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送的袈裟唐僧为何轻易不敢穿(唐僧为什么不愿意将袈裟展示给别人看)
这袈裟,唐僧不是不穿。
在唐僧西行取经之前,曾经获得观音菩萨送予的两件至宝,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西行路上,九环锡杖唐僧拿的倒是寸不离手,为何不见他穿上观音菩萨送的袈裟呢?
首先,这件袈裟是佛界的宝贝,如来直接授意观音菩萨送予唐僧的,(原著第八回: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为何说此件袈裟是佛界的宝贝呢?
这在原著第十二回中有所描写:“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唐僧之所以在西行取经路上不穿这件袈裟,主要是对佛的一种敬仰,同时也是对如来和观音菩萨的一种无比崇高的敬意。
其次,在原著第十二回中还写到了穿此袈裟的好处:“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穿此袈裟既然有如此好处,唐僧西去取经路上为何不穿上呢? 因为唐僧深知珍奇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否则必生枝节的道理。这在原著第十六回中写的很清楚,三藏道:“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果不其然,这也应验了唐僧所说的话,袈裟先是落到了观音院方丈金池长老手中,并与徒子徒孙施计险些烧死了唐僧,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袈裟没有得到,害的自己被房梁木棍活活砸死,为黑风山上的一头黑熊精做了嫁衣,让他如鱼得水,盗了此袈裟。终得观音菩萨解救,夺回了袈裟,送还唐僧。
所以说,这件宝贝袈裟是绝不可以随便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贪婪奸伪之人面前拿出招摇,否则必生枝节,一则延误了取经行程,二则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唐僧为了尽快完成取经大业,所以西行取经路上才不穿这件袈裟的,除非是特殊情况。 最后还有一个直观的原因,那就是唐僧授了观音菩萨之意。这在原著第十二回中有所交待:“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
吴承恩在写作时,对于这件重要的道具,应该不至于前面大肆夸耀功效,后面转头就得了失忆症。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以下原因(下面分析基于原版书籍):
1、袈裟的作用是个噱头,严重怀疑这袈裟就是个诱饵,目的是打消唐僧的畏难情绪,通过宣扬袈裟的来历和功效,先给他服下一颗定心丸,让他相信一旦有难,就会有漫天神佛前来解救,断不至于取经途中丢掉性命。
再品品菩萨送袈裟时的殷切叮咛:“闲时折迭,遇圣才穿”。“圣”都遇上了,还怕妖魔鬼怪来侵害吗?不遇“圣”时又要折叠起来,那这袈裟的神通岂不是永远没有用武之地?想想这番叮嘱,实在是意味深长。
2、如果袈裟的功效真那么好,唐僧只要披上它,就能不遇虎狼,神仙随叫随到,那取经路除了辛苦一些,还称得上什么困难?只要情况不对,取出袈裟穿上身就是了嘛,哪还用得着四个徒弟辛辛苦苦地驮着他、护着他,随时随地担心他被妖怪抓走?
3、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虽然《西游记》里唐僧胆小耳软,动不动就哭唧唧,但他取经的心志极其坚定,从来不投机取巧。即使怀疑袈裟没有消灾解难的功效,他也不会停下取经的脚步。再说以他一心向佛的赤诚心性,估计连怀疑的念头都不会有。菩萨吩咐遇圣再穿,他就真的把袈裟带到了灵山才穿出来。反正途中也有徒弟们的保护,袈裟的功效灵验与否,对他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