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的孩子上初中都补课吗?(初中孩子补课效果得不到保证,不建议补课)

初中孩子补课效果得不到保证,不建议补课

说实话,我的孩子读小学、初中时都曾经补过课。现在想起来都还后悔,当时不该那样做,倒不是因为花了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家长不但花了冤枉钱,关键是成绩也没有补上来,更为糟糕地是,补课过后,孩子的成绩反而更差了,越来越不想读书,甚至是厌恶、逃避学习了。

家长们可能会问:怎么会呢?这是为什么呀?我认真总结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不管是初中阶段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还是在小学阶段,每天下午放学过后补课,对孩子来讲都是特别不爽的事情,都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当然,极个别想补课又有很高学习兴趣的孩子除外。)

家长们试想一下,孩子每周经过连续5天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好不容易盼到了双休日,是不是很想休息一下,调节调节发胀的大脑,发泄发泄压抑的情绪,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更何况学校各科老师也或多或少地布置了一些作业,几科作业合起来本来就不少了。

如果家长此时再给他报上补习班,学习任务是不是更重?作业量是不是更多?他的心情会不会爽?这样一来,他是不是就讨厌补课,厌恶学习?

其实,任何人干任何事情,只要没了心情没了兴趣,怎么干他都干不好的,孩子读书也是一样。

在暑假、寒假期间,或者在每天下午放学过后,孩子都有相应的作业要完成,这些时间逼迫孩子补课,都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他的心情都不爽的。只是迫于家长的强烈要求,无奈之下去应付了事而已,能补得好吗?

这与家长上班、工作是一样的道理。你想一下,要是单位或公司让员工在非工作日期间继续加班,或者每天下班过后,再要求你加班,就算给你三倍的工资,你心里爽吗?

人们的心里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在节假日、双休日全民继续上班,大家觉得与平时上班没有什么区别,该干嘛就干嘛,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但如果单位领导只让几个人加班,就算大伙心中没有怨言,有奉献精神,大伙也会感觉与平时不一样,冷冷清清,工作氛围不足,明明自己很努力,但就是找不到那种上班的感觉。

孩子和老师补课也是一样,就算他们兴致很高,补课老师干劲十足,学生也认认真真,但就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没有正式行课期间那种浓烈的氛围。

但事实上,不管是补课的老师,还是补课的学生,敬业精神和学习干劲,都比不上平时在学校正式上课。

原因其实很简单,补课老师是为了自己那点儿补课收入,(免费补课的除外,)又没有任何考核压力,没有任何奖励与惩罚,干好干坏都一样,那就随便干一下吧,就当玩几天。学生也如此,本来就没有兴趣补课,基本上都是家长逼迫来的,再加上补课的地点又没在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毕竟又没有学校好,人数又没有在学校时多,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半点学习的氛围。这无形中就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随便学学而已,就当玩儿吧,反正完成家长的任务就可以了。

由于是在补课,补课就需要生源,有生源才有效益。本来是有质量才有效益,但对学生补课好像行不通。本来学生补课,都不太愿意,基本上都是家长强迫来的。如果老师再把要求严格起来,像平时正式上课那样一本正经,很多孩子都会跑。所以他们为了保住效益,就只有降低要求,陪学生度过这个非上课时间。(无偿补课除外。)

所以,补课老师往往采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补课,或者也讲一些例题,或者偶尔也考试一下。至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养成,那就基本谈不上了。(个别补课老师除外。)

就算是一对一地补课也是如此,不过相对要好一些,但是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

这样,学生既完成了补课任务,老师又得到了应有的效益,家长也显得心安理得了,皆大欢喜。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补课老师认真负责的情况,也有个别学生补课把学习补起来的也有。

鉴于这种情况,结合我自己孩子补课后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一般不赞成孩子去补课,也不鼓励孩子补课,我本人更不会去给别人补任何课。【任教以来,从来就没有补过课,不管是免费的,还是有偿的,都不曾有过,免得坏了教师的名声——“老师只想弄钱,上课不讲重点,变相让学生去补课”。我要做的,就是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该休息就休息,该放假就放假。】再说上面的政策也不允许在职教师去补课,我也非常支持这种决策。

如果孩子在节假日,特别是暑假、寒假期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建议做这些事——

①让孩子抽时间适当地自学,包括复习和预习。

②如果家长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可以适当辅导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补补课。

③尽量多抽点时间读几本名著,平时上课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现在正是大好时机。

④把孩子尽量多带几次出去走走,旅游旅游,散散心。

⑤给孩子布置适当的家务活动,让其学会生活自理能力,体会父母的辛苦,感恩家人。

⑥可以试试孩子感兴趣的特长班。

综上所述,补课并不一定就有好效果。我建议尽量不要去补课,实在需要补,就自己在家好好补吧。

中国教育体制下的补课现象与教育质量的讨论

专家们都觉得自己有资格拍砖中国教育,所以言词谆谆而又切切。专家们远离教育第一线的认知,吾不敢苟同!在外补课的,难道就是学校教育的不足、不够以及不力?!不需要补课的,难道就是家中定有可指导的高手?!

在专家的逻辑推论下,其实认为是中国而今学校教育的形同虚设。学习与教育,有知识发酵、浸润、领悟、内化的过程。哪里可以把补与不补课这样的问题症结如此简单粗暴地指向学校教育?!每个人,生来就有个性差异,在望子成龙成凤的人驱使下,每位家长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孩是天才,看不到人和人个体的差异,而强求孩子一定是优秀的那个他(她),把希冀付诸在他只有那样资质孩子的身上,全然不顾孩子的个体能力。资质若差,但家长自身从小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决定了可以弥补孩子在智力能力上的欠缺。如今,孩子的个体能力决定了孩子在一个班在一个学校的必定存在的差距,却要自个儿孩子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里名列前茅,按照自然规律来说也是相悖的。

身为教师,也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但是,这哪里可以强求?!一个班级中,有第一名的孩子,那么一定就有最后一名。怎么可能把几十个孩子都塑造成一个模型的第一名?!

前不久,碰到一真实案例,一朋友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小学多么多么好,怎么上了初中却退步了呢?于是怀疑和不信任老师随之而来。老师心里想的却是,哦,家长这样说,意思就是我把他孩子教差了?!回头查看孩子入学考试时的成绩,却是语文不及格,数学不及格,英语勉强及格。老师寻找的理由是他入校就很差嘛,现在已经有进步了,于是心里有了些不舒服的情绪。家长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家长所坚持的小学学得不错的缘由,其实是小学与初中在学科学习和评价机制的有所不同。小升初转型得顺利的孩子会在初中的学海里游刃有余,转型不顺的孩子还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一个老师手下总有优秀出挑的学生,总有还没有领悟的学生。这样一来,家长开始盲目在外寻找补课培训班,把大把大把的钱撒进社会补课机构,或者单独请某老师给予孩子补课……家长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知识的获得与掌握过程中,确实需要传授者高超的教学手段和艺术手法来使学生开窍和顿悟,而学习的差距就在于孩子间虽同在一间教室里学习,但领会总是存在着差距的,所以便有了第一名和最后名次间让家长不能接受的差异……

体制以考试分数来衡量高下,雨后春笋次第般萌生的教育改革却不能破除这个冰山,这让家长和老师都不得不追求分数,不得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于是看不得自家孩处于劣势,因为他觉得自家孩是优秀的那个孩,他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于是当孩子成绩分数落后于人时,他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所以只能认定他家孩子的老师教不好他孩子。他不知,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贤人,他不知孟子曾言“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于是应试教育的名号孕育而生,各类培训班也追随着考试体制如烈火熊熊燃烧在中华大地,每个周末你能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和依然背着书包一脸憔悴的孩子。猛想起自己的读书时代,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应试教育有多少弊端,不会去想我们的教育会毁了自己。因为我需要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和命运,我质疑这样的考试体制又有何用?

一个孩子,如果学校教育他不能学好,然后通过补课,那么效果到底能有多少呢?其实是很难界定的。我的孩子进入了初二,还没有在学校文化课上给予补课。朋友也劝我,需要给孩子补补了。我们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再衡量她的成绩,感觉学校教育是可以喂饱她的,于是从小至今一直没有在外补课,更多的是让她在业余玩耍和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在如今的体制下,我们不知还能坚持到何时能继续让孩子像如今这般自由自在地学习?!继续将周末用来嬉戏和神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