祖是一个好心的人。刘继祖在这里也观望了很久,最后见这个小孩子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大地主不给地,小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于是挺身而出对朱元璋说道:“孩子,起来吧,我给你一块地,你去安葬父母吧!”

朱元璋听此,起初一愣,但是立即缓过神来,对其连忙进行磕头,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并且还说道:“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报答您的”,刘继祖听此,只是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可能这时的就继祖一是并不指的自己所做的这件事能够有所回报,二是因为刘继祖不认为朱元璋给报答给自己什么吧。就这样小朱元璋用破席子盖在父母身上,简单的为其安葬了。

此事过后,朱元璋离开了这个令人痛苦的家长,出门做了和尚,但是在佛门中的生活也不算好过,最后做起了化缘的和尚,说白了也就是要饭。直到朱元璋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起义军之后,人生仿佛苦尽甘来开了挂一样,一路打怪升级爆装备,直到登上皇帝宝位,成为掌控天下的君主。之后朱元璋曾多次回到自己的故乡,看一看父老乡亲,而这时地主刘德还活着,但是朱元璋的大恩人刘继祖却离世了,已经是皇帝了的朱元璋并没有惩罚当年不给自己的地的地主刘德,反而赏赐给了他一些地,以及免了十年的赋税。至于自己的大恩人刘继祖,刘继祖不在了,但是却有子孙后代,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让其子女后代世世代代继承他的爵位,福及子孙三百年。

因此可见朱元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而且在其作为皇帝的时候,很多以前的穷苦老乡,或者是患过难的朋友,前来找他,朱元璋都是十分高兴的热情相待,但是这里却有一些人不会察言观色,不懂人情世故,相当于自己找死,这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