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如何看法?(地摊经济兴起,政策放开租金上涨成难题)
地摊经济兴起,政策放开租金上涨成难题
摆地摊被推上了热搜,地摊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还有了“地摊经济”之说。这要是搁在以前,想去摆摊,还怕这里不让摆,那里也不让摆。摆个地摊提心吊胆,东躲西藏。不过,最近允许摆地摊的消息让很多人都兴奋起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优惠”,“一些人”还是跃跃欲试了。
对于这种“地摊经济”,我是这么认为的:
早在今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就已提及“合理设定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5月份,中央文明办也发布消息称,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试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近日,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让“地摊经济”再度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地摊经济”开了不少的“绿灯”,这无疑为城市逐步放开地摊生意吃了一颗“定义丸”,广州、深圳、河南的郑州等,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加入其中。与其说是“地摊经济”还不如说是“松绑经济”,对于那些还没有合适的工作,有工作想发展“第二职业”者,意味着机会来了,何不牢记抓住?
“地摊经济”门槛低、种类多,同共他经济类型相比着实有点“寒碜”,更有被一些人瞧不上眼的尴尬。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顶着烈日,冒着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到处奔波。地摊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达到经营生活的最快捷方便的一种手段。
做为不缺钱的、有钱的人,他们不愁吃穿,享受生活是他们的追求,才不会去摆地摊;有学识有技术的,凭“本事”吃饭,摆地摊还怕“埋没”了人才,很少或不去摆地摊。也只有迫于生计的,为了养家糊口,才毅然决然摆上了地摊。
地摊上的物品,无论是日用品,还是食物相对于店铺来说,也许是少了房租的缘故,价格总是比较低,不言而喻一个家庭节省了开支,但是“地摊货”的这名还是背定了,也管不了那么多,还不是因为缺钱。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摊经济”是穷人最后的“饭碗”,地摊着实也让穷人少花了钱。
不用说,摆地摊的主要群体就是生活过得不好的。之所以过得不好就是没有挣钱的路子。如果摆起了地摊,可以增强就业,降低失业率。只要都想着摆地摊,人人有事做,每个人都凭自己的能力吃饭,也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地摊经济”可以抑制物价肓目上涨。
只是疫情之后,地摊的需求有所增加,地摊的租金也开始上涨,看到人口大省的河南郑州出现了“天价地摊”。郑州“第一大夜市”健康路被指“坐地起价”。该区域综合管理人员称,这里起初招商时,每个摊位每月20元摊位费,如今一个800元。而实地问询,现在的摊位费一个月2——3000元不等。似乎都来分“地摊经济”这杯羹了,完全背离了放开“地摊经济”的初衷。
在松绑“地摊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地要有配套的落实政策,将经营权真正交给需要摆地摊的人,为这些弱势群体打通一道创业型就业之路。为“地摊经济”聚人气、添活力,让城市更加有活力,更加繁荣。
观点二
谢谢邀请
地摊经济你们怎么看?
两会期间,中央明确2020年路边摊不再列入文明城市测评,
而早在今年3月15日的时候,四川成都已经推出有关规定,明确允许路边摊等流动商贩,可以在确保不影响人民群众,不影响交通、不扰乱市容市貌的情形下摆摊设点。
疫情过后的真实状况是,我国现有8千万左右个体工商户中,至少带动2亿多人就业。受全球疫情影响,我们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一些个体店铺在疫情冲击下关门歇业,造成相当一部分失业人员;也有很多个体商户苦苦支撑,像我们这样的个体经营者,尽最大可能缩减开支,增加收入,在学问学上就算收益几元/日,也满心欢喜,咬紧牙关,共度时艰,期待经济复苏,期盼东山再起。而摆地摊又成为我们生存路上的新的曙光。
如果没有生活的压力,谁愿意起早摸黑,日晒雨淋摆地摊,还不是为了一家老小能生活。对于国家有序开放地摊,很大程度缓解个体户进行创业或者再次创业的资金困难,高额的店铺租金让多少人为了赚取租金都在苦苦支撑,别忘记还有日常最低的开销,生容易,生活不容易。
地摊经济为城市工作者增加工作压力及强度,城市工作者在柔性执法的同时,地摊商贩请自觉遵守:不影响人民群众,不影响交通、不扰乱市容市貌的原则,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