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刘禅到底是不是一个低能儿?(刘禅:智者仁君,投降免战的历史传主)

刘禅:智者仁君,投降免战的历史传主

刘禅可真不是低能儿,可以说他的能力不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才能,也没有坚强的意志,但绝对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君王。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代皇帝,刘备是他的父亲,母亲是甘夫人。

刘禅的命运特别得坎坷,小时候跟随父亲到处流浪,后来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刘禅在一次战乱中跟自己的父亲失散,被拐卖到一家刘姓家庭当儿子,这个家庭对他还算不错,后来知道他的身世将他送回到刘备身边。刘禅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赶上赤壁之战,母亲死于战乱,自己如果不是赵云七进七出出生入死早就追随母亲而去。

蜀汉建立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公元223年登基,在位四十年,是整个三国时代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前期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死后依照诸葛亮的意愿封黄维为大将军主持北伐。后期崇信黄浩,使得蜀汉政权日益衰微,最终被魏国所灭,蜀汉灭亡。

蜀汉灭亡后,他和很多蜀汉大臣被迁移到洛阳居住,因为是第一个主动投降的君主,为了给吴国做表率,就给他封了一个安乐公的爵位,刘禅安享晚年病死在洛阳。

大家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大家都说阿斗是个弱智是个低能儿,为什么呢?首先说他亲近小人远离忠臣,历史上的皇帝都是喜欢说好话,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都有喜欢的小人在身边,所以皇帝身边有几个小人很正常。其次,说刘禅不战就投降是弱者行为,根据当时的情况,虽然蜀国可以选择抗战到底,这样的结果会如何呢?敌军会疯狂报复蜀汉百姓大肆屠杀。在国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投降是最明智的举动。

为什么说他没心没肺,来到洛阳后,司马昭举行宴会招待蜀汉君臣,宴会上跳舞选择的是蜀国的舞蹈,在旁的蜀汉君臣无不落泪,只有刘禅看的是津津有味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舞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好色大叔。后来,司马昭问他思念不思念自己的家乡,阿斗回答说这里有吃有玩的谁还想回去,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

再后来他的一个大臣拉着阿斗的手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你,你就说我的祖坟都在四川想回到四川上坟。第二天,司马昭果然再次问阿斗想不想家,阿斗把那个大臣的话原封不动地说出来,而且还假装挤出几滴眼泪,可惜演技很拙劣,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是在假哭。司马昭于是笑着说这不是刚刚那个谁说的话。阿斗马上说都是谁谁教的。司马昭听了大笑三声,然后不知道是太激动还是有心脏病,当场显示“寿命欠费”四个大字直接挂了,阿斗还一脸无辜的样子愣在那里。阿斗就这样为蜀汉报了仇。

乐不思蜀说的是阿斗没有心肝,那么历史上亡国之君有心肝的都是什么下场呢?吴国亡国之君也来到洛阳,司马昭让他坐在旁边的座位上,然后就告诉他这个座位为他设立已经很久了,吴国之君说我在南面也给你设立一个座位等你很久了,然后吴国那个亡国之君就没有然后了,回到家没多久就暴毙而亡。怎么死的,司马昭没给我说,我也不敢问。

李煜大家都知道,他在亡国后每天都在思念故国,在自己生日那天让人演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故国的感情,宋太宗听说后马上命人给他一杯毒酒让他魂归故里。由此可见,刘禅真是一个影帝,司马昭是什么人——弑君之人,想要让他安心真不容易,可刘禅做到了,还放了大招替蜀汉报了仇。

刘禅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也不是什么弱智,说人家是扶不起的阿斗还真是冤枉人家。刘禅胸襟广阔、对百姓真心实意,投降让四川免于战火。在洛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在司马昭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最终还得以善终,这些都很难得。

刘禅根本不是一个低能儿,反而是一个智者,仁君。

刘禅不是蠢笨之人,而是一个聪明的皇帝

要是哪个后生晚辈不成器,那长辈多半会痛心疾首地骂到:“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阿斗的原型就是刘禅。

说到刘禅,历史上所记录他的事迹相当少,虽说他从公元223后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公42年,可是历书上却很少讲起他执政这段时间的政绩如何。对于他的记录可能最有名的那是那句“乐不思蜀”了,也正因为这句话,大家根据刘禅的小名阿斗,把那些不成器的晚辈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阿斗真得像众人心目中的那样,是一个蠢笨的低能儿吗?

事实上刘禅不但不笨,他还是一个十聪明的人。诸葛亮曾在《与杜微书》中是这样评价刘禅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刘禅不但不是蠢笨之人,还是一个天资仁敏,十分有天赋的人。

那会不会是诸葛亮为安抚民众故意这样说的呢?刘禅在很多事情方面其实也表现出他过人的一面。就拿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来讲吧。其实两人关系还挺尴尬的,虽说刘禅是君,诸葛亮是臣,可事实上诸葛亮一直把刘禅当成小孩来看,天天教他如何为人处事,一副长辈的样子。这要换做别的人可能早就翻脸了,可是刘禅他却一直把诸葛亮当成父亲来对待,因为他知道,诸葛亮在众人心中的位子太重要了,要是他翻脸了,蜀国上下可能又会掀起血雨腥风了。所以他选择隐忍,直到诸葛亮一去世,他立马收回权力,并且改了诸葛亮的丞相制,分为左右丞相互相制衡。

而且刘禅在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就奉劝说:"相父南征,远涉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费神思。"可惜啊,诸葛亮并没有听劝,但事实证明,刘禅的劝说是对的,要是诸葛亮没有着急去北伐,他也不会那么早早归西。 还有,很多人说刘禅幸亏有诸葛亮在辅佐,不然他这皇帝位子会坐不稳,可事实上,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把蜀国管理的相当不错,能在动荡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最后,让刘禅成为笑柄的“乐不思蜀”也是事出有因。他投降后,被俘虏到洛阳,司马昭为了拉拢人心,封了刘禅为安乐公。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了稳住对蜀汉地域的统治,司马昭时时还提防着他呢。那这时如果刘禅表现出很怀念自己蜀国的样子,那么司马昭肯定会害怕刘禅暗中图谋,对自己产生不利,这样司马昭定然会想办法除掉刘禅。所以刘禅只有表现出傻傻地样子,才能让司马昭放下对他的忌惮之心,这样刘禅才能得已善终。

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努力适应环境,让自己活下去的刘禅怎么可能是傻子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