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

确实,现在的1万元的购买力确实不大了,也仅仅是一个农村老人半年多的生活费。但是在80年代,农民们要想赚这1万元,一个家庭需要付出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实现。

不得不说,现在的“万元户”已经成为过去式,也成为了贫困的代表。而动辄存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家庭,却成了80年代的“万元户”。

而随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今天,因此有问题来了:现在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呢?你超过了吗?李子来说一下:

至于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

1980-2020,40年间,货币通胀超1000倍。

也就是说,从货币发行量角度来看,80年代的万元户 = 2020年的千万大户。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背后,印钞能力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超218万亿元,而这个数字在1980年,仅有0.184万亿,短短40年,增长1188倍。

所以,按照货币总数来看,1980年的万元户,到了2021年,至少得坐拥千万了。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财富早已经经过数次重新分配,如今的千万户,早已不是当初的万元户了。

而大多数过来人,除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以外,更多的是对于通货膨胀的重新认知,对于物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房价上涨的新认知。

货币超发是非常恐怖的,但货币超发背后的财富机遇,是我们应该去牢牢把握的。

我们要庆幸,现如今还没有出现彻底的阶级固化,还有很多行业享受着超发货币的红利,一旦出现经济滞胀,或者是通货紧缩,那么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就更少了。

至于通货膨胀问题,不管你想与不想,都是要去面对的,至于货币通胀和物价通胀,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货币印发是一把双刃剑,总有人把握住了机会“抢”到了钱,也一定有人的财富会被动稀释,找对方式很重要。

物价涨幅变化

我们先看看物价这40年的变化。

1980年,大米的价格大概在0.15元/斤,2020年,大米的价格在3元/斤,涨幅约20倍。

1980年,猪肉的价格大概在0.8元/斤,2020年,猪肉的价格在16元/斤,涨幅约20倍。

1980年,蔬菜的价格在0.03-0.05元/斤,2020年,蔬菜的价格在3-5元/斤,涨幅约100倍。

单从吃这方面来看,物价的总体涨幅并不是特别大,至少相比货币总量1000倍的增长来说,并不夸张。

所以,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基本上是完全真实有效的。

如果按照人均货币持有量涨幅1000倍,物价平均涨幅在30-50倍来计算,总体的生活质量应该有了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居民人均的财富增长还是相对比较可观的。

物价总体的上涨,或者说生活成本的上涨,仍然在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内。

所以,别去抱怨什么菜价贵了,总体来说,衣食住行的价格上涨,远低于货币的增发量。

大众阶级总体的生活水平,其实是上升的,吃不上饭饿肚子的情况,正越来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超发给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也是符合经济增长的。

工资收入变化

再看看工资收入的变化,总体的上涨幅度也是非常惊人的。

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762元。

199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2140元。

200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9371元。

201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37147元。

202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97379元。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其实很合理,因为工资就是被平均的。

一个年收入三五百万的人,可以抵上百个年收入三万、五万的人。

是因为阶级的存在,导致了底层的人工资收入涨幅可能只有几十倍,而顶层的人,可能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从总的数据来看,在这40年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累计增长了128倍,相比物价更高一些,但比起1000多倍的货币发行量,差距依然非常大。

所以,当你感觉靠工资买不起房子的时候,这个感觉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收入的增长,是用来匹配生活开支的,而不是用来匹配资产的。

资产的价格上涨,才是用来匹配货币的,这是底层逻辑。

而底层逻辑,才是导致很多万元户,却没有成为现在的千万户的原因。

楼市的价格变化

生活水平在上涨,工资收入在增长,但很多人却并不觉得自己过得好。

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货币超发引起了一类资产的暴涨,那就是房价。

那么多大类资产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通货膨胀相差无几,唯独房价平地而起,占据了非常大一部分的居民财富比重。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说到资产,必然提到房价。

如果按照货币体量来看,就更是夸张了。

当下中国的广义货币M2,2020年是218万亿,2021年预计是240万亿,但房地产的总市值预估超过400万亿。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把房子卖掉变现,这个市场上的钱,远远不够买下这么多房子。

正因如此,很多人才会觉得自己的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

其实,大部分资产的价格增长,并没有房价那么夸张,而房地产蓄水池,确实已经透支了整体资产增值的空间。

而80年代的万元户,但凡在历史长河中,配置了房产这一类资产,基本上都能跑赢货币增长,达到千万的量级,而如果没有配置房产,那基本上就很难达标。

这就是货币超发带来的财富再分配。

按照原定经济计划,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鼓励的是实体创业,让企业家先走上致富的道路。

而增发的货币,主要是用来提升整个市场的生产力。

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于是采取了货币宽松的刺激计划,导致了财富再次分配。

大量超发的钱,不断涌入房地产市场,最终推高了房价。

原本,拉动房地产经济,是因为房地产产业链最大,能带动的实体企业最多。

毫无规划、但求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目标,加上市场上投机的热钱大肆炒作,还有银行轻松放贷的助长,导致房价失控般的迅速飙升,“掠夺”普通大众的财富。

这直接导致了一大批人,通过房产拥有了纸面财富,整体财富量级几乎是十倍的增长。

你可以说这是资产的魅力,也可以说是资产的残忍之处,因为对于那部分还没有资产配置意识的人来说,这个风口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有一些人可能会反驳,房子的价格,并没有涨幅那么大。

从1994年左右,开始推出商品房,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涨幅,也就在10-20倍,远没有货币增长的速度快。

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建筑业的发展,高楼平地而起。

说白了,原本都是6层以内的小矮房,有了电梯后,几十层的房子随处可见。

这几十年,房产市场的总体量其实是倍增的,然后再叠加房价的增长,房产总规模也就飙升了几十倍,达到了400多万亿。

北京、上海、深圳,可以说是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千万户,丝毫不稀奇。

虽说房子没法大量变现,但这些一线城市的流动性,还是相对较好的,资产折现率还是非常高的。

而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即便收入非常不错,也就成了一代房奴。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状,买房早几年,少奋斗十年二十年,晚了几年,可能就要多奋斗十年二十年。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产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和鼓吹房价涨跌,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要做的是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不是在那边去争论一个资产现在的价格合理不合理。

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

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找到下一个可以保护财富的资产,让财富尽量能够跨越时间周期,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关于资产配置

普通人该如何配置资产,去穿越时间周期,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论是80年代的万元户,还是90年代的百万户,很多都被时代的洪流淘汰,阶级甚至不断地往下层掉。

就好像80年代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把1万元存进银行,当时有8年期存款,8年后可以拿回1.72万元,单利高达9%。

但即便如此,即便按照单利9%,40年存5次,1万元,也只能增长到15万元,都没跑赢20倍的物价涨幅。

简单地说,靠存银行去维持货币的购买力,是绝对不现实的,只能通过资产配置。

而资产配置本身,并不是让你去购买单一资产,毕竟房产致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绝大多数押宝一类资产,企图达到跨越阶级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

我们最常规的去把钱存银行,作为底层的资产配置,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这部分的比例不能太高,建议不要超过20%。

从资产配置的原则来说,分散风险是首要逻辑,其次才是稳定增长。

所以,资产配比的划分,其实非常的重要。

当然,不同年龄段,配置的资产形式会因为当下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情况也会做一些调整。

但总体来说,资产配置还是会有比较标准的大众公式,去套用的。

如果抛开用于居住的房产不论,那么财富中20%是绝对安全,40%是相对安全,40%是相对高收益,是最合理的。

关于绝对安全,就不再做过多阐述,银行的存款、国债、保险,这一类都属于绝对安全的资产。

这部分资产保护了财富的底层,确保了不会因为什么大的危机导致没钱可用的情况。

而相对安全的资产,主要是房产、黄金、包括一些高信用背书的债券,以及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部分稳定的实体资产,加上中低风险的金融资产,确保了财富总体的稳定性。

60%的资产相对安全,可以说是确保了财富总体的安全度,而60%这个数字,我们又叫做生活品质替代率。

简单地说,当一个人的财富量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开销是相对固定的,和资产会存在一个差额,而60%这个数字,代表这部分资产就足够他维持当下的生活品质了。

那么,剩下的40%,就会被用于投资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向。

这40%中,四分之一,也就是10%,最好是用于投资机会型配置。

所谓的机会型配置,指的是有以小博大的空间,但也有可能满盘皆输,分文不剩。

诸如比特币这个类型的资产,就属于机会型的资产,在价格很低的时候,价值不清晰,未来能值多少也是未知数。

同样的还有一些初创企业的股权,企业一旦成长起来,潜力无限,但很有可能也是竹篮打水,企业就这么黄了。

这部分的资产,需要做投资,但一定要控制比例,寻找10倍以上的投资机会,以小博大。

剩下的四分之三,也就是30%,用于投资权益类资产,以优质的股票为主。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股票,又想骗我去炒股亏钱,当韭菜。

其实,你从经济发展和货币超发这一条路径去想,一定是有很多的行业,很多的企业吃到红利的。

而这部分企业能够和你产生关系的方式,就是股票了。

之前提到过,货币超发是一次机会,是财富再分配,而财富都进入了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兜里,而你能参与到分一杯羹的,就是拥有这部分企业的股权,也就是股票。

但也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让投资者赚到钱的,所以一定要去寻找优质的企业。

不要迷信炒股就是去炒价格,踏踏实实的去把钱分散的投资到一些你看好的行业和企业里,安安稳稳的赚点踏实的钱。

实再没有投资眼光,就去找一些历史业绩不错的头部基金,让基金经理去给你操这份心。

其实,权益类资产出现波动很正常,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还是稳步向上,至少能跑出一定收益的。

原因是货币超发,一大部分是流入实体经济,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另一部分是流入二级市场,助推了股价的上涨。

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消费概念,都是绝对受益于货币超发的。

资产配置的理念一定要有,因为未来市场经济发展增速在放缓,单一赛道的投资机会会越来越少,而且幅度也会越来越小,不可能再找出一个像房地产这样的品类,去充当如此大规模资金的蓄水池了。

所以,未来几十年,大概率都是资产配置的时代,都有需要我们去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财富。

从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来看,最近5年已经下滑到了个位数,也就是说,财富增长如果能够达到8-10%,就能跑赢货币通胀,穿越时间了。

8-10%这个目标,虽说也不容易,但也不是特别难,还是很有机会的。

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

从生活品质角度来看,收入增长>物价上涨。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资产增长>收入增长。

这两句话,一定要牢记。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存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但如果想要在财富量级上有所突破,那就必须得配置资产,用资产增值来抵御货币超发。

当然,人生还有一条路,是可以直接逆袭的,那就是勤劳奋斗,并且靠知识去跨越阶层。

不论是创业成功,还是做一个顶级的“打工仔”,只要你比别人优秀,一样可以聚拢财富。

大部分超发的货币,还是流向了新兴领域,不论是互联网、新能源、高端制造,基本上都是享受到时代红利的,也是致富了一大批的人,改变了阶级。

即便抛开房产价值不算,还是有一大批人靠自己的真才实干,成为一个千万户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把握呢?

与其成天抱怨货币超发,不如抓住时代赋予的财富机遇,进入钱多的领域去赚钱。

与时俱进的赚钱能力,是另一条穿越时间的保值路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