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让日军梦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权利和待遇?(军衔解析:大佐究竟是什么级别和官职?)
军衔解析:大佐究竟是什么级别和官职?
一、纠正一些通常的观点
大佐这个称谓在许多抗日影视剧中能够听到,那么大佐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通常会有些什么观点:有的说大佐相当于是我军的团长,但又比团长高一些;又有的说大佐相当于我们的上校,但又比上校厉害的多,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说法(我们将在下文一一解读),虽然没达到众说纷纭的程度,但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说法。我们今天就对大佐到底是什么样的级别和官职,通过类比我军现有制度,进行一番解说。
二、大佐的来历
二战时,日本的军衔可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其中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可以看出,大佐其实是军衔的一个级别,所以,把大佐同我们的上校对比已经比较对口了,因为这是军衔之间的比较,但是说比团长厉害就不大贴切了,或者说很不贴切了。
三、军衔又是什么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表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叫做军衔。例如一杠二、两杠三,是对军人肩章、领章的识别,我国在1952年计划实施军衔制,并将“军衔”一词作为正式术语确定下来,1955年国家元勋受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军衔制,例如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等。
四、通过类比来解读大佐军衔
其实,代表军人的一种资历,如果不严格的来说,是对服役时长的一种名誉奖励、资历识别,例如我军现行的一等兵、二等兵(以上为义务兵),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到一级军士长(以上为合同兵,领取工资),干部从少尉、中尉、上尉一直到上将。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来,二战时期日军的军衔和我们现行的军衔有几多相似之处,虽然不是完全吻合。我们还要区别军衔和职务。职务是在部队中担任的实际职责,对应相应的职责,赋予该职位人员相应的职务称呼,如班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旅长、政委、司令、参谋长、部长、主任等等。我们还要再区分军衔和级别。级别是相应职务对应的等级,例如连长、指导员属于连级,营长、教导员属于营级,团长、团政委属于正团级,一直到副大军区、大军区级等等。
是不是有一些乱呢?我们把他们结合起来,举例说明,职务和级别相对来说好对应,那么军衔呢?军衔和职务、级别怎么对应呢?中尉军衔可以横跨副连、正连级,上尉军衔可以横跨副连、正连、副营级,但不能到正营级,少校军衔可以从副营级最高跨至副团级。那么级别又和职务有什么关系呢?例如某人岗位是参谋或是干事,并具有实际权力,就相当于是办事员,可以称为某某级干事、参谋。是不是稍微清晰一些了呢?我们看我们的大校军衔,大校可以从副师级一直跨到副军级,上校可以从副团级跨到副师级,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军衔,在级别上是有重叠的。
所以,可以看出,在将军以下,单评价军衔论高低还是不够全面,当然如果在不知道对方职务的情况下,形式上是军衔高者为上级。但在实际中,或者是实际战斗中,指挥员通常是具有相应级别、相应职务的人来担任的,或许一个大校的参谋、或是大校医务人员要接受上校团长、政委的智慧,亦或者同为大校,甲是师长(正师级),乙是师参谋长(副师级),而丁则是集团军的副军长(副军级)。
因此,如果将日本的大佐这种军衔同团长这样的职务职级对等起来是不严谨的,所以,我们还要看一下日军的军队编制是什么。二战中的日军编制为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其中最小的作战单位为分队,最大的单一兵种作战单位为联队,通常来说,日军一个联队有3000多不到4000人,略相当于我军一个团,但又比一个团规模大一些。以此类推,旅团、师团比旅和师大,但又分别比师和军小。
日军中,大佐所对应的职务可以有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大家应该发现了,他们的军衔之下,同样可以对应不同的级别,那么跟我们前文的叙述,做一个综合:从军衔级别来对比,日军的大佐可以说介于我军现代的上校和大校之间;从级别来看,大佐军衔可以跨团至副师级别(由于日军编制并不能同我军团、旅、师完全对应,所以该表述也只是做一引导),而如果是实职的军官,他所领导的军队又略比团大一些、比师小一些。
由此可知,开篇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并不是说完全错误,而是失于严谨,如果说联队长相当于是团长,这样的表述还可以,但如果说大佐相当于团长则有牛头不对马嘴之嫌。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日本二战时期,普通士兵想当大佐几乎是梦想无望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将军不是你想当就能当。
这并非仅仅是因为当将军难度很大,而是很多时候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根本就不会存在当将军的机会。
二战的日本就是如此。
很多影视作品中,大家看到的日军最高长官往往是大佐,而将官极为少见。
二战时日本的军衔制度是分开的,即长官和士兵两种。士兵分为两级:兵和军士。从小到大依次为: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长、军曹、曹长。
长官执行三级九等军衔制,三级即将佐尉,每一级又分为大中少三等。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佐对应的大体是欧美军衔中的校。那么大佐再往上一级就将进入将官的序列,真正成为帝国军团中最少数的那部分。
所以大佐其实属于日军中的高级军事人员,基本上和我们现在团长一个级别。
在日本部队的具体设置中,虽然同为大佐军衔,但是不同的岗位手中的权利也并不是完全均衡。大佐能担任的职务有: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
在三者当中,师团参谋长的权利最大。因为日军的师团一般有20000多人,师团长大部分为中将军衔。那么作为师团参谋长的大佐因为可以在中将身边工作,其实际权利可能还要比一般的少将旅团长大一些。
当然绝大多数的大佐担任的是联队长。日军的一个联队大概有3000多人,完全归属大佐管理和指挥。这也就是为何在等级森严的日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佐训人的场景了。
根据这份1943年期间的日本陆军官兵军衔薪水表可以清楚的看出,当时陆军收入和现在的自卫队相比差异极为悬殊。但是因为币值不同,所以没办法进行数量上的直观比较。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1克黄金兑换是1.36日元或1.13美元。可见日元和美元在当时的差异很小,绝对不是现在成百的倍数关系。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么我们将其转换成人民币来对比一下日军的薪水:
一等兵月薪9日元,约为1720元人民币。
曹长月薪最高为75日元,约为14338元人民币。这个就比较厉害了。
陆军大佐月薪最低为59265人民币。
34倍,整整34倍,大佐和一等兵之间的收入可以说是极为惊人的差距。这也难怪日军人人翘首以盼想当大佐。无论是权利还是待遇,都远远超越士兵,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如此,也可以理解为何日军的身份等级如此森严,由权利和待遇落下的鸿沟完全超越了能想象的范畴。
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大佐,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能实现的机会几乎只有一个——梦里。因为二战中日军实行的是职业军人制度,军官的晋升极为严苛。需要有背景和军功两方面都能达到标准才能够晋升一级。
所有的尉官以上人员,均来自各级各类军事院校。而普通士兵往往出身于农工牧商等各种行业。出身的不同直接拒绝了普通士兵在军衔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所以,他们能做的唯有想象。
对于仅仅出身于陆军军士官学院的士兵而言,他们想要晋升到大佐还是有机会的,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好在有了可能。
正常情况下,想要晋升到大佐级别,那么一般需要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日本陆军大学是陆军的最高学府,创建于1883年,1945年被盟军撤销,又称日本陆军大学校,是培养参谋军官教育机构。其招生要求极为苛刻。一般要求军衔在中尉以上,年龄需要在30岁之下,且要在军队中服役两年以上,这几个条件,就足以将绝大多数人刷下去了。这所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是日本陆军最高素质战斗指挥人员的培养基地,在其存在的时间里,仅仅有3400名毕业生,由此可见其难度非同一般了。
所以,在其他国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普通士兵连大佐都难以奢求,更勿论将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