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将蓝玉剥皮,即使自己被骂?(朱元璋为了政治需要,处死了蓝玉,给了世人以极大的震慑。)
朱元璋为了政治需要,处死了蓝玉,给了世人以极大的震慑。
对于“蓝玉案”我想大家都已经盖棺定论了,这是一则冤案无疑了。
——公元1393年,当时已经65岁高龄的朱元璋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说蓝玉要谋反,随之数万人被牵连,蓝玉也在短短三天内就被处死了。而且被处死的手段极其残忍,史料称是“被剥皮实草”。
不过虽说蓝玉被处决的理由是朱元璋乱找的,但他的死却是有理可依的,毕竟朱元璋虽然喜欢杀人,但绝对不会胡乱杀人。蓝玉之死不会是朱元璋看他不顺眼,只能是蓝玉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很多人认为是功高震主,其实个人觉得不然,毕竟如果真要论功高震主的话,徐达比他更有资格,毕竟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他,克残元、灭张士诚,功劳远在蓝玉之上。而他却得到了善终,并非野史那般被朱元璋所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蓝玉之死或许绝不是功高震主这么简单。
其实他犯的忌讳是品行不端,与徐达的为人相比,蓝玉品质更加恶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喜欢表露出来,这些种种“有点小心眼”的朱元璋可是统统都记得。
比如在外面征伐中他的种种表现。
——当年在明朝占据中原之后,北元政府逃到了漠北地区,为了彻底解决北元,蓝玉带着军队直捣北元朝廷并掳获了元妃。而蓝玉在掳获元妃之后竟然就霸占了元妃。
其实蓝玉灭了残元小朝廷这件事情算是一件大功,别说是霸占了元妃,就算将整个北元朝廷的后宫送给蓝玉都不为过。
但无论怎么说蓝玉只是一名臣子,他所得到的应该都是朱元璋赐予的,私自占有从性质上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元妃身份还非常特殊,按规矩来说只有朱元璋有处理她的权力,蓝玉私自占有就属于逾越皇权。
除此之外,蓝玉在攻破北元朝廷之后还将抢来的金银珠宝分给了自己的下属,倘若蓝玉只是私下里拿一部分并且偷偷的分给下属还都无所谓,就算朱元璋知道也不会让蓝玉下不了台。但是蓝玉公开论功行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确实有权力给军中将士发福利,但分发北元皇室的财宝性质就不一样了,蓝玉是没有处分权的。
蓝玉还有更过分的,在一次战后返回之时路过西峰关,当时正值深夜,按照相关的规定任何军队和人想要进关,必须要先通报,查明身份之后才能入关。
但蓝玉却觉着守城之人有点不给自己这个大功臣面子,于是一怒之下竟然直接派人攻城夺关,还将守城的官员给教训了一顿。
因此蓝玉在处理这些事前前后后的每一个表现都有让朱元璋觉得点太过于持功自傲,这与一贯谦逊的徐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实功高震主不要紧,重要的能不能像徐达这般一直保持臣子该有的态度,要皇帝知道将领的人品,但很显然蓝玉并没有做到。
于是这便成为了一颗厌恶的种子在朱元璋心里慢慢扎根了。
但很显然,朱元璋还不会因为这些事就直接对蓝玉痛下杀手。毕竟在知道蓝玉残暴骄横之后,朱元璋也是稍微骂了他一顿,并没有惩罚,而且在事后还仍旧给了蓝玉极其不错的待遇,封其为太子太傅。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知道蓝玉这个人有能力,而且他还是太子朱标的心腹,毕竟蓝玉因为与朱元璋政治联姻的关系也是朱标的舅父,两人关系好的不能再好了。朱元璋深知蓝玉的内心或许不会对自己多看重,但对待朱标绝对是一百个忠心。
所以为了儿子以后登基多一个得力助手,朱元璋也只能继续包容着蓝玉。换句话说,蓝玉本来是朱元璋留下来的“周亚夫”,等自己驾鹤西去之后,政局不稳时,出来替儿子撑场面的,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靠着蓝玉的声望与军事才能都能抚平。
但不幸运的是朱标居然英年早逝了,死的甚至还在朱元璋自己的前面,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朱标一死,年轻一辈里唯一能够让蓝玉俯首帖耳的人也就不再有了,而朱元璋自己也已经快大限已至了。所以在此时的朱元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蓝玉这个时候已经留不得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朱元璋迅速找借口将蓝玉给收拾了,并且在短短数日之内便迅速施行了死刑。
当然了,其实接班人是太孙建文帝过于年轻,经验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太孙并不是从政经验丰富的朱标,所以当时为了替太孙扫平障碍朱元璋已经清算了所有的藩王,这就让各路同姓藩王的势力大打折扣了。
蓝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初制约藩王势力的一个关键,既然藩王都削弱了,本着均衡的初心,蓝玉自然也要被削。而蓝玉的跋扈性格又是很难接受无条件无理由的下野,所以必须给他来硬的,那就是直接干掉他。
其实如果单纯的厌恶蓝玉,直接杀他就行,大可不必牵连数万人。但我们看到这数万人之中,不乏除蓝玉之外的军中高级将领,态势也就明了了,原来还是为了削弱蓝玉一方的整体势力,并不是单纯的针对一个蓝玉。
总的来讲,其实蓝玉会死在朱标死后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看时间也会发现一些巧合,朱标在1392年刚刚去世,蓝玉在1393年就被处决了。
而至于为何要用“剥皮”这种酷刑对待曾经的这个大功臣则有另外的三个原因了。
首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实说到底,即便是当上了皇帝,朱元璋也还是草根出身,而草根出身的他有时候就有着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观念,即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非黑即白,如果你不是对的,那你便一定是错的。
这种观念的存在让朱元璋很多时候并不能理性的看待一些问题,在处理问题上一般会两极分化的处理,要不是极善,要不是极恶。
所以有些人可能因为小恩便受到了朱元璋的过度的恩宠,比如朱元璋当和尚时曾路过一个柿树,看到其红熟,便取下食用,后来发迹之后再路过此地,直接封了树主人一个侯爵。
当然了也有可能因为小恶受到过度的惩罚,比如自己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曾经借着自己身份贩卖私茶,朱元璋直接不顾亲情发起怒来直接将他杀了,让爱女成了寡妇。
因此,朱元璋有这样的性格,最终会将蓝玉剥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杀蓝玉并没有具体的证据,而朱元璋自己其实也有些心虚的,但如果将蓝玉惩罚的越惨,就会让天下人知道蓝玉确实犯了大错,已经错到不可饶恕的地位了,这样也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
最后或许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起震慑作用。
我们回过头来看,朱元璋杀蓝玉是为了什么呢?自然是为了帮孙子巩固政局,但简单的杀或许不能够给人形成恐惧心理,不过如果残酷一些的话,自然就能让人害怕,让人不敢心生其他想法。告诉他们如果有二心,结局就一定会这么惨!
一言以蔽之,蓝玉之所以会死,而且还死的这么惨,都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其实蓝玉在当时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必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案:朱元璋为何如此重压?》
蓝玉是明朝死的最惨的开国功臣之一,被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因蓝玉谋反案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这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对蓝玉下手这么重,杀了他还要将其剥皮实草?
蓝玉遭到如此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朱元璋下手这么重,也确实是有原因的。
(蓝玉剧照)
在蓝玉出事前,洪武年间已经发生了三起大案,分别是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桓案,三起大案几乎将明初功臣消灭过半,众多有能力有才干的文臣武将遭到无情杀戮,到朱元璋晚年,蓝玉成了他最为倚重的大将。然而蓝玉并没有吸取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被杀的教训,反而凭借着赫赫战功擅威做福为所欲为。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拥兵,如今蓝玉目无君父,骄横不法而跋扈至极,这显然是触怒到了朱元璋,而蓝玉却浑然不知醒,朝着作死的道路一路走到黑。
徐达常遇春病死后,蓝玉成为了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其能力不亚于徐达和常遇春。蓝玉从洪武四年(1371年)便开始从军征战,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得拜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明军北征,于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俘虏包括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基本将苟延残喘的北元势力消灭殆尽。明军大胜班师回朝,朱元璋欣喜万分,将他比作汉之卫青、唐之李靖,下旨晋升蓝玉为梁国公。
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大将,朱元璋出于稳定北方边境的目的,对蓝玉也是优礼有加,该封的封该赏的赏。在军功著盛和朱元璋厚加封赏的表象下,却隐隐藏着一股杀机。洪武年间三起大案的血雨腥风还未远去,被几场大胜冲昏了头脑的蓝玉此时却越发骄横不法起来。
在军中,蓝玉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不听君命。有一次北征还师,蓝玉夜扣喜峰关,守关的军士未能及时开关迎接,他竟然纵兵强行毁关进入。在地方上,蓝玉自恃功高强占东昌民田,大肆扩建府邸并广受义子,这些义子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作恶乡里,有正直御史上书弹劾,蓝玉竟然怒逐御史。蓝玉北征,竟强行占有了元天元帝的妃子,致使元妃羞愧自杀,此事闹的沸沸扬扬,朱元璋为此言词切责蓝玉。
蓝玉做恶太多,朱元璋恨其不争,将原本封他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还命人将他的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朱元璋如此良苦用心警示他,但蓝玉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朱元璋为他设宴庆功他却当着众臣的面口出狂言。蓝玉西征归来,朱元璋加封他为太子太傅,但他不愿居宋、颖两公之下,公然表示:“我难道做不得太师吗?”蓝玉的种种行为让朱元璋对他越来越失望,君臣关系也开始逐渐疏远,蓝玉离彻底凉凉已经不远了。
历数蓝玉的种种罪行,哪一件不是刺痛到朱元璋的心里,一个人不懂得收敛,其结果就只能是“枪打出头鸟”,对于一向忌惮功臣专权跋扈,拥兵自重的朱元璋来说,再掀一起洪武大案,顺便把剩下的功臣剪除的干干净净,为皇太孙扫除一切障碍成了他晚年办的最大一件事情。
蓝玉以谋反罪被杀,朱元璋将其剥皮实草以达到杀鸡儆猴的震慑作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关于蓝玉是否真反,一直存在争议,蓝玉虽然骄横跋扈,但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谋反迹象,所以,也有人认为蒋瓛是受了朱元璋的指使。
因蓝玉谋反事所受到株连者之多,范围之广,仅次于胡惟庸案。蓝玉不仅被下狱处死,死后还遭到剥皮实草,抄家,夷三族,而借由蓝玉谋反而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人之多。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妻弟,而常遇春由是皇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蓝玉也是太子妃舅父,所以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地位,与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交恶。太子朱标作为大明储君,朱元璋为他组建了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但随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恐难以驾驭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功臣,因此,为了给皇太孙继位扫清一切障碍,朱元璋才痛下杀手,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武人集团班底屠戮的干干净净。
蓝玉既已被处死,朱元璋仍不解气,又将他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完全不念其旧功,这也让后世对朱元璋的残暴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朱元璋这么做,显然有杀鸡儆猴,震慑朝臣的作用,既然杀了那么多人,总要拉一个作为典型,再加上蓝玉确实是干下了太多令朱元璋无法忍受的事情,其罪行累累,光处死实难平朱元璋心中之愤。
自古以来当皇帝的最忌臣子拥兵自专,蓝玉却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没有吸取洪武时期三大案的教训,朝着作死的路一条道走到黑,可以说蓝玉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而朱元璋借由蓝玉案大肆株连,将剩下的明初开国功臣几乎杀个干净,这事实上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枪打出头鸟”,搞定了掌握军权,在军中很有威望的蓝玉,朱允炆当皇帝就轻松多了。蓝玉作为反面,作为典型,死后还要被剥皮实草,足可见朱元璋对他之痛恨已经到了极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