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唐僧的最终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是怎么圆寂的(在佛教中,高僧大德一般不说死,而是圆寂)。

《西游记》中的唐僧因被封为佛,不会死

如果是问《西游记》里面的唐三藏,那肯定是没有死的。

根据《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的记载,唐僧是被如来封为了“旃檀功德佛”、“正果了本位”,随后留在了如来佛的身边。(小说与电视剧完全不同。在电视剧中,唐僧是留在长安讲经说法。其实,在小说中,唐僧把经文送回长安之后,就被八大金刚带回了灵山)。

《西游记》中的唐僧,前世原本是如来佛的徒弟,金蝉子,因为不听如来说法,生出了轻慢之心,才被如来贬到东土。取经之后,功德圆满,肯定留在如来身边,长生不老。因此,就不存在死亡之说。

真实的玄奘晚年并不舒心,回到长安之后经受了一连串打击

那么,真实的玄奘法师究竟是怎么圆寂的呢?

我们很多人受到《西游记》的影响,肯定认为玄奘法师一生光明磊落,作为高僧大德,晚年一定是顺利圆寂的。

但其实根据由玄奘弟子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晚年并不愉快,发生的几件事直接导致玄奘内心凄苦不已,也直接促使玄奘圆寂的。

那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话说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偷渡出关,西行求法,历经种种艰辛,终于在贞观五年(631年)到达印度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并在那里学习了5年之后,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学成归国。

在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43岁的时候,带着大量梵文经书回到长安,受到太宗李世民的热情迎接。随后,玄奘就被安排到了弘福寺,与许多僧人一起,开始了晚年的译经生涯。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46岁,慈恩寺落成,玄奘成为住持,开始在那里继续翻译佛经。

不过,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奘开始接接二连三受到打击。

第一个打击是唐太宗的去世。

唐朝虽然笃信道教,把道教当成是国家宗教,但是太宗李世民却对佛教也非常倾心。玄奘回国之后,太宗经常与其攀谈,甚至想让玄奘参与政治,辅佐自己,不过被玄奘拒绝。

玄奘翻译佛经,也是太宗出面,由政府出资支持,供养这些僧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去世,享年五十三岁。由此,大力支持玄奘的帝王不在了。或许是玄奘觉得,新皇帝也许不再关心佛经翻译工作,随时有可能不再支持他们;也或许是玄奘看到太宗去世,深受震动,觉得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

所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自此之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从那个时候开始,玄奘一门心思开始了翻译,每天制定计划,做不完就不睡觉。

大量的翻译工作,开始逐渐损害玄奘的身体。

第二件事是玄奘晚年最看重的弟子辩机和太宗女儿高阳公主私通。

事发之后,辩机直接被腰斩。

这件事对玄奘打击更大,或许玄奘觉得,自己晚年不再有衣钵传人。

第三件事则是一场牵涉政治的论争。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玄奘五十六岁。

此时的玄奘,已经翻译了多部经典佛经,玄奘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有了大批的信徒,就连日本、朝鲜、西域的僧人都来长安拜见玄奘。

于是,有人看不惯了。一位名叫吕才的文人,写了一部书,批驳玄奘翻译的两本逻辑(因明)学著作《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门理论》。

表面上是批判佛教的逻辑学著作,背后则是认为,玄奘的影响太大,很多人因为玄奘开始信仰佛教,这导致国家僧侣地位增高,人数增多,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高宗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没有支持玄奘,而是下令,让玄奘与吕才进行辩论。玄奘此时应该也预感到,高宗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

第四件事则是玄奘晚年的一个“污点”。

有一位印度僧人福生,带来了一千五百余部佛经来到长安,也打算将其翻译为汉文。

结果,这名福生遭到了玄奘的压制,或许也可能是玄奘的弟子和信徒对他进行压制,导致福生被迫离开长安,最后死在了南方瘴气之地,而他带来的梵文佛经,也被玄奘拿走。

这件事后来被传开,对玄奘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也让他内心很痛苦。

第五件事则是玄奘曾经给高宗上了两道奏章,全被高宗驳回。

玄奘建议高宗,希望可以改变“先道后佛”的宗教政策,把佛教排到道教前面。但是,唐朝立国根本是道教,于是高宗直接将这个建议驳回了。

第二个则是希望高宗废除僧尼犯法与百姓同罪的法律条文,给予僧尼“治外法权”。这一条同样也被高宗驳回。

玄奘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再受皇帝信任,于是内心更加不安。

玄奘晚年旧病发作,开始受到高宗猜疑

显庆元年(656年),在这两道奏章被驳回不久,玄奘西行求法,翻越雪山时染上的疾病开始发作。随后,玄奘跟高宗要求,自己想离开长安,去嵩山少林寺闭门翻译佛经。结果,高宗就连这个建议都不允许,亲自给他回信,让他不许去!我们推测,高宗是害怕玄奘离开长安,玄奘的弟子和信徒太多,脱离控制,万一造反的话,高宗很难对付。

这件事让玄奘内心更加痛苦。这一年十一月,玄奘再次发病,身体日渐虚弱,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玄奘的最后时刻,从意识到命不久矣到陷入昏迷

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六十五岁。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命不久矣。他甚至跟弟子们说,如果我“无常”(即圆寂)之后,你们办葬礼的时候,一定要节俭,使用最简单的礼仪。

正月初三,玄奘的弟子恳请玄奘翻译《大宝积经》,但玄奘却说这部经体量太大,我“死期已至”,已经没有精力翻译了。此后,玄奘彻底停止了他将近20年的译经工作。

正月初八,玄奘的一位弟子,突然梦到一座佛塔倒塌。玄奘说“此是吾灭谢之征”,也就是说这是自己圆寂的征兆。

转天,玄奘突然在屋子后面的小水沟摔了一下,虽然只是脚上擦破了点皮,但引起了玄奘的病情急转直下。

到了正月十六,玄奘陷入了昏迷状态,口里不停的说:“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转天,玄奘又梦见自己的屋子里,出现了佛教里极乐世界的景象:成百上千的人,身着锦绣服装,不停的穿梭,屋子后面布满了金幡、旗帜,林间有各种各样的音乐,门外有华丽的车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玄奘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正月二十四,玄奘开始了“回光返照”,此时,他说出了最后的一段话。大意是:我自己的身体是不洁净的,我已经厌恶了这个肉身。我在人间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我愿把我的福德回向给有情众生。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到弥勒菩萨身边,获得最高的智慧。

说完这段话之后,玄奘就不再说话了,只是不停的口诵佛经。

二月初四夜晚,玄奘右手支撑头部,左手放在左腿上,右胁而卧,准备圆寂。

二月初五晚上,有弟子问玄奘:“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玄奘回答:“得生”。

说完之后,玄奘圆寂。一代高僧玄奘,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62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