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有何历史依据?(少林寺的武功门类齐全,套路繁多,享有皇家予以认可的地位)

少林寺的武功门类齐全,套路繁多,享有皇家予以认可的地位

武侠世界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天下武功出少林”,意思是说,少林功夫是天下武功的鼻祖。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是,那少林的功夫,又是从哪来的呢?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里面的故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是真的吗

先说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咱们知道,武术博大精深。练武的人不同,悟性、喜好、方法各不相同,练习的结果也大有不同,这也是中国武术派别众多的原因。

但是,唯有少林功夫门类最为齐全,套路最多。据统计,少林功夫的套路,比如说达摩掌、一指禅、伏虎拳、罗汉拳、大力金刚指等等吧,多达七百多种,可不只是传说中的72绝技。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不管哪个门派的功夫,在少林功夫里面都能找到影子。

不光这个,少林功夫还自成体系,根据功夫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方法。以至于其他门类的武功修炼者,在练习的时候经常拿来做参照。所以天下武功出少林,这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少林寺很早就出了名了,少林寺真正出名的时间并不长,不到40年。大家可能觉得不可能,不是说少林功夫源远流长吗?怎么会才出名不到40年。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还记得《少林寺》这部电影吗?1982年,张鑫炎导演拍的《少林寺》,一部很火很了不起的电影,在电影票不到一毛钱一张的时候,就创造了过亿的票房,可见其辉煌程度。

而且他还捧红了李连杰,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武热潮,当时很多武术学校就是在那之后才出现的。还有,打那之后少林寺开始真正名扬四海。

这话可不是瞎说,有一个情况,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在电影开拍之前,少林寺只不过是嵩山少室山脚下,一个很不起眼的破寺庙,破旧到了什么程度呢?

房屋漏了,院墙倒了,都没钱修,就破落到了这部田地,以至于剧组到了那儿,电影都没法拍,那怎么办?最后,剧组实在没办法。临时筹了一些经费,先对少林寺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修缮,这才开机,这就是少林寺当时的情况。

你想,如果少林寺已经非常有名了,香火断的了吗?香火不断,还会落到那步田地吗?当然不能了。而电影上映之后就不一样了,电影上映的头半年,少林寺的游客就整整翻了四番。

那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电影说的是,隋朝末年有一个武林高手神腿张,功夫非常之高,除暴安良。但是却得罪了洛阳王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结果被王仁则给害死了。

为了躲避追杀,神腿张的儿子张小虎,就是李连杰扮演的这个角色,来到少林寺避难,后来出家了,取名叫觉远。在少林寺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后来,十三棍僧救唐王,王仁则带兵来报复。在少林僧众和李世民的唐兵合力之下,最后觉远得报杀父之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这个电影不仅让李连杰一炮而红,更让少林寺名扬天下。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在哪呢?就在于他对少林功夫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演员,李连杰,全国武术冠军,在全国各个比赛当中多次拿奖;他的师傅于海,那是练了几十年的超级练家子;王仁则,那是著名的武术家于承惠。

另外,还有秃鹰、、色空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也都是武术家或者武术运动员。所以,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都是真功夫,这就是片子一火,一下就把少林寺带火了的原因所在。

当然了,少林寺火了,人们不免追问,这少林功夫又是怎么来的呀?这里咱们得先说说少林寺的来历,细算一下,少林寺的历史那就不短了,得有一千五百年了。

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帝笃信佛法,他大力宣扬佛教。到了公元495年的时候,从印度,也就是当时的天竺,来了一个名叫跋陀的高僧。据说他曾经西行到过东罗马帝国,后来又向东到了中国。

孝文帝信奉佛法,对这位高僧十分敬重,就想着把他接到洛阳来,可没想到跋陀谢绝了。他自己找了一个修行的地方,哪儿呢?就是河南的嵩山,他在少室山下建了一所庙宇,用来弘扬佛法。这座庙宇就是今天的少林寺。

那么,传说中的达摩祖师和少林寺又是怎么回事呢?跋陀创建少林寺几年,达摩才从印度来到少林的。不过,因为达摩祖师的传奇故事太多了,比如说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归等等。

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很多人,是只知达摩而不知跋陀。那为什么说少林功夫是达摩首创的呢?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可能跟一本经书《易筋经》有关系。

有些朋友可能还记得。在《天龙八部》里,阿朱曾经易容混进少林寺,偷出易筋经。她本想把这本书送给乔峰,可是乔峰觉得此书来路不正,不要。

后来,这本书被聚贤庄的少庄主游坦之拿到了。而游坦之凭借这本书,再加上冰蟾的寒毒,最终练成了一身绝世武功。《易筋经》是一本武功宝典,那这本书谁写的呢?正是达摩老祖。

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真去看看《易筋经》这本书的话,估计您会大跌眼镜。因为这本书里面虽然有一些舒筋骨,活血脉的办法,但是跟武功扯不上半点关系,它并不是什么武功秘籍。

所以,以此来说达摩是少林功夫的开创者,这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那么问题来了,少林武功不是达摩首创,那少林功夫哪来的呢?

近些年有一个新说法,被很多人认为相对比较靠谱。那么,少林武功是谁首创的呢?僧稠,也称为稠禅师。这位稠禅师从哪来的呢?来自河南安阳的邺下寺院。

这个邺下寺院是中国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寺庙。由于稠禅师佛法精深,功夫也了得,公元512年,也就是少林寺建寺17年之后,他担任了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

那么,为什么说少林功夫是他创立的呢?因为坨跋高僧住持少林寺期间,没有任何关于僧人习武的记载。而稠禅师担任主持之后,有关史料才出现少林武僧的记载。

于是,学者认为,这个武功应该是稠禅师带来的,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形成了少林功夫的品牌。那说到这儿,有人又要有话说了,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可是按你说,少林功夫也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又怎么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呢?

其实,武功的形成是人类有史以来,在与动物的搏斗当中,在人与人的搏杀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发展出来的,并不能说是哪一个人首创了武功。

那么,为什么会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呢?除了前面说的,少林武功门类齐全,自成体系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皇家予以认可。

少林寺的白衣殿有一幅壁画,它记录了少林寺的一段传奇故事。就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活捉王仁则,把王仁则献给李世民的故事。话说当时洛阳王王世充虽然雄踞洛阳,可是他已经看出来自己很难和李唐大军抗衡。

于是,他就把侄子王仁则派到一个叫做柏谷坞的地方驻守。这个地方在洛阳和登封之间,地形凶险,易守难攻。可是这个地方离少林寺太近了,一旦战事爆发,势必祸及寺庙,怎么办?

少林寺僧人们审时度势,决定支持李世民。于是,他们说服了一个平时和寺庙来往密切的守城将官,在一个晚上打开城门。少林寺十三棍僧潜入城中,活捉王仁则,把他献给了李世民。

真实的故事并不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而是帮助李唐大军加速了统一。而民间讲故事为了出彩,把这个故事给加工了一下,改成了救唐王,多了一些戏剧冲突。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少林寺算是和皇家扯上了关系。而有了这层关系,不仅少林寺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封赏。在朝廷当中的地位,从政治角度,自然也就比其他的寺庙要更高一层。于是乎,就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天龙八部》中的少林功夫:历史真相与传承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我们见识了少林功夫的厉害,但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少林功夫到底是怎么来的还要到史书中去求证。达摩又称“达磨”“菩提达摩”,被中国佛教禅宗当作开山祖师。但是,达摩是谁,生于何方止于何地、何时,却说法不一。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几乎都在正史中有稽可考,但达摩是个例外,他的来龙去脉扑朔迷离,是不是与少林寺有关还有待考证,更遑论是少林武术的鼻祖了。

元代僧人觉岸的《释氏稽古略》及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上说他是南天竺人。《释氏稽古略》上明确地说他是“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摩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名刹帝利”。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波斯人,北魏人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说:“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以上三本书都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文献,但记载却相差甚远。南天竺相当于现在的印度,波斯相当于现在的伊朗。

根据《旧唐书·方伎传》记载:“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摩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履而已。”记述这件事的《旧唐书》的作者是谁,目前尚存在争论,通常的说法是五代时期后晋的刘昫。刘昫生活的时代距达摩所生活的时代达400多年之久,而之前提及达摩其人的《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中,均未提及达摩曾经到过少林寺一事,所以《旧唐书》中的说法值得怀疑。在《旧唐书》之后,成书于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的《景德传灯录》,再一次提到达摩曾“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居端而逝”。然而,按照该书另一处的记载,达摩于495年逝世,而少林寺在次年,即太和二十年(496)才建成。在一本书中存在如此明显的漏洞,那么,书中所提及的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事就很值得怀疑了。

少林武僧第一人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稠禅师在33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515)。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任住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少林寺住持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

少林功夫的发展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密的僧兵训练,操练棍棒。每日晨光熹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30个身着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15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48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每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苦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实。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13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遐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两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时至今日,少林功夫名扬海内外,多国政要曾经到访少林,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国际友人也纷纷拜在少林门下,学习、传扬少林功夫。少林寺,成为很多武术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