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出山辅助刘备?

观点一

诸葛亮世之奇才,为何不去辅佐曹操,而要选择刘备?这是很多人都感到疑惑的,这次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何诸葛亮的选项中只有刘备。

天下纷乱,诸侯混战,一个读书的年轻人从琅琊来到了南阳,竹林深处搭建茅屋一所,看似与世隔绝,实则是洞若观火。这个年轻人当然就是诸葛孔明,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展宏图的机会。

当时天下,可以供他选择的人已经不多了。曹操先后灭掉了袁绍、吕布等人,挥师南下。孙权接替兄长孙策,鼎力南方。若是选择,这两人应该是诸葛亮首选。但是他偏偏没有选择这两个人,为什么?

因为江东孙权以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其中大部分官员都是南方士族集团,作为一个北方人,想要融入这样一个集团是非常不容易施展抱负的,所以诸葛亮放弃了东吴。而北方的曹操精兵猛将谋士如云,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诸葛亮呢?没有资历,没有背景、没有战功,去了曹操那里只能从基层做起,这不是诸葛亮想要的。更何况当时天下很多人把曹操看成篡位之贼,受到正统教育的诸葛亮自然也会心中存有此念。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诸葛亮不会去曹魏。

诸葛亮在等待一个和自己三观相同、又最能重视自己的主公,他的名单中最初可能不会只有刘备,但是却只有刘备感动了诸葛亮,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一腔热血,总算找到了可以托付之人,即便前路险阻,更有何憾?

观点二

有人说,如果诸葛亮不辅助刘备,曹操就能统一天下。又有人说,如果诸葛亮辅助曹操,则曹操就会更快统一中国。但是无论如何,都认为诸葛亮是曹操统一天下的绊脚石。也无论何种说法,都证明了诸葛亮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诸葛亮阻碍了历史向前发展。很是好奇,继续往下看,说是因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助刘备,那么曹操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一统天下。

诸葛亮在历史上所起的最大作用便是促成了三国鼎立。如果没有他,赤壁之战曹操即便会输,但历史却不会进入三国时代,因为刘备被消灭了,或者成孙权一员将军了。如此,三国鼎立便变成二分天下。这是否说明孔明曾阻碍了历史进程的发展?

我认为,非也。

没有竞争,则没有创造力,没有新的生产力。真正的关键在于当时的曹操还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除了孙权.刘备还有蜀中的刘璋,在当时看来,曹操没有灭蜀的能力,所以,三分天下仍会存在。若当初孔明先生没有出山辅佐刘备,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后来的事情发展:刘备还是一天到晚东躲西藏,曹操在周瑜去世后(或者还没有去世)挥师南下,大败孙权,一统天下。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出山所以才会给予刘备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才会使曹操心有顾忌,没有马上的进攻东吴,给了魏蜀吴三国均等发展,共同备战的机会。所以说,孔明不曾阻碍了历史进程的发展,反而推动了。

再看网上居然又出现了这样的言论:第一点是无赖,然后是劳师远征,得不偿失,此罪最甚;第三点是搞分裂主义。先不说这名网友的居心何在,单说他的勇气我就很是佩服,可是对于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以下对其观点我一一反驳:

首先,也是我最不明白的一点,诸葛亮他怎么无赖了?难道说是辞不达意的缘故?实在是有违常理,不成体统。

其次,第二条. 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这条说的好像挺中肯:可是我们必须先要明白的是孔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伐:中原久经战乱田地荒芜,才使得曹魏没有力量剿灭吴蜀。纵观来看,其实对于蜀汉来说,诸葛亮其实是挑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进行北伐。而诸葛亮当然不会打毫无道理的仗,原因在后出师表中说的很明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是汉室后继正统,曹魏是篡国贼子,二者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打是肯定要打的,那么要打就自然要挑一个好时机喽。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并非是劳师远征,只是后来的得不偿失诸葛亮自己恐怕也是没有预计到的吧。

最后,第三条,很明显搞分裂主义,我想这一点在大家看来提出的恐怕有些滑稽。“分裂主义”,这个词自然不是东汉末年出现的,至少也应该是明清时候了吧。当然,这并不是我们讨论的关键,我们的关键是他到底有没有搞分裂主义。我不知道这个网友是不是把当时的三国看成现在的中国一体来对待了,总之,如果说他搞分裂主义,那么可以断言的是搞分裂主义的人实在是多了去了。所以,诸葛亮并不是在搞分裂主义,而是帮助刘备统一三国,匡复汉室。换句话来说,人家曹操统一中原就是伟业,刘备统一就是搞分裂?实在是无稽之谈。

纵观刘备“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与其说是刘备在选择诸葛亮,不如说是诸葛亮在选择刘备;与其说是在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不如说是在表现诸葛亮的超逸绝伦;与其说是在表现诸葛亮的超逸绝伦,不如说是诸葛亮在自高身价;与其说是诸葛亮在自高身价,不如说是在表现和传递他独立不移的精神特质对此,毛宗岗在该回回评中说:“此篇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孔明虽米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雅;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丁此领略过半矣”。应该说,这个顾请之难,正是日后刘备尊重、信任诸葛亮,从而心甘情愿地赋予他重权的基础,也是君臣之间最终能够建立鱼水关系的前提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保证厂诸葛亮在与人君关系中的独立性,这是他得以放手施展奇谋和韬略的重要条件。

刘备的三顾茅庐不能不说是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但决不是他选择刘备的首要条件。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孙权或是曹操来邀请诸葛亮加盟,那么诸葛亮会不会答应呢?我认为应该是不会的,因为在曹操和孙权的周围已经有了不少的谋臣,所以在东吴和曹魏那里,诸葛亮必然得不到像在刘备那里一样的重用,最多只是一个荀彧似的人物,最后也未必会有一个好下场。所以,知遇之恩只是诸葛亮加盟刘备的一个方面而已,并非是关键性因素,而真正的关键在于刘备的求贤重贤尊才爱才的宽容大度与充分信任,才给予了诸葛亮放手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诸葛亮选择了加入刘备的阵营,帮助刘备匡复汉室,一统三国。

到此,也就可以对诸葛亮的研究告一段落了,这仅仅只是对诸葛亮某一点的研究而已,有些地方的不妥之处纯属个人看法,总的来说孔明为治国之能臣,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