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到底是怎样的?
回顾太平天国权力格局的演变,我们就会发现:没有谁对谁错,“太平时,王杀王”是拜上帝教奇葩的体制决定的。
拜上帝会从一开局就是“虚君制”。
这倒不是因为洪天王有君主立宪的思想,而是他水平实在有限。
拜上帝教创立之初,洪秀全、冯云山四处碰壁,洪秀全觉得没意思,回老家继续搞理论研究去了。
冯云山走入十万大山,一路传教,终于搞出了“拜上帝会”。
所以,严格的说,洪天王只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冯云山才是拜上帝会的负责人。
名义上的“主”,与掌管实际事务的“军师”,各掌其事,这种奇葩的二元权力结构几乎从一开始就成了太平天国权力体系的特政。
强行插入的玩家
当然,洪秀全不喜欢玩什么“二元结构”,他来到紫荆山以后,亲自抓起了斗争,领导会众四处打砸庙宇。
原先,冯云山领导时,传教传得很巧妙,他不但没有打砸,还把拜上帝教与儒家糅到一起(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揉到一起的),所以,当地士绅也没有反感拜上帝教。
洪天王这一闹,问题就大了,当地士绅迅速举报,结果冯云山被抓了起来。
洪秀全为了救冯云山,也不管大伙,跑回广州去找两广总督打官司了。
如此,从1848年9月到1849年5月,拜上帝教群龙无首了。
本来就捅了篓子,现在又群龙无首,这可不行,杨秀清、萧朝贵假借天父、天兄下凡,安抚会众,走上了前台。
洪秀全回来时,就很尴尬了。
杨秀清、萧朝贵以天父、天兄的名义领导会众已经半年了,得到了大伙的认可。
现在,如果洪秀全翻脸不认人,那么,他很可能要推倒重来了。
没办法,洪秀全认可了这套把戏。
杨秀清、韦昌辉当然不会浪费机会!
不久,韦昌辉以天兄之名,将杨秀清、韦昌辉和冯云山列到一起,一起成了军师。
如此,拜上帝会的权力格局就十分有意思了。
从宗教地位来说,洪秀全是主,但是,头上又随时顶着杨、萧扮演的天父、天兄。而且,天父、天兄说的话都是最高旨意(除非天父和天兄抬杠)。
从世俗权力来说,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当时都是军师,分工很不明确。
从此时开始,拜上帝会连谁是老大都模棱两可,这就注定了:谁有实力谁就是老大!
这种权力格局,以后不火并才有鬼列!
走向平和
”天兄“萧朝贵率先出手了!
他拉拢了金田村的实力派韦昌辉,实力迅速超过了杨秀清等人。
有了实力就好说话嘛,萧朝贵开始频繁天兄下凡,排挤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把拜上帝会里大小事务都管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萧朝贵就曾以天兄下凡训诫红洪秀全了。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成了萧朝贵。
不过,当时毕竟形势还很危险,大伙也都只是”暗斗“,没有搞火并。
洪秀全、冯云山到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避吉”,避免了直接冲突。
杨秀清也不抬杠,毕竟,他手里握着天父这个“核武器”,不着急。他一边”病“,一边凝聚实力。
随着起义临近,各派都暂时消停下来,凝聚力量,准备造反。
毕竟,大伙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都不好说!
短期平衡
不久,萧朝贵在水窦村负伤,形势大变。
由于萧朝贵负重伤,影响力削弱,杨秀清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永安封王时,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在制度上平衡了下来。
1、军师与主的权力划分暂时清晰。
洪秀全作为“主”,只是元首,但政府首脑,也就是“朝纲之首领”是杨秀清。
洪秀全从制度上让渡了实际管理权。
太平天国伐暴救民的檄文,没有以天王的名义发布;天王属官没有人负责官理实际行政。
可以说,洪秀全只是作为一个宗教领袖存在了。
2、诸王排序确立。
东王节制诸王已经确立,杨萧之争告一段落。
3、相互掣肘。
杨秀清虽然节制诸王,但却受到萧朝贵、冯云山的制衡。
萧朝贵有“天兄下凡”的核威慑,既能威慑洪秀全,也能威慑杨秀清;同时萧朝贵的军事才能着实不错,在军权上也可以制衡杨秀清。
冯云山作为拜上帝会的实际创始人,颇有威望。他在行政上,也可以制衡杨秀清。
如此,一个主次相对清晰却又相互制衡的权力平衡正式形成。
但是,此前的老问题依然存在,杨秀清、萧朝贵手里都有“核武器”,此时的平衡,本质上只是洪、杨、萧实力平衡的结果,一旦平衡被打破,依然会爆发!
平衡打破
不久,冯云山、萧朝贵先后战死。
拜上帝会的权力彻底失衡。
不过,在转战时期,洪杨基本上还能和平相处。
杨秀清即便天父下凡,也只是针对具体的军事事务(如攻取武昌后决定东下金陵),没有挑战洪秀全的宗教领袖地位。
洪秀全虽然对世俗事务会发表意见,但基本上按照杨秀清的决定来。
不过,这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由于韦昌辉、石达开威望与萧冯差距很大,杨秀清已经基本失去了制衡,“主与军师”的二元结构,已经基本变成了洪杨并立。
与任何君主立宪国家不同,天王、东王都是世袭的,这样的格局显然是在挑战人性。
可以说,洪杨决裂已经是必然,唯一的问题是:何时爆发?能不能等打下天下再爆发?
总爆发
历史遗留问题在定都天京后,逐渐显露出来。
1、洪杨矛盾的激化。
宗教领袖和世俗事务分离本身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由于拜上帝教本身的问题,已经对杨秀清的实际事务管理造成了破坏。
比如:男女分营,这在战争年代尚可,此时显然不可能广泛推行于日常生活。又如:与传统文化为敌,这显然使杨秀清无法获得知识分子的帮助。
因此,杨秀清只得以天父下凡,开始挑战洪秀全的宗教领袖地位!
2、杨韦矛盾不可避免的激化。
杨秀清与韦昌辉等人的矛盾,绝不仅仅只是杨秀清个人性格问题导致的。
诸王本是各山头的领袖,都有自己的势力。
因此,杨秀清本人与诸王的派系,在利益分配上不可避免就是竞争关系。
所以,洪秀全一直想利用韦昌辉等人制衡杨秀清。在定都天京之初,洪秀全企图让韦昌辉管军事,杨秀清管政务,被杨秀清化解。
而杨秀清,也不可避免的想削弱韦昌辉等人的影响力。
比如:北伐、西征,这种战略攻势,杨秀清一开始都没有用诸王,直到西征形势不利,才搬出石达开救场。
而实际事务,基本政令都自东殿出,东王府的官吏基本上掌握着实际权力。
对于韦昌辉、石达开,杨秀清甚至故意让他们不带本部人马作战,试图使山头散沙化,削弱韦、石的影响力。
所以,杨秀清对韦昌辉、秦日纲的羞辱,表面上是性格原因,实际上,只是一种削弱韦、秦影响力的尝试。
如此,洪秀全、韦昌辉与杨秀清之间,已经不可能再拖下去,摊牌的时刻已经来临!
所以,太平天国的内乱,虽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性格、格局有一些关系。但根子上,还是在其一出生就有的奇葩权力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