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到溥仪,哪个皇帝年号取的最好?(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年号:彰显武力强盛还是纪年方式的演变)
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年号:彰显武力强盛还是纪年方式的演变
简单来说,朱元璋的洪武。
“洪武”即“洪大武功”,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尤其是称帝时明朝大军正在北伐元朝,取这么一个年号显然是为了彰显明朝的武力强盛,从事实来看,这个年号名副其实。
历史上年号的数量其实非常多,梁启超在《新史学•论纪年》中说:“以齐氏《纪元编》所载年号,合正统膺伪计之,不下千余。”加上年号取字大多非常讲究,所以好听、大气的年号数不胜数,洪武只是个人之见,更多的是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成就。
算起来,年号的诞生是晚于帝制的,王朗曾言:“古者有年数,无年号,汉初犹然。”可见秦始皇没有年号,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等也都没有。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君主纪年法,新君即位后,往往会于次年改元,称元年,随着在位年数依次往后推,称二年、三年、四年。当君主去世后,纪年前面加上君主的谥号以作区分,比如《左传·隐公元年》,说的就是鲁隐公元年的事。
有一种情况叫“改元”,就是君主在即位若干年后再次改动元年,比如秦惠文王,他在即位十四年后称王,故而重新计算元年。
《史记·秦本纪》载:十四年,更为元年。
这种方式汉朝学会了呀,汉文帝、汉景帝都曾改元。
《史记·孝文本纪》载: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
为表区分,前一个元年称元年,后一个元年称后元,如汉文帝之后元年,如果前后称呼不同,可以加称呼,比如秦惠文君元年与秦惠文王元年。
汉景帝比父亲更进一步,改了两次元年,于是有元年、中元年和后元年,到了汉武帝这,改元次数更多了,上中下不够用了,可一元、二元、三元这也太难听了,怎么办呢?
《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有缺,元狩是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元朔才是第三个)
年号就这么出来了,汉武帝是年号的发明人与最初体验者,用过以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就沿用了下来,一直到帝制被废除,年号才消失在我国的历史舞台,隔壁的日本则至今还在用。
两千多年间那么多年号,总有些是比较另类的。
第一,神兽类,因为改元往往是国家发生了大事或者祥瑞,神兽就是祥瑞,所以神兽类年号在历史上非常扎眼,比如上面的元狩就因为得了一只神兽,汉朝后面还有元凤、五凤、黄龙等年号,汉朝以后更是放飞理想,出现了白雀(后秦姚苌)、神龟(北魏孝明帝)、大象(北周静帝)等年号。
二,祥瑞类,除了神兽外,还有特殊星象、刻字、宝物等等也被列入祥瑞,比如上面的元光,而最受欢迎的估计是甘露了,这个年号汉宣帝用过,曹魏曹髦、东吴孙皓、前秦苻坚都用过。
第三,撞车类,这类年号在古代是有美好寓意的,但在现代,因为跟一些有名的名词撞在一起,显得比较特别。比如撞名企的嘉禾(东吴孙权),撞地名的大同(梁武帝、辽太宗)和保定(北周武帝),撞国号的大明(南朝宋孝武帝),撞名词的和平(北魏文成帝)、文明(唐睿宗)和中统(元世祖)。
第四,时代变化类,这类年号同样是古代美好现代变味的,比如晋安帝的大亨、梁简文帝的大宝,梁武帝的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武则天的如意、长寿、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大足等等,曾经高大上的词,在现代看来一股土味。
当然,绝大多数年号其实都是寓意美好的,古今皆然,比如汉之鸿嘉、永平、建安,隋之开皇、大业,唐之贞观、咸亨、咸通,宋之淳化、咸平、嘉定,元之延佑、至治、泰定,明之永乐、宣德、弘治,清之康熙、乾隆、嘉庆。
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大业”:帝国伟业的蓝图
首位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而非秦始皇。
咕嘟君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年号,可惜的是,历史却给了他最差的评价。
年号作为帝制专制时代的产物,凸显出了每位皇帝执政的特色。年号作为皇帝的代名词,更多的则选用溢美之词,它们大多来自于四书五经等古代典籍,同时它们也被皇帝赋予了对国家的展望之情。
中国从汉武帝开始到清废帝结束,共有三百多位皇帝,每位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为三十四年,共使用过十四个年号。
要说在诸位帝王中,选一个最好的年号的话,我认为非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大业”莫属。
一般皇帝登基时所用的第一个年号,都是有大臣们草拟几个,然后由皇帝亲自敲定,而杨广的这个年号,则完全是他自己给自己选的。“大业”年号共使用了十三年,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可以看出,杨广想借年号之意,完成一个前无古人的伟业,而这副描绘着帝国大业的蓝图,在他心中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为了这个帝国大业,杨广从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隋朝的统一离不开杨广的军功,开皇八年隋军大举进攻南陈,而此次平陈的主帅就是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虽然此次杨广并没有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但年纪轻轻就不畏前险,用于上阵杀敌,足见杨广少年英勇之气。
开皇九年,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平陈大业,可想而知,杨广在此次的战役中,并非最贵公子,而平南陈则是他此生大业的一个开端。
杨广这个人,从他做晋王的时候就能知道,此人若掌握了大权,天下必将风起云涌,他能为了太子之位,处处隐忍,能把自己的爱好藏得如此之深,而这一藏就是二十多年,试问,世间有如此大自制力的能有几人。
所以杨广这种人非常可怕,他就属于那种,为达目的可以放弃全部自我的人,这种人做事只有两个极端后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可是纵观历史,人要想成大事,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自控力和魄力,而失败的,反倒是那些瞻前顾后的人,所以杨广的骨子里就要求他这么做。
隋唐大运河的修建,在后世的史书中都被评价为劳民伤财,认为大运河的修建完全是供杨广巡幸享乐的,可是这条运河真可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首先,经过一百对年年南北大分裂,使得南方经济已经开始有超过北方的趋势,而且随着战乱,北方人口锐减严重,所以大运河的修建,方便了南北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政权的作用。
其次,长安偏居西北,与东南地区相隔甚远,所以杨广便选择迁都洛阳,而大运河的中间段正好是洛阳,从而使得洛阳不单居天下之中,还成为了陆上和漕运的枢纽,如此一来对各地便更好的管控。
再次,在杨广的人生蓝图里,北击契丹东北征高句丽西南平吐蕃,都是他开疆拓土必须要做的事,而如果要向北作战,必定需要大量的后勤供给,而大运河的修建就是为了供给大军做的准备。
最后,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在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进行天下巡游,他们要亲眼看一看自己这一生的功绩成果,而大运河也能很方便杨广,通过水路南下北上,当然这最次要的一条,却背后是描写为主要的了。
只要是一位有座位的帝王,他一定会对开疆拓土感兴趣的,秦始皇是、汉武帝是、唐太宗是、宋太祖是、朱元璋是、康熙是,所以心中有大业的杨广更是。
其实唐代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隋朝给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杨广先是出兵灭了吐谷浑、然后是大败契丹、向南又打到了越南,虽然征高句丽出兵了三次未能成功,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句丽元气大伤,并且给唐征高句丽留下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隋炀帝杨广从他的执政风格来看,确实是个暴君,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昏君,他知道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只是他过于自信和自我,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大业没有人民的小业,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太急了,使得他最终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过纵观杨广的一生,他所做的事却值得我们肯定,而他也确实把大业完美的融入到了血液中,所以我认为,杨广的年号大业,是所有皇帝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