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是谁?(郭汝瑰:抗战胜利背后的卧底军事核心)

郭汝瑰:抗战胜利背后的卧底军事核心

1941年9月2日,陆军大学郭教官被陈诚荐任为第九战区暂编第5师少将师长,这是一支挺能打的湘军部队,在随即爆发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非常英勇,然而郭师长在作战中才惊奇地发现,这个在军政部花名册上应该拥有7000多人的步兵师,实际兵员却只有3000余,还不如日军的一个步兵联队人马多,终知蒋军在抗日战场上屡败屡战,并不完全是因为装备和训练的差距,也庆幸自己走对了路。

(梁桐剧照)

黄埔五期毕业的郭汝瑰,实际上早在1928年便已经秘密入党,后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1931年回国后再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这就是“黄马卦、绿袍子”通通具备了的嫡系天子门生,加之其兄郭汝栋很早就是川军的中将军长,因此在军中背景颇为深厚。1943年鄂西会战期间,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判断不准日寇第11军的作战企图,召自己比较欣赏的“国防研究院”(军委会直辖)四名委员参赞军机,惟有郭汝瑰发表了不同意见。

其他三个高参都认为日酋横山勇的目标是常德,为取城夺粮,而郭汝瑰坚决认为日军是要诱歼第六战区主力,是机动作战,众人根据战场形势推演,皆疑。而半信半疑的陈诚终于没有上了横山勇的圈套,保持战区主力做机动配置而非死守,次日凌晨,日军第13师团突然掉头北渡长江,直扑公安地区的87军等部,寻歼意图显露无遗,陈诚拍案大叫:“这个郭矮子,真有两刷子!”,遂有鄂西会战的最后胜利,郭汝瑰从此声名鹊起。

(人物原型即为郭汝瑰)

在陈诚的一路提拔下,已经成为“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的郭汝瑰步步高升,1944年赴英考察,1945年成为军政部军务署长(主管所有部队的编制和装备),同时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原陈诚兼)。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委会改制为“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再委郭汝瑰为第五厅厅长(主军务)、第三厅厅长(主作战),期间还一度出任顾祝同陆军总司令部的中将参谋长。

由于作战厅长直接参与最高层的作战指挥,并经常要向蒋、陈提供资料和方案、定期到老蒋官邸汇报战况听取指令,有时还要随蒋、陈诚到各战区视察,因此郭汝瑰一跃成为蒋军军事中枢的核心人物,一时红的发紫。而谁也不知道,郭汝瑰1945年就已经恢复了组织关系,成为位置最关键、情报最机密的高级“卧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做出了卓越攻勋。

(四川铜梁人)

至于说到郭汝瑰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厉害操作,那就不胜枚举了,1947年5月,老蒋在官邸批准了“鲁南会战”的兵力部署,郭汝瑰当时在场,关于汤恩伯、欧震和王敬久三个兵团的作战序列和攻击目标,以及整编第74师担任前锋的情报,当夜就被郭汝瑰秘密传送了出去。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说明粟裕在5月10日收到的绝密情报,遂改变决心从歼击桂军改为围歼整74师,而情报来源这里便是谜底,孟良崮一战,五大主力之首全军覆灭。1948年10月,在何应钦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军拟定了“徐蚌会战”的作战要旨和部署方案,甚至连徐州剿总所属的各兵团司令部还没有收到会议纪要,郭汝瑰已经通过地下渠道送到了西柏坡和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案头。

战役打响之前,黄百韬第七兵团已经接到了向徐州收缩的命令,而正是在郭汝瑰的运作下,刘峙命令黄百韬必须带上川军第44军一起撤退。黄百韬这一等就是48小时,终于让华野先头部队抢占先机,断了第七兵团的去路,最终将其包围全歼,也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大幕。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对郭汝瑰始终有所怀疑,他本意是将华东战区的蒋军集中使用进行机动作战,即便要守也应该以蚌埠为支撑点,然而在郭汝瑰的巧妙影响下,老蒋最终坚持固守徐州。杜聿明对此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在成为功德林的战犯之后,他曾经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写道:

(陈诚剧照)

“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的当,并认为蒋和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的宠信。”

三大战役胜利后,郭汝瑰为防止老蒋推卸责任以及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决定主动引咎辞职离开军队指挥中枢,并且在顾祝同的保举下就任第72军中将军长,于是离开南京前往四川始招兵买马整编部队。期间郭汝瑰在部队内部剪除了暗藏的务和反动分子,提前做好了所部官兵的思想工作,当二野大军入川之际,于1949年12月11日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胜利归队,堪称最成功最传奇的卧底生涯!

前两年的谍战剧《风云年代》就是以郭汝瑰将军的事迹为原型的,因为其祖籍四川铜梁,随在剧中以“梁桐”的名字代指,留英经历、跟陈诚的关系、作战指挥中的隐密操作,无不一一与历史契合。

苏秦:中国历史上的卧底,功勋差点灭亡一个国家

说到卧底,很多熟悉电影的人可能会想到《无间道》,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卧底,其功劳之大,差点使一个国家灭亡。

这位卧底就是苏秦。

说起苏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纵横六国,佩六国相印的故事。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各国之间,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国合纵,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又佩六国相印,被后世誉为纵横家的鼻祖。

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与苏秦有关: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中“刺股”的主人翁就是苏秦,而正因有此经历,苏秦才能够成功实现“合纵”的主张。

一、锥刺股

据《战国策》记载,苏秦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发奋攻读太公《阴符》(《太公金匮》或《太公阴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二、并相六国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变革最成功的秦国向东发展,施展远交近攻之策,称为连横。以齐、楚为代表的东方强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国间征伐吞并更为严重,纵横家就势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游走于各个大国之间,以三寸不烂之舌引导天下大势,被孟子评价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些纵横家中,“并相六国”的苏秦无疑是佼佼者。

学有所成后,苏秦复出,一番操作以后成功地让六国达成了合纵联盟,他也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佩六国相印。“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三、无间道--卧底生涯

历史上的苏秦其实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卧底,他为燕国在齐国做卧底,破坏齐国国政使得齐国差点被灭。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苏秦恐诛,乃说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为。”于是苏秦佯为得罪于燕而亡走齐,齐宣王以为客卿。

苏秦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燕易王知道后反而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申请前去齐国以借机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了。

苏秦的计划是“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使世世无患”,意思是以出使为名,派卧底到齐王身边,扰乱齐国的军事外交,消耗齐国的经济实力,使齐国从此无暇顾及燕国,并为燕国日后打败齐国奠定基础。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王后逃到了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自此,苏秦开始了他的卧底生涯。

不过齐宣王并不好糊弄,苏秦一直也无太大成就。至公元前301年,齐宣王病逝,齐愍王继位后,苏秦开始游说齐愍王大兴土木,从而搞垮齐国的经济,在取得齐愍王信任后他又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极力游说齐愍王联合六国共伐秦国,但是在讨伐秦国的战争中,苏秦故意让齐愍王只顾齐国的利益而得罪其他五国,又挑拨齐、赵关系,不仅如此,苏秦为了使齐国彻底孤立,还鼓动齐湣王攻打、吞并宋国。最后彻底激怒其他五国,导致其他五国联合,以乐毅为统帅组成联军攻打齐国,很快连下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

后来齐国的众大夫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愍王大怒之下派人捉拿凶手却没抓到。苏秦在将死时,建议齐愍王以“苏秦为燕作乱于齐”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诱使凶手出现。齐愍王便照计行事,抓住并诛杀了凶手。苏秦死了之后,他为燕国所做之事慢慢暴露出来,这下彻底激怒了齐国上下。

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学习了苏秦的纵横术后到燕国继续发展,后燕国内乱,齐国趁机攻燕,苏代、苏厉最后都依附了齐国。在苏秦的时代,齐国一直充当着冤大头的角色,后来总算在苏代、苏厉身上找回了一些好处。

可以说苏秦是历史上最强的卧底,他卧底齐国,一步一步挑起齐国与其他五国的矛盾,从而使得齐国遭到群攻,差点灭国。

纵观苏秦后半生,其实就是卧底的生涯。委派他出马的是打造了“黄金台”、“碣石宫”、以求贤若渴而著称的燕昭王;而惨遭苏秦算计的“冤大头”,则是齐国的齐愍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