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还是李道玄?)

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还是李道玄?

谢邀!

李元霸是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的虚构人物。在《说唐》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天下无敌。两臂四象不过之力。使一对铁锤,重八百斤。

书中的李元霸号称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被炀帝封为赵王,称西府赵王,书中对他的描写是: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通常人们认为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李元吉同母兄,母亲便是李渊的原配太穆皇后窦氏。

元就是玄,两字本可通用,一说因为避康熙讳,清朝把史书中的李玄霸改为李元霸。

李玄霸从身份、年龄都与李元霸接近,似乎是当仁不让的原型。

史书记载:

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封卫怀王,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以太宗子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后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薨,无子,国除。

大意是说:

李玄霸自幼辩惠。隋朝大业十年,李玄霸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李玄霸为卫王,谥号怀。又追赠为秦州总管、司空。武德四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为宜都王,作为李玄霸的后嗣。并将李玄霸改葬于芷阳。

关于李玄霸的史料记载就这么多,因为早逝只活到十六岁,他也没做过太多可以被史官记载的事情。

问题在于,李玄霸除了和李元霸一样早夭,没有证据显示他武艺超群有类似开了外挂的战斗值,也没有从军的经历,而自幼辩惠似乎暗示更像一个早慧而身体不太好的文弱孩子。

说李玄霸是原型,那纯粹是因为李玄霸是李渊的儿子。除了儿子这一点是历史原型之外,其他对于李元霸的塑造,完全是创作,与史书记载的李玄霸并无相似之处。

其实,李元霸的原型或许是这一个李建成、李世民的兄弟,只是,他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

  这个原型就是唐朝的淮阳王的李道玄。

李道玄(604年-622年),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隋朝夏州总管李绘之孙,追封河南王李贽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就是说他和李建成、李世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而这个曾祖就是唐皇室李家在关陇集团中获得尊贵地位的原因,李道玄可以说是既亲又贵。

无怪乎,唐朝建立的那一年武德元年的六月初七日,李道玄受封为淮阳王,拜右千牛卫大将军。

武德三年(620年),李道玄跟随堂兄秦王李世民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攻打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李道玄率先登城冲入敌阵,当时他只有十七岁,李世民对他的勇武甚为惊奇,赏赐给他布帛一千段。

武德四年(621年),他继续随堂兄李世民攻打窦建德,七月升任洛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七月,任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负责讨伐刘黑闼。十月十七日,战败身亡,此时他年仅十九岁。

李道玄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壮王,史称淮阳壮王。

史书记载,李道玄性情谨慎笃厚,精通武艺,举止文雅,谨慎笃厚和举止文雅自然与李元霸画风不协调,但精通武艺、少年勇武,而且是唐朝宗室贵族核心成员,名字又是小玄子,这和李元霸是非常符合的。

至于少年早夭死于战阵,则更相符合了。

李道玄多次跟随李世民征伐,李世民对这个堂弟的去世深为痛惜,对人说道:

道玄常跟随我征伐,见我深入敌阵,心中羡慕想要模仿,才会这样。

并为李道玄的阵亡而痛哭不已。

李道玄的阵亡的原因是他与副将史万宝不和。

当时,李道玄率领轻骑兵率先出战冲入敌阵,命史万宝率大军随后。史万宝按兵不动,对他的亲信说:

我奉皇帝手书敕令说淮阳王是毛孩子,军队行动均委托老夫我。现在淮阳王冒冒失失地出击,如果和他一同进攻,必然一起失败导致覆没,不如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如果淮阳王失败,敌人必定争相前进,我坚守以待,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这样一来,李道玄孤军深入敌阵战败阵亡。史万宝带兵准备战斗,但士兵都没有斗志,唐军因此大败。

史万宝是不是有唐高祖李渊委任他当实际指挥官的手书敕令,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至少“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这个计策是完全失败了,而且用身为主帅的宗室贵族来诱饵,也夸他想得出。

所以关于李道玄之死有阴谋论的说法,史万宝的嫌疑很大。

唐高祖李渊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经常混用。问题是历史上的李玄霸十几岁就夭亡了。有人说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

历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们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国李虎。李渊称帝后封李道玄为淮阳壮王。这个李道玄可够阳壮的。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攻打李渊的老巢并州(今山西太原),齐王李元吉不战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请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击败宋金刚。李道玄当时还只有十五岁,估计这是他第一次上阵打仗,结果第一个杀上城头,立下头功。后来又跟着李世民讨伐洛阳王世充,转战河南,围困洛阳,立下累累战功。窦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与之对峙于洛阳东北的军事重镇虎牢关。李世民一向喜欢带着小部队的轻骑兵侦察敌情,曾因此多次遇险,这次又遭遇窦建德的大部队。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敌军到后杀出来,竟然杀退了敌军。

李道玄作战风格与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锐的轻骑兵部队。会战的时候,甚至亲自率领这支部队迎头杀入敌阵,锐不可当,通常能一直杀到敌人的队尾,贯通到底,再杀回来,反复冲击,直到敌人阵形大乱,丧失斗志,大部队同时掩杀过去。这个战术几乎是百战百胜。在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对这个战术评价很高,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凿穿”战术,寇仲就一再使用这个战术,其实纯粹是抄袭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随李世民转战泗水的时候,经常是这支精锐部队的主力之一。《新唐书》里说李道玄“贯贼阵出其背,复引还,贼皆靡,所发命中。”担任这种作战任务对武力要求最高,要求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可以想象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新唐书》里还说他“每赴敌,飞矢著身如猬,气益厉。”

李道玄以主将的身份,不老老实实坐镇中军,身先士卒当前锋,这也是败亡之本。主将应该像电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样:“山,是不动的!”李道玄明显是受了李世民的影响。李世民最喜欢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李道玄战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自责说:“自从起兵以来,道玄经常是跟随我征战。他每每见到我深入敌后,都能最终战胜敌人,总是羡慕我,所以才会效仿。可惜这么年轻就死了!”李道玄战死时只有十九岁。

历史上的李玄霸与李元霸形象差距大,后者是文学作品创造的形象

有读者可能认为历史上没有李元霸这个人,其实是有的。这里不提历史上同名同姓的人物,人们普遍接受的李元霸形象,其原型就是历史上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李玄霸。

李玄霸为什么变成了李元霸?避讳。大家都知道古人没什么娱乐,其实不仅古人,到了清人也没有娱乐,在说书风气流行的时代,一本《说唐全传》自然受到说书人和听众的追捧。不过清朝有个皇帝叫做"爱新觉罗•玄烨",那李玄霸变成"李元霸",就是顺理成章的。还有更厉害的,清顺治帝名曰"爱新觉罗•福临",于是百姓不敢用"福"字,顺治帝为显亲民,还特地下旨"不可因朕一人,叫天下百姓无福",正是"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吱声"。

咱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李玄霸。正史对李玄霸的记载极少,所谓"自幼辩惠",大众式的称赞。《旧唐书·列传》:"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隐太子建成及太宗、卫王玄霸、巢王元吉……"《新唐书·列传》:"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以太宗子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薨,无子,国除。"

李玄霸甚至没有活到李家正式造反,在正史上的记载还没有突破百字,完全没有存在感。从阴谋论出发,李玄霸可能假死隐于暗处为李阀决战中原筹谋,但正史上再没了后续。

从正史对李玄霸的记载推测,这个必是体弱多病——这个时候李氏还没有起来,战死无从说起。而李家到后来能够征战天下,掌控的力量绝对不小,李玄霸生于贵族之家早早地去世,可见其人身体在先天上的缺憾。李玄霸其人形象,在正史与演义上的差距,甚至开始怀疑李元霸是不是真的存在,从"元"到"玄"的转变,太过突兀。

现在,咱们来看看口耳相传的李元霸,天下无敌的猛将。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记载,是"不求甚解"的,什么都想学一点,却不肯深入研究,结合项羽其人的成就来看,大约司马迁还是因为在汉朝的统治下,象征性的对西楚霸王多有贬损——却还是勇武千古无二。——这是人。李元霸这个形象,却是力拔万斤,远胜项羽,以一敌万只等闲,他不屑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而是冲入万军之中屠戮众生,两只大锤,锤人如锤苍蝇。小说还给他安了个本尊,大鹏金翅鸟——这是神。一双大锤八百斤,项羽拍马不及。

古人其实也有英雄情结,李元霸在诸如古典小说《说唐演义》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等文艺作品中,频繁串场,扮演着重要角色,诠释着无敌猛将的勇武。

《说唐演义全传》里,对李元霸的描写,"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作者如莲居士显然认为所谓"九牛二虎之力"不足形容这个无双战将,遂给他安了个"四象不过",还堂而皇之地拿他跟项羽打擂,认为项羽不过尔尔。所谓"四象不过",古典小说以一万二千五百斤为一象之力,四象之力,那就是五万斤,所以锤人如锤苍蝇。

隋唐十八条好汉,李元霸独列一等,剩下十七位好汉再列一等。此处引《说唐》:"元霸道:'你这样东西,与你交甚手!只消爷爷一条臂膊挺直在此,你若推得动,扳得下,就算你做无敌将军'。那成都这把无名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住,赶上来,一把扯住元霸的手,叫声道:'来罢!'却好似蜻蜓摇石柱,一动也不动。那成都又用尽平生之力一扯,只挣得浑身上下骨头夹夹的响,莫想动得他分毫。李元霸把手一摇,扑通翻筋斗仰后一跤。"——这就是他与宇文成都的差距。

宇文成都亦是唐时无双猛将。午门前金狮子三千斤重,他也能举得起来,是真正力能扛鼎的好汉,但远不能及李元霸,他能够一手一只金狮子在大殿与门前转上十几圈,举重若轻。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说唐演义全传》的浮夸描写,极大地夸大了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武力极限。其书中有一个场景描写,"又听得圣上有旨……当下李元霸将宇文成都望空一抛,……那十二英雄三百家将见主人被跌,齐举兵器上前,直奔李元霸。……把双锤四下一摆,那十二英雄一锤一个,多打死了。三百家将,扑扑扑一个个都打下马来,要想活也不能够了。……下马缴了令旨",这里描写他出手迅疾,在杨广传旨的瞬息打出三百多锤,传完了你如果还在打那就是抗旨,大约也就十来秒的时间——秒速三十多下,听说拳王泰森巅峰出拳速度也就秒速九下而已。

关于晋阳宫比武,书中描写李元霸单人独骑跟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万大军对抗,并战而胜之。其后,又有紫金山匹马双锤对一百八十万军队的描写,一役锤死敌人一百多万,迫反王上降表。

所谓"单人独骑"、"匹马双锤",都是一匹马,所对抗的,都是差不离两百万的军队,不仅人没事,马也安然!这就要提到书中的马"万里云",号称"日行一万里,夜行八千里",咱们较真一点,日夜一万八千里,时速堪比飞机,那都是音速的水平。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正的李玄霸,十六岁便病死了;而广为人知的李元霸,虽然披着李玄霸的身份,其实是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形象,与历史上的李玄霸风马牛不相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