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铁槛寺的象征意义与深层解读(红楼梦里,铁槛寺代表什么意思?)
《红楼梦》中铁槛寺的象征意义与深层解读:尘世与彼岸的交界
《红楼梦》里的铁槛寺,至少有两个意思,或者说至少有两个象征寓意:其一,就是警幻仙境,但却在警幻仙境的“槛外”。其二,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桂林靖江王城。
铁槛寺明明是贾家的家庙,为何是警幻仙境与靖江王城呢?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中写道,秦可卿停灵宁国府,七七十九日将满,“那贾珍因见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所在”。这句描述中,第一次提到铁槛寺,但奇怪的是,秦可卿只是“寄灵”于此。奇怪的是,书中再也没有提到秦可卿入土为安。
更奇怪的是,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贾敬的身后去处。书中写道,贾敬在玄真观守庚申吞丹砂而亡,尤氏来到观中,追查死因,锁了道士。一见观中狭窄,尤氏便命人把贾敬用软轿抬到铁槛寺停放。因贾珍在外,半个月方回,尤氏担心天热,便自作主张,请天文生择了入殓日期,三日后“开丧破孝”,一面做道场,一面等贾珍回来。
与秦可卿不同的是,贾敬的寿木“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这件事做起来很方便。此时,贾珍、贾蓉向朝廷告假,礼部代为请旨向皇帝奏报。天子看了本章,忙下额外恩旨,追赐贾敬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
贾蓉回来后,贾敬灵柩从铁槛寺搬到了宁国府正堂。贾珍回来后,又送至铁槛寺,“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贾敬在铁槛寺辗转,最终也如秦可卿那样,“暂厝”在贾家家庙之中。但是,百日之后,贾敬可以回原籍,秦可卿就没有下文了。那么,贾敬的“籍”在哪里呢?
书中交代,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红楼梦》的“京中”是个谜,到底指的是金陵,还是北京呢?无论是哪里,贾敬算是在“籍”的,宁国府不就在京中吗?难道说,贾家还有另外一个“籍”?
这些疑问,实际上都隐藏在铁槛寺旁的水月庵中。妙玉最喜欢“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两句诗,实际上说的就是铁槛寺和水月庵,水月庵就是“馒头庵”。如果说铁槛寺是贾家的家庙,那么,水月庵就应当是贾家的祖茔。恐怕,贾敬“百日之后”将回水月庵。
这其中的寓意,便是:铁槛寺是大明的祖庙,水月庵是大明的祖陵。贾敬谐音“嘉靖”,妙玉即“庙宇”。此话怎讲?
读《水浒传》时,我查到了书中所写的“铁棒”就是天棓,生铁员外即“升天员外”,“铁”是“天”的代称隐喻。那么,铁槛寺便可以解读为“天槛寺”。以妙玉的话说,要跨过天门之槛,才能进入天馒头,也就是入水月庵之籍。那么,《红楼梦》中的天门在哪里呢?
第一回书中说,甄士隐家住在阊门城外的十里街仁清巷,阊门即天门。既有天门,便有“天门槛”。书中说,因为天气炎热,“炎夏永昼”,甄士隐朦胧睡去,便跟随一僧一道去太虚幻境交割通灵宝玉,了却一段风流公案。到了太虚幻境的石牌坊前,那僧便夺过甄士隐手中的宝玉,与道人去了警幻仙境。甄士隐没能入内,他被阻拦在石牌坊之外。
太虚幻境的石牌坊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一对门联,这里就是“天门”。所以,甄士隐是住在了太虚幻境之外的仁清巷。那么,这个天门又是说的哪里的“天门”呢?书中说,阊门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即朱,是大明的天门。“炎夏永昼”,炎,即拜访甄士隐的严老爷(炎老爷),两重火,寓意大明火德运。永昼,就是“明”。
如此,阊门之内就是大明祖陵或者太庙,警幻仙姑,就是警醒红楼中人,红尘之梦将终。为何说太虚幻境是朱家祖陵呢?这是因为九天薄命司有“金陵十二钗”。
金陵,在“金陵十二钗”这个意象中,不是指的南京,而是指的大明皇陵。《朱氏世德碑》,也就是皇陵碑中,朱元璋自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原籍淘金户”,金,又是象征朱家皇室五行字辈的金字辈。贾家相传五代,其字辈与“金木水火土”完全一致。陵,就是陵墓。金陵十二钗,寓意《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南明,北京的皇陵只有十二位皇帝之陵。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在缅甸被吴三桂骗进清兵大营,吴三桂进见,永历帝严斥一番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当时,恐怕朱由榔不知道,或者是不认可被李自成、顺治帝葬入祖陵的崇祯陵。
妙玉所说的“天门槛”,指的就是阊门之外,跨过这道门,那就等于是进入了朱家祖陵,甚至可以享太庙之祭。秦可卿、贾敬都入了太庙,他们是有皇帝身份的。秦可卿之死,其实就是写的崇祯之死——这个寓意,我已经解读过多次了。能进入太庙,未必能够进入祖陵而“回籍”。贾家的“籍”,就是“天馒头”水月庵。
庚辰本第十四回有一则解读十二地支的眉批,这段眉批又被甲戌本抄录,其中说到:“清,属水,子也”,水,象征清朝,月,象征明朝。“水月庵”的寓意,就是“清明”,清取代了明。此时,朱家皇帝还能“回籍”吗?最终,吴三桂没有把永历帝送到北京,而是在昆明篦子坡金禅寺以弓弦缢杀——这段历史,就隐藏在贾元春在九天薄命司的册页画和判词、曲之中。
《红楼梦》的主背景是南明时代,而故事中的荣国府,则是以广西桂林靖江王为原型,辐射整个朱明王朝。
一僧一道即将跨过“天门槛”,进入太虚幻境之前,有一段对话,其中讲到了林黛玉的“前世”。那僧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也就是说,林黛玉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个貌似仙界的地方,实际上就在“红尘”之中,是广西桂林靖江王城。
西方,指的是广西,灵河,则是发源于灵渠的漓江,桂林靖江王城就在漓江之畔。三生石,则是说的靖江王家史。
靖江王一世祖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也就是《红楼梦》中“兴隆街的大爷”。庚辰本第三回回目“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说的是朱兴隆由南昌王改谥靖江王,而靖江王直到三世祖朱守谦才正式之藩,朱守谦等于是“抛父”来到了靖江王城。一世祖朱兴隆没有等到四弟做皇帝就去世了,二世祖朱文正因“不肖种种”,疑似被四叔失手笞挞而死。贾政,即“假文正之名”,贾珠之死恐怕就是贾政所为。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敕建靖江王城,按照藩王的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修筑。这就是一座小石头城,靖江王三世祖才正式之藩,就是“三生石”。靖江王城又是小金陵,“金陵十二钗”又暗喻了实际之藩已不在人世的十二代靖江王。林黛玉在荣禧堂中,就见到了实际之藩的第十二代靖江王“荣穆王”。
都中,是一则以秋千格为谜格的灯谜,谜底是“中都”。中都,就是大明祖籍之地——凤阳。明清之交,秦可卿、贾敬还能回原籍吗?
靖江王城之所以被写成“都中”、“都京”,是因为荣穆王的儿子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的第二年,在靖江王城“更衣”,南面称帝。朱亨嘉被隆武帝缢杀(玉带林中挂)后,其部属追谥其为“平帝”。既然出了皇帝,靖江王城就是都中了。
荣国府就是靖江王城,书中还有很多文本证据可以证实,此处简要说这些。那么,靖江王城与铁槛寺又有什么关系呢?
靖江王三世祖,也就是“三生石”的象征者朱守谦,其小名叫“铁柱”,桂林靖江王城建在北宋铁牛寺的遗址之上——这就是铁槛寺的另一层寓意。也就是说,铁槛寺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就是林黛玉的家。
很多红迷朋友一直猜测,林黛玉应当颇有家资,贾家不知吞没了林家多少财产。实际上,林黛玉才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贾宝玉不过是个“侍者”。林黛玉以“养荣丸”,养着荣国府,荣国府所有的家产都是林黛玉家的——这是题外的话,按下不表。
《红楼梦》中的铁槛寺,象征世俗尘缘与生死轮回的边界,寓言般折射出贾府繁华背后的无常与哀歌。
铁槛寺代表什么?代表着假,代表着无用的休闲文化,代表着儒学文化及儒史文化的世俗情理文化环境,代表着落后的末世文化状态,代表着顽固、顽劣、僵化保守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这种顽劣落后的意识形态就是最难突破,最难攻破的“铁槛”难关。在这种“铁槛寺”文化环境状态下,很难产生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等,作者正是要突破这种文化缠陷,冲破铁槛寺的铁槛之限,这就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之表达。“凤”,稀有很少见,“熙”,即熙熙攘攘,“熙凤”是言虽稀少稀有人挑战这铁槛寺,但也不断,“熙”就是陆续有或陆续产生之意。“王”是言挑战铁槛寺的皆是“王一”“王道”文化观者。
“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不想如今后辈人口繁盛,其中贫富不一,或性情参商,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了;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只说这里不放便,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为事毕宴退之所。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放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他庙里做的好馒头,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倒着分析此两段文字,通过“离铁槛寺不远”句,可知铁槛寺等同于或相近相似于“水月庵”,“不远”就是“相近”。“水月”即水中月,这就是“净虚”(纯虚无半点实。)“馒头庵即水月庵”,就是言“馒头庵”是纯虚、净虚是不好的所在或不好的文化。“馒头”—“土馒头”就是“土丘”,“馒头做的好”,即儒学文化敬仰孔丘。谁是净虚、纯虚?就是孔子儒学文化及春秋史记之儒史文化。所以脂砚斋在此处批:“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两句古人诗,首先指出了土馒头的含义是“丘”,又指出了攻破“铁槛”或“铁门限”的难度,即千年不破;但破此槛则是中华民族的必然,这就是“纵”与“终”的含义。为什么是必然?就是因为“净虚”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技术创新发展和实实在在的经济建设,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攻破儒学文化观念的“铁门限”。“前人诗云”亦正好与“王熙凤弄权”相权。
“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句则指出水月庵、馒头庵、净虚之儒文化为“下处”。
“不想如今后辈”,就是儒学文化观的特点,“如今”即现实,“后辈”即未来;儒文化所学所想的都是过往。“不想如今后辈人口繁盛”,就是言儒文化的人口非常繁盛,其势众势大。但其特点是只“二(仁)”不一,“其中贫富不一”就是言其都“不一”;“一”就是技术创新,就是新技术、新制造或新事物。“性情参商”就是言儒文化观只“参商”人性性情,不重事实。“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是言儒人即使家业艰难也不求改变之意,可见思想顽固僵化达到了极点。“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就是言崇尚富裕富贵的道佛文化思想一直要求改变创新,也即“只说这里不放便”者要实破铁门限。“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就是言凤姐要突破攻破;“独”就是“一”,“独有凤姐”,就是言凤姐王熙凤就是“一”文化观。
关于“寄灵”,一言中华民族的真灵魂需要暂时寄居(权)在铁槛寺儒学文化中,也即借假隐真寄居;二言儒史文化最喜好写史让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寄居史书。这就是“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的道理。
秦可卿就是好灵真灵,就是秦始皇治国强国之灵,由于“秦氏之丧”,也不得不同“族中诸人权在铁槛寺下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