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徽柔为什么会称呼驸马的母亲杨氏为嫂子?(宋朝称呼的独特之处与皇家尊严保护有关)
宋朝称呼的独特之处与皇家尊严保护有关
《清平乐》里面有很多大众不能理解的称呼,有时候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称兄弟姐妹,有时候婆媳之间也可以成为姑嫂,按理说,宋朝的等级制度也算严格,公主一个夜扣宫门都能让群臣进谏,那为什么对于称呼又显得不太‘’严谨‘’呢?
实际上皇帝在乎的不会是公主,他在乎的是皇家的脸面。仁宗对徽柔极为宠爱,可那也是出于他自己的自我感动。前戏要做足,他允许李玮可以直呼徽柔的名讳,在徽柔出嫁的时候,“升行”,就是将驸马的辈分提升一个档次。
驸马相当于徽柔父亲那一辈人,公主的档次也自然就提升上来。可以和杨氏互为姑嫂,不过徽柔这丫头被仁宗宠坏了,怎么也不愿意叫杨氏为嫂子。这才引得杨氏极为不满,都不用你行礼了,你至少得给驸马一家点面子。
小妾生下孩子要叫正妻“嬢嬢”,可以称自己的母亲为‘’姐姐“或者是“小娘”,小妾不能享受“嬢嬢”的称呼。这就和《知否》里的墨兰一样,她叫自己的母亲林小娘要叫‘’小娘”叫大娘子才能称之为“母亲”。
父亲一方可以和孩子互称,更类似于《少年闰土》里面鲁迅他的母亲叫鲁迅为“迅哥儿”只不过是文化变迁的不同。有的地方称自己的祖母为“姐姐”。时代不同,不意味着礼法会丧失。
徽柔夜扣宫门,这事儿,被杨氏一控诉,仁宗的群臣都来谏言。在仁宗临死的时候都还想恢复李玮的驸马身份,除了希望母族强盛以外,更多的是不想毁掉自己的一个‘’仁‘’。
宋朝福康公主嫁给驸马后,驸马升辈分的规定在很短时间后被废除
徽柔称驸马李玮的母亲杨氏为嫂子,是仁宗将徽柔与驸马的辈分升高了一格,改用父亲的行背,与父亲平辈。这样做的目的是“避舅姑之尊”,让徽柔免于向驸马的母亲杨氏行跪拜礼。
而宋朝历史上的确有驸马实行了升辈分的规矩,不过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仁宗时期的福康公主结婚时,也实行了这一规定。《贾公行状》中有记载:
国朝公主出降,皆以祖为父,以父为兄,遂废公主事舅姑之礼。
不过这一规定在宋朝实行的时间非常短,其中最早出现驸马升辈分的公主是太宗的鲁国公主与柴宗庆驸马,在史记中有明文记载的是第一位,后来的驸马都是以他作为先例的。因为宋朝做事非常看重先例,先皇创例,后继者会把这些先例奉为法度。
后来到了英宗时期,驸马升辈分的事情带来了伦理混乱的局面,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其中也包括英宗本人。英宗认为这种升行实在是“义甚无谓”,就是说这样的升辈分的方式根本没有道理。英宗还在《英宗纪》里说道:
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
这样的制度让英宗感到不太合适,因为这样的升行制度,让伦理秩序产生混乱,让宋朝一直以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被颠覆,就在他准备改革掉这一制度时,就突然因病去世了。
后来还是神宗颁布了明确的《公主行舅姑礼诏》,明文禁止这一违反人伦长幼秩序的升行制度的继续发展,神宗也就是福康公主的侄儿真正的废掉了驸马升行这一制度。
电视剧《清平乐》不能作为正史来看,编剧为了让剧情有矛盾和冲突,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玮后,仁宗规定了徽柔不行叩拜礼,为的是体现徽柔作为长公主的尊贵,也有压制李玮母亲杨氏的意思,让徽柔在李家不受欺负。
编剧也借李玮母亲杨氏之口,说出了李玮与徽柔升行后违背了人伦长幼秩序。杨氏认为,徽柔既然嫁到李家就应该遵守辈分,将自己看作是徽柔的长辈,这样才符合正常的长幼伦理秩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