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为什么要“煮”酒论英雄,因为冷吗?(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试探权谋心机)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试探权谋心机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其实就一个原因,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杀了吕布,带着刘备回了许昌,准备让刘备做个称职的属下,但刘备干了件蠢事,他与汉献帝攀了亲戚!

曹操是大雄才大略的人,但心眼也小,对手下极好,但对危险的对手从来不会手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刘备发现攀亲之事不妥,便向曹操要了块菜园,天天看蚂蚁搬家打发日子,虽然曹操没有采纳部下杀刘备以绝后患的想法,但还是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摆了桌酒,哥儿俩今天好好唠唠!

“ 煮酒论英雄”是一个局,试探刘备的野心,曹操的屠刀会不会落下全看刘备的眼色!

曹操对酒还是比较有研究的,诗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这里的“杜康”指酒,而非杜康老爷子喝了曹操酿的酒,夸了曹操两句,此酒甚好,可勘解忧!

煮酒当然得有酒,酒是什么酒?

杜康始作秫酒,资料说这是高梁酒,但肯定不是烧酒,可以称作米酒中的白酒,要知道烧酒是经过蒸馏提炼出来的白酒,而蒸馏酒是在宋代技术成熟,唐代可能已经出现,多位诗人曾在诗中提到“烧酒”。

白居易诗道:"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

在三国,更可能的主流酒应是黄酒,黄酒温后更显可口,酒香浓郁,酒味柔和,温酒中,对人体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挥发掉。

黄酒还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所以我认为三国中喝的酒很大可能是黄酒。

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正符合黄酒饮用习惯。

曹操既然煮酒与刘备论英雄,一句“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明明白白告诉刘备,天下就你我争锋,这酒看你怎么喝法,敬酒还是罚酒?

敬酒

刘备为曹操所用,温酒代表情谊,酒香正浓,温度最好,一杯下去,便是主属关系,从此便无刘皇叔,只有曹操手下臣子刘备!

今日煮酒,煮到最后,只剩一曹大英雄!

罚酒

刘备想自立门户,曹操就将黄酒煮透,寡淡如水,代表曹刘之间的情谊结束,从此各自安好;下次再见,便是生死相搏之时。

今日煮酒,情义断绝,他日马上见真章!

刘备一听,吓得筷子都吓飞了,掩饰过后便下定决心要离去,后刘备前去攻打袁术脱离了曹操掌控。

曹操“煮”酒论英雄实则在考验刘备的野心,等同于把刘备架在火上烤,去留决定友敌,“煮”酒实则煮的是人心!

为什么曹操与刘备是“煮酒”论英雄而不是“喝酒”论英雄?——从酒的历史、酒具的发展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来解答

这个问题问的好,为什么曹操与刘备是“煮酒”论英雄而不是“喝酒”论英雄。这可以从酒的历史和酒具的发展,还有当时的天气条件来说。

酒相传是黄帝手下杜康所发明。从现有文物考古资料来看,到三国时期,酒已经存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那么三国时期的酒是什么样子呢,又该怎么喝呢?

现在我们所喝的白酒,大都为元朝时由蒙古人带到中原的蒸馏酒。蒸馏酒特点:度数高味辛辣。而三国时期,蒸馏酒技术还不成熟或者没有,那时的酒基本上都是低度的果酒或者粮食酒。低度酒杂醇很多,初饮无感,太多之后就会头昏目涨,迎风就到。煮酒能够有效降低杂醇,缓解酒后的头痛。

另外,我们可以看三国时期的酒具样貌。三国时期制陶也已经很发达,但是酒具依然还是青铜的,多为爵、樽等,为三足或者四足。很像缩小了的鼎。鼎这种器材,最早就是用来煮东西吃的大锅。

东汉末年时期,根据现在的气象学家和考古学家验证,那时处于严寒期。淮河还曾经结冰——秦岭淮河是我过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综上所述,那时天气寒冷,酒又是低度酒,煮酒在当时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应该有冷的因素在内。而且我大胆猜测,曹操与刘备所饮之酒应为杜康酒,这酒是曹操的心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