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昏君吗

秦始皇是不是昏君我暂且不说,我就说说很多人对秦始皇印象形成的原因。

一提到秦始皇,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统一之功。从后人的角度上说,从今天的后见之明来说,这是一个空前伟大的功绩。但实际如何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借助于秦始皇说着今天人们想说的话。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统一绝对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向往,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支持统一。我想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于是,统一就成了今天中国的绝对的政治正确。进而,人们用今天的政治正确去套用到古代历史的认识之中,赋予了秦始皇以伟大的历史地位,把他看成了统一的奠基人。但是,假如我们有机会回到那个时代,假如你是一个赵国人,魏国人,韩国人,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你会如何看秦始皇。当秦军打过来的时候,你会欢呼拥护吗?你会渴望秦始皇来统一你吗?我想,如果你脑子正常的话,你肯定不会甘心于当赵奸、魏奸、韩奸、齐奸、楚奸。我们今天所赞扬的所谓统一,对于东方各国的百姓而言是切肤的亡国之痛。所谓统一,其实是吞并。

什么叫统一?北宋王朝建立后,先后消灭了南唐,这叫统一。所谓的亡国之痛只是南唐后主李煜等权贵分子个人的感受,对于南唐的百姓,肯定不会有“垂泪对宫娥”的亡国感受。为什么?因为消灭了南唐之后,南唐的百姓对北宋政权有国家认同,南唐地区的百姓,很顺利自然地就成为了宋朝的百姓。朝廷不歧视他们,他们也不对抗朝廷。他们本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始终都是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之中,唐朝末年的战乱才导致了分裂。

而拐回头来说,秦始皇时期。以楚国为例,秦国和楚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有人或许会说,他们都是周的诸侯国,周王朝分裂成了战国七雄,秦国的统一和北宋的统一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你说北宋的那叫统一,而秦始皇的叫吞并呢?这就要说到,周朝和唐朝不同。我们不能把周朝当成后世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夏商周三代,在建立之初类似一个联盟性质,而非国家实体。周天子更像盟主,而非君王。到了战国以后,才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战国七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域国家。战国时期,各国人们有对自己国家非常清晰的国家认同。在国家之上,有天下观,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天下,其实就是世界。换句话说,夏商周,根本不存在着统一的问题。

战国时期的这种身份认同,比如赵国人对赵人的身份认同,并非是统一国家之中河北人对河北的认同。所以当秦始皇打过来的时候,东方各国的百姓肯定是抗拒的。秦灭六国的过程,只有强权,只有战争,就是秦军战斗力强大,才使得秦国最终消灭了东方六国。当时楚国灭亡后,楚国人怀恨在心,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当陈胜起兵的时候,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注意,这个天下苦秦久矣,并不是从秦始皇灭六国称帝建立秦朝算起的,是要从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不断打击算起的。秦灭六国之后,赵国的百姓难道就会忘记了长平之战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了?韩魏两国的百姓难道就会忘记了伊阙之战二十万亡魂了?

更何况,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东方各国的百姓是否转化为秦朝的百姓了呢?从秦始皇个人的角度上来说,他认为大家应该都是秦人了。但是,他在法律上有做了区分,过去的秦人叫故秦人,东方六国的百姓叫新秦人,在法律上这两种人地位并不对等。东方各国百姓事实上成了秦国的二等公民,他们成了亡国奴。秦始皇可能对赵国的百姓们说,啊,你们现在都是秦人了。赵国百姓却不买账,不好意思,老子是赵人!

在秦灭六国之后,原来东方各国地区都直辖于秦朝中央政府,而各地的官员也都是秦人。比如刘邦所在沛县,其县令就是秦人,而刘邦、萧何、曹参等人只是县里的小吏。后来刘邦起兵之后,整个沛县被杀的只有县令,因为他是秦人。所以,秦始皇的时期,东方各国的百姓对秦国始终没有国家认同。

再有,秦始皇的统一之后,东方各国百姓们的日子是否好了呢?我们找不到秦始皇统治下东方百姓生活幸福的证据。事实上,东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高于秦国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富裕的打不过穷的。等到秦国统一后,东方各国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战前。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这肯定会造成百姓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故国。

秦始皇生前的时候,完全依靠秦始皇的个人能力维持了强力的压制,东方的反抗才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一些反秦的情绪已经开始不断发展。比如张良、项羽等人,刘邦本人也是在秦始皇生前就已经开始在芒砀山打游击了。等到秦始皇去世后,一个无能的人当了秦朝的皇帝,各地反抗的烽火被迅速点燃。东方各国也很快恢复。这种复国并不是我们说的六国旧贵族的反扑,最初起兵的陈胜、吴广不是贵族,最早的赵王武臣不是贵族,最早的燕王韩广不是贵族。完全是东方各国百姓们掀起的复国浪潮,同时他们怀着共同的仇恨,要让秦国人尝尝亡国的滋味。后来,在陈胜吴广等人被杀之后,这场复国运动的领导权转移到六国旧贵族手中。秦朝末年,其实不是农民起义,是东方各国的复国。最终秦王子婴系组出降。楚人项羽来到关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一扫一百多年来楚人心中的一口恶气。

所以,秦始皇的所谓统一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伟大。真正伟大的是刘邦。对,就是那个流氓出身的刘邦。

秦朝灭亡后,刘邦按照原来的义帝之约本来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统治秦国原来的百姓。但是,项羽却略带惩罚性的将刘邦分封为汉王。刘邦当然不甘心,项羽前脚离开了关中,随后刘邦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回师关中。刘邦很快就夺取了关中。后来的楚汉相争,其实还是一场秦楚之战。刘邦的部队以秦人为主,而秦人对刘邦的支持,也是在向项羽复仇。刘邦本人是个楚人,刘邦入关之初的约法三章取得了秦人的支持。而刘邦在楚汉相争中,也并不以楚为敌,而是将项羽和楚进行了切割,他的目标是项羽个人。这也减轻了楚人对刘邦的抗拒。刘邦不仅在正面与项羽对抗,还派出了偏师韩信先后消灭了西魏王豹、赵王歇、齐王,燕王臧荼主动投降。所谓的楚汉相争,可以被看成第二次的秦灭六国。楚汉相争刘邦胜出后,刘邦并没有效法秦始皇推行郡县,而是进行了分封。这并不仅是刘邦为了酬谢韩信、彭越等人在消灭项羽中的功劳,而是要考虑到东方各国的复国。所以,等到刘邦称帝后,刘邦实际管辖的地区就是战国后期秦国的领土加上周王室所在的洛阳地区,以及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的原韩国地区。刘邦本来想定都洛阳,后来经过了娄敬的劝说而定都关中,就是因为他这个汉,其实就是秦。他不得不采取了以关中制关东的立国姿态。

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重要的事情要做三遍。刘邦第一次灭六国就是楚汉相争,而第二次灭则是在称帝之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韩王信、淮南王英布先后被刘邦铲除。但,刘邦依然没有急于吞并东方的土地,他又分封了同姓诸侯王,让弟弟刘交、侄子刘濞、儿子刘如意、刘肥、刘友、刘恒、刘恢等人成为新国王。等刘邦死的时候,我们看地图的话,依然存在着一条非常清晰的边界,秦和东方各国的边界在地图上并没有改变。汉惠帝、吕后、汉文帝,三四十年间,这条边界没有大的变动。在这几十年间,他们以足够的耐性在一点点争取东方地区的实际控制和国家认同。首先,在刘邦称帝后,天下各地的百姓,不管原来是哪个国,其地位是平等的。其次,汉朝建立后各国也都推行了汉法,这个汉法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严刑峻法之后的秦法。曾经担任过亭长的刘邦,对秦法的严苛有着真切的感受,要不然他也不会跑到关中立即约法三章。再次,汉朝建立后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全天下的百姓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百姓们的日子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然,汉朝也享受了秦朝所留下的红利,书同文,文化的认同。不过,并不是如同秦始皇一样要以秦文化同化东方,而是缓慢地用东方文化来构建文化认同。比如刘邦去曲阜祭孔,后来黄老之学盛行于汉朝的宫廷等等。

最后一次类似秦灭六国事件的重演,就是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完全是站在汉景帝的角度所说。实际上,这场战争的主动挑起者不是吴、楚等,而是汉景帝。汉景帝个人来说,他曾经在当太子的时候因为下棋而失手杀了刘濞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仇。而且,汉景帝主动要求改变原来一直存在着的那条边界,要求刘濞献出两个郡,楚王献出东海郡等等,从而引发了激烈的反抗。我们来看参与的地域,就是原来战国时期赵国、齐国、楚国的领域。一时间来势汹汹,汉景帝也吓得杀掉晁错来求和。但是,如同前面我说过的,经历了汉初几十年的发展,东方各国百姓对原有国家的国家认同在降低。而他们对天下共主汉朝皇帝的认同,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汉景帝很快就拿下了刘濞等人,又一次上演了秦灭六国的戏码。

至此,汉朝皇帝算是彻底掌控了天下。之后,汉景帝逐渐开始了对原东方各国的直接管辖,把那些所谓国逐渐改造成了郡。汉武帝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才使得地图上的那条界线彻底消失。不过,那会儿依然存在着东西方的对立。虽然地图上的那条线没了,完全消弭这心里的那条线还需要到刘秀的东汉建立以后的事情。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里要说的是,真正实现统一的不是秦,是汉。所以,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叫汉族,不叫秦族;我们说的话叫汉语,不叫秦语;我们写的文字叫汉字,不叫秦字。真正的男人叫英雄好汉,而不叫英雄好秦!

拐回头来再说说秦始皇,就因为人们想象中给秦始皇添上了统一的大功,一白遮百丑,他所有的暴行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几千年来一直以暴君形象出现在史籍中的秦始皇,竟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秦始皇的所谓统一,这就好比,你爹强将了你妈,然后有了你。从你的角度,你欢呼了你爹对你妈的强奸,因为没有那次强奸就没了你。但是你考虑过你妈的感受吗?相反,汉朝的统一,就好比经过了漫长的追求和恋爱,最终结出了爱情的结晶。秦始皇是经不起解构的!

已经写了将近四千字了,不知道多少人能看到这里。事实上,刚才所说,还都是泛论,并没有能够详细展开了论证,比如我几乎没有一条史料。但详细的论证,显然不是这里能够完成的。

秦始皇:伟大统一者与残暴暴君

打开中国历史的长卷,沿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向前追寻,我们会很清楚地看到,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二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中华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扺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弘扬华夏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当时有七个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都是诸侯国,连年战事不断,人民痛苦不堪。虽然秦国比较强大,但是,那六个国家却在苏秦的“合纵”战略指导下抱成一团,共同对付实力强大的秦国,华夏大地就这样四分五裂。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帝王,如果不谋求本国的强盛,只管自己享乐,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帝王。可秦始皇不甘于此,他要统一六国,不仅谋一世之业,还要谋万世之功!

他首先结束内乱,稳定国内。那时候,他还不叫秦始皇,我们还是直呼其名吧,他叫嬴政。他的父亲庄襄王在上位之时,深得大商人吕不韦的帮助,因此,吕不韦一直就是庄襄王的座上宾,给他出谋划策。后来,庄襄王死了,13岁的嬴政即位。吕不韦见嬴政年幼,为了自己的私欲,和假宦官嫪毐一起,勾结太后,把持朝政。随着嬴政的长大,吕不韦和嫪毐又在秦都咸阳发动叛乱,被嬴政迅速平定,达到了内部的稳定。

秦国内部稳定之后,嬴政又想着统一六国。嬴政启用了李斯当宰相,而李斯出谋,让他继续釆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此策原本是嬴政爷爷在位时的宰相范睢提出来的,这个策略是专门针对苏秦的“合纵联横”设计的。于是,嬴政就用金钱收买地理位置较远的魏、楚、齐三国权臣,让他们安心一寓,割断和其它国家的联盟,于是,“合纵”就此寿终正寝。然后,对与自己接壤的韩、赵、燕国,直接进行进攻。于公元前230年,首先灭了韩,公元228年又灭了赵。在灭燕国时,虽然荆轲演出了“图穷匕首见”的一幕,但丝毫没有改变被灭亡的结局。看到这三个国家被灭,那些被“远交”的国家此时才如梦初醒,可是晚了,他们必须为他们的短视付出代价!很快,都被灭掉了。于是,嬴政用了10年时间,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嬴政在完成统一后,釆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首先,他自称“始皇帝”,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和各个部门,明确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长官和具体任务。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各个郡设有郡守(主官)、郡尉、监御使,掌管地方军事等。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治网络。这时,我们可以叫他秦始皇了。

在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后,秦始皇为了社会的发展,又开始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在没统一之前,各国自铸货币,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互相之间换算繁琐,不利于商业的发展。秦始皇便将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分别以镒、两为单位,这种铜钱一直使用到近代。之前,各国的度、量、衡也很不相同,秦始皇便将商鞅变法时定下的度量衡制度推向全国。之前,文字也非常紊乱,这给统一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秦始皇便命令丞相李斯等整理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又整理出更简便的新书体——隶书。这样一来,秦始皇便把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全部统一了!

此外,秦始皇还修了从京城通向四面八方的绎道,搞了水利设施,更修建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万里长城!

好了,讲到现在,我们对秦始皇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了。你觉得,这么多前无古人的“创记录”的大事,一个昏君能干得出来么?不要说昏君,即便是一个比较聪明的“明君”也是难以办到的,非杰出人物不可!所以说,秦始皇虽然“略输文釆”,但还是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乃是实至名归!

当然了,秦始皇有成功的一面,但也有残暴的一面。他为了压制反对意见,将各国的历史书籍和民间私人收藏的诗和诸子百家的书,全部烧毁。把那些背后议论朝政的460名方士、书生全部活埋于咸阳近郊,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除此之外,他的暴政数不胜数!以至于在公元前210年,在他统一国家的11年后,逝去传至二世,二世仅一年时间,便引发农民大起义,秦灭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