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怎么被发现的?(是谁发现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早在1932年,西安临潼岳沟村民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内外城间挖墓,就在地下一米深处发现一个跽坐俑,可惜没多久这个跽坐俑不翼而飞。后来听人说被一个古董商卖到上海,亦不可知。1948年,上焦村民在秦陵东外城取土,接连发现了两个跪坐俑。有好事者说它是神,把它放到附近的一座庙宇供奉起来,取了个雅名“瓦盆爷”。这“瓦盆爷”虽未登上博物馆的大雅之堂,但却从埋入地下2000余年的土坑中,一跃而成为地上庙宇里的神,这才得以幸存。50年代初被临潼县文化馆收藏。1957年,原文化部长郑振铎来陕西考察,看到这两个跽坐俑后说:“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前,1956年(应为1948年)出土的一对大陶俑,乃是今日所知的唯一可信的秦代人物形象。”

后来,在兵马俑惊人现世后,生活在周边的一些长者纷纷回忆,自己原先也挖出过瓦人,只可惜当时并不认识啊。还有人将挖出的瓦人当成怪物,砸的粉碎。在许多的错过之后,日子来到了1974年的西杨村,这一次,“奇迹”终于没有同我们失之交臂。

1974年3月,当喧闹的春天又一次来到骊山脚下的时候,西杨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开始了。这天,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来到村子西南边柿园一角的西崖畔上。他们一会儿望望骊山的峪口,一会儿又环顾周围的地形。用镢头在一块长满刺蓟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这是为了队上打井所确定的井口位置。此时的他们,全然不知道这个不规则的圆圈,将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以杨全义为组长的6个青壮年劳力,就在画圆圈的地点开挖了。工程一开始挺顺利的,可是想不到两天之后就遇到了坚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土层;当挖到约3米左右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红土。在3米深的土层下面突然出现红土,这简直不可思议。农民猜测说:“这莫不是先辈手里的一个砖瓦窑吧?”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4米。当时,他们手中的那把镢头离震惊世界的庞大军阵,只有一步之遥了。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1974年3月29日,当杨志发的镢头再轮下去又扬起来的瞬间,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出土了。同时,井下也有人发出惊呼“瓦盆爷”!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制人头,形象恐怖。

当时的村民们还信守着祖祖辈辈的传言,这还是些不祥之物吗?

“西杨村挖出了瓦盆爷”的消息,在方圆村子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此时公社一个叫房树民的水保员前来检查打井,再仔细观察了打井的现场后,房树民叮嘱说:“这个井暂时不能再打了。”

接到水保员的电话后,县文化馆的3位同志当即飞车赶来。有一个约40岁左右的,名叫赵康民,就是专管文物的。他仔细地查看了这些“瓦盆爷”后,果断地说:“什么瓦盆爷,很可能是国宝!”说着,他取出自己随身带来的一叠麻纸,细心地将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全部包扎了起来,放上车子。然后嘱咐干部、社员,要他们用萝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红土,全部筛过一遍,以便将每一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弩机箭镞随后一并送交县文化馆。

始而好奇、继而高兴的社员们,在送赵康民回县的时候,禁不住纷纷问道:“这些玩艺是不是秦代的呢?”赵康民兴奋地说:“现在还很难说。如果是秦代的话,那就是千金难买!”第二天,装满6架子车的陶俑碎片,到了临潼县文化馆。于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馆都罕见的第一批特大陶俑的修复工作,就在著名的骊山华清池旁这个小小的文化馆陈列室的一角开始了。把一块块碎片找到一起,按照原来的茬口用树脂胶又将它粘合起来,即使是姑娘的绣花也不能比它更细致。这位年轻的考古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摸索着,细心地工作着,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把文物修复,待弄清个究竟后,再具文上报。就这样,使得这个重大文物发现的消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还不为外间所知。

惊动中央

在这期间,一个在中国新闻社工作的、名叫蔺安稳的记者,回到家乡临潼县来探亲。这样,赵康民惨淡经营、不为外间所知的修复工作,进入了这个记者的视线。“啊,这么重大的发现,为什么不上报?”记者望着一个初步修理好了的铠甲俑和两个短褐俑问道。“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清它,该怎么上报?”年经的考古人员也不无道理。

6月24日,蔺安稳探亲假满回京。第二天,这位记者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份情况反映,交给了《人民日报》编辑部。这就是关于这个惊人发现的第一次内部的文字报道,记者不像考古人员那么缜密、严谨,他根据自己直观的判断,径直地题为《秦始皇陵出现的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他写道:“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体高1.68米,身穿军服,手执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秦始皇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特别珍贵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史书上未有记载。这批武士陶俑是今年三四月间,当地公社社员打井时无意发现的。从出土情况推测,当时陶俑上面盖有房屋。后来被项羽焚烧,房屋倒塌,埋藏了两千多年。这批文物由临潼县文化馆负责清理发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为夏收,发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这则内部情况一经印发,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很快地得知这一重大消息。仅仅几天工夫,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的亲笔批示就到了国家文物局:“建议请文化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7月6日,国家文物局文管处的处长陈志德等,携带李先念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直飞西安。到达西安后的第二天,陈志德等就由省文管会的同志陪同,来到了发掘现场。

经过小规模的开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于土坑之中。专家们一到现场就惊异得不可名状。尽管他们经常天南海北的奔波,对文物的见识与阅历堪称广阔,但此刻当他们站在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时候,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这次考察,正式确定了由陕西省委指派有发掘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古工作队,继续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清理和发掘。

根据这个决定,7月15日,由陕西省文管会、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秦俑考古队,来到了西杨村。就从这一天起,国际考古史上壮丽的一页揭开了。“第八奇迹”秦俑正式发掘,震动了全球。

从此之后,兵马俑便以其空前的规模迎接着来自全球的惊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