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位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献帝刘协:不愿放弃皇帝位的聪明睿智)

献帝刘协:不愿放弃皇帝位的聪明睿智

再不济也是个皇帝哦,谁愿意主动放弃呢?让给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心,还能放心谁呢?

史料也证明,所有的禅让都没有是自愿的,汉献帝也不会主动把帝位让出来的。

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睿率领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何为“献”?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

汉献帝的聪明睿智表现在哪里呢?是主动把帝位禅让给曹丕吗?还是审时度势,没有耍过多的花招呢?不得而知。

还是顺着献帝一生的踪迹,看一下他对皇帝位的眷恋吧。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张让、段珪等杀死,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等带兵杀入宫中。张让、段珪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仓惶之间遇到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而来。小皇帝刘辩吓得哆哆嗦嗦,口不能言。

年仅九岁的刘协挺身而出,大声呵斥董卓,吓得董卓赶紧磕头请安。

回到京城以后,董卓认为刘协这小孩还不错,就废掉了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

之后,刘协经历了被董卓挟持西迁长安,董卓被杀,王允专政,李傕、郭祀把持朝政,艰难东归洛阳,曹操奉迎天子都许昌等一系列磨难。在整个过程中,刘协就是一个傀儡,像木偶一样被权臣们弄来弄去。但无论多么艰难,献帝都没有想到把皇帝位让出去,直接撂挑子不干啦。

建安五年(200年),车骑将军董承假衣带诏联络刘备等人,要除掉曹操。没有史料记载这事与刘协是否有直接的关系,但起码说明此时的刘协还不想把帝位让给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的所有礼仪行事,俨然已经是皇帝的派头。

群臣都劝曹操再进一步,直接自己干皇帝得啦,但曹操还扭扭捏捏地说要做周公。

被称作聪明睿智的刘协还看不出端倪来,曹操是等着你刘协禅位呢。可刘协就不说这话,还舍不得这个位子,虽说是个傀儡,但毕竟名义上还是个皇帝。

想想看,刘协舍不得把皇帝让给曹操,岂能舍得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吗?曹丕何德何能比他老子的脸还大哦。

没有这个道理啊。

如果献帝刘协三番五次要禅让给曹操,曹操就是不接受。等曹操病逝后,刘协再次禅让给曹丕,那就是另一回事啦。

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献帝刘协有禅让曹操的意思,也就说明献帝不会主动禅位给曹丕。刘协并不一定留恋这个如坐针毡的位子,但他顾虑性命安危。

或许刘协认为在这个位置上更为安稳一些吧。

令刘协没有想到的是禅位后还能够寿终正寝,早知如此还不如早一步把帝位让出来呢。

但无论如何,献帝是不会主动自愿禅让的,这个没有疑议。

至于曹丕的妹妹、曹皇后不肯把玉玺交出来,赌气摔坏,而且赌咒曹氏子孙不得善终之类的话,只能说明曹皇后个人意见,没有史料记载就不能代表献帝。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献帝禅让是出于被迫的,如果他是自愿的话,曹皇后也不至于反应如此强烈,何况是把皇位禅让给娘家人,还是亲兄弟。

由此看来,虽然是个石头疙瘩,男人只想抓在自己手里,女人只想让自己老公掌握。除此之外,谁也不能动最好。

曹丕的登基与汉献帝的禅让是相互需要的政治博弈

“皇帝之间的禅让,怎能说是被迫的”,汉献帝哭着说。

汉献帝的禅让是否自愿不重要,重要的是曹丕需要这个王位,需要让他禅位。

曹操死后,曹魏集团需要一个领导人来凝聚内部,而新领导人也需要威望来得到各方的认可,威望从何而来呢?

曹操是打出来的威望,历经多年,征战四方,自己拉起一支队伍,自然对曹操比较信服。而曹丕的选择则要简单许多,废除汉献帝,自己做皇帝,以建立自己的威望。

在献帝禅让这件事上,罗贯中写的够精彩了,我们来梳理一下。

华歆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

帝闻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虽然我这个皇帝没有实权,但我也想争取一下呀!这乱世之中,被废除的话可没好下场。)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

华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

帝曰:“谁敢弑朕耶?”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

(明面上弑君肯定不会,但谁都不能保证意外发生,历朝突然暴毙的皇帝可不少。)

帝颤栗不已。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贾诩曰:“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

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

禅让可是场大戏,献帝的戏演完了,曹丕的戏要开始了。

接着是便是曹丕痛哭流涕的推辞,按照惯例还要推迟三次,此时献帝的内心肯定在大骂,但还要笑嘻嘻面对。

成功后的曹丕,洋洋得意的说出了: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的大实话。

当时的那种环境,献帝基本没什么选择,汉朝的灭亡已是注定,他没有必要以命相博,老老实实退位,还可以安享晚年。

禅让是场政治博弈,献帝手中握有一定力量的政治力量,但这个力量不足以帮助他彻底战胜曹丕,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各退一步。

多年的经历让献帝的选择更有理性,使他不会像曹操的后代曹髦那样,提着剑,带着几十个随从去讨伐曹丕。

和平禅让对曹丕来说也很重要。

历史上权臣很多,但成功取代帝位的却并不多见,且大都付出了极大的政治成本。

假如献帝要以性命相搏,要拿剑亲自斩曹丕狗头,那曹丕就只能把献帝杀了,这样一来,短时间内曹丕绝对称不了帝了。

光是处理弑君造成的政治动荡就已经焦头烂额,更何况献帝一死,曹丕根本没有任何借口继承帝位,只能赶紧找个刘家子孙来充数,如果新君比较听话,也得缓冲一段时间才能上演禅让的好戏。

所以说,献帝的禅让是否自愿不重要,汉献帝怎么想不重要。

重要的是曹丕需要这个皇位,需要和平不流血的完成朝代的更换,那么献帝的禅让,就变成了他的自愿。

而且,政治上的事情,哪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