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女子林徽因作为母亲,儿子没考上清华,她坚持要查阅试卷,看完试卷反应如何?(林徽因之子梁从诫:从建筑到历史的选择)
林徽因之子梁从诫:从建筑到历史的选择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在民国时期就有第一美女之称,不仅因为其姣好的容貌,更是因为她极盛的才学。
不过很多人提到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的追求,其实这段所谓的“爱情”根本就是徐志摩的一厢情愿而已。还有,金岳霖喜欢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的事是真的,但林徽因承认自己也喜欢金岳霖的事是假的,时间就对不上。
很多人可能感觉考不上清华有什么的,难道必须考上才正常?但讲真的,林徽因的儿子没考上清华在当时还真的是一件值得诧异的事,为啥呢?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家庭背景的话就明白了。
梁思成不必多说了,梁启超的儿子,学识肯定不一般。建筑大师,和林徽因一样,都对建筑有很深造诣,夫妻两个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最主要的是,梁思成一手组建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真正的领头人。
而林徽因的出身同样不逊色于梁思成,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书香门第,烈士之家。
这两个人的孩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竟然差了两分,更有趣的是,他报考的还是梁思成所在的建筑学系。父母两个都是建筑学大家,从小就对他进行教育,考个清华的建筑学竟然没考上?
可以这么说,只要梁从诫参加了考试,就是交了白卷都比只差两分来得自然。怪不得林徽因要去查看一下梁从诫的试卷了。
有梁思成这个建筑系领头人在,这个试卷林徽因自然是能看到的。结果发现,根本不是梁从诫自己答题失误,而是这个家伙算准了分值,故意少答了两分的题。这就认证了,学霸之所以能考满分,是因为整个卷子就那么多分。连分数都算得那么准,梁从诫在建筑上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会少了这两分呢?是因为梁从诫自己并不喜欢建筑,他之所以学习建筑学,是因为父母都是建筑学大家,希望他能继承衣钵。而梁启超、林徽因夫妇也确实忽略了梁从诫的感受,没有发现他其实并不喜欢建筑学。
在这份试卷上,梁从诫写了一句话,他说:
至此林徽因才知道,他们夫妻两个对梁从诫的教育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心里也感觉很愧疚。于是她决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想法,支持梁从诫重新考试,选择的是北大的历史系。
梁从诫虽然放弃了不感兴趣的建筑学,但在历史领域也取得了较高的造诣。也曾经把建筑与历史结合,翻译了其父亲梁思成以英文写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等著作,对中国建筑文明走向世界有较大贡献。
林徽因:民国时期的传奇女子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最传奇的女子,她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刊为民国女神,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家名门望族,父亲曾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她的母亲身份很普通,是一个没读过书,思想守旧,脾气暴躁又爱抱怨 的妇人。她的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林徽因的哥哥,姐姐和林徽因,后来她的哥哥、姐姐皆因病去世,为了继承香火,他的父亲又重新找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后为林徽因诞下了多名弟弟。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儿子的母亲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但与母亲凄惨的待遇不同的是,从小就天资聪慧,性格乖巧的林徽因,深受父亲的喜爱。父亲从来没有因为林徽因是女孩而忽视她。相反,父亲对他视如掌上明珠,非常溺爱。
在林徽因小的时候,她的一个姑姑,特别喜欢林徽因,经常教她读书识字,而林徽因一学就会,很快她就能写信了。而那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家里和父亲的通信联络,就交给了小小的林徽因。
1916年,林徽因全家搬到了北京,父亲把她送进了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林徽因考进了伦敦圣玛丽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涯。
在这期间,情窦初开的她,认识了一个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志摩。当时,徐志摩也在英国留学,和林徽因的父亲熟识。当英气潇洒的徐志摩第一次看到林徽因,就被眼前这名知性美女深深打动,那是的林徽因只有16岁,正是花一般的年龄。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林徽因气质高雅,谈吐不凡,这一切都让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两人陷入爱河,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因为林徽因发现徐志摩已经成家而告终,不愿意做“小三”的林徽因含泪结束了这段感情。
之后不久,徐志摩便另觅新欢,她就是陆小曼,两人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林徽因则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 Phyllis Whei-Yin。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毕业后,两人回国结婚,成为建筑学界的一对伉俪,为我国的建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婚后不久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继承父母的衣钵,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梁从诫,从诫的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那样的人物
林徽因和梁思成后来都进入清华大学担任教授,梁思成还一手组建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两人都是建筑学家,因此,梁从诫从小就接受了不少建筑学知识,长大后在父母的教导下,他的建筑学知识更是炉火纯青。但非常意外的是,1950年,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却因两分之差未能考上清华大学。
父母都是国内顶尖的建筑学家,而且还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儿子却没能考上清华大学建筑系,这怎么可能?
不光是别人不信,林徽因也不信,她非常愤怒,因为她知道自己孩子的实力,所以她坚持要查考试卷,学校没有办法让其查看了梁从诫的考试试卷。整个考试卷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反面却出现了一行隽秀的小楷字,上面写着“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答案揭晓了,原来梁从诫并不喜欢建筑学,他真正喜欢的是历史学。在知道儿子的志向后,林徽因决定不再干涉孩子的考学方向。当年,梁从诫就考入了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担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杰出女子。在那个众人皆丑的年代,饱读诗书、又有留洋经历的她,在民国时期的女子当中犹如鹤立鸡群,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清新脱俗,气质优雅,楚楚动人。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既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还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她既有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又有作家的文学气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她的身上糅合得浑然一体。
一代名媛令人敬佩,相比林徽因所处的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要好太多,女子的地位从当年的不如狗到现在成为了大半边天,女性翻身成了主人。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很多女孩从小就被家人宠上了天,什么“女孩要富养”,“女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理论,一时间让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新社会又有了新市场。
为了女孩将来能够钓得金龟婿,现在好多家长都对女孩的外形塑造非常重视,到处参加各种舞蹈班、瑜伽班,帮孩子塑造形体,稍微长大了又琢磨着怎么整容,但却忽视了对女孩内在气质的培养。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看看民国时期的林徽因,那种带有文化气质的美才是一种持久的、高级的、穿透灵魂的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