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光绪皇帝死因:慈禧毒死、袁世凯贿赂、太监阴谋或病亡?)

光绪皇帝死因:慈禧毒死、袁世凯贿赂、太监阴谋或病亡?

光绪皇帝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慈禧知道自已即将归西天,不愿意在她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帝。

主要依据有清末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

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当时最有权势、又严密控制光绪帝的、最好下毒、最可能下毒的人。

第二种:袁世凯见慈禧一病难起,怕慈禧死后,光绪掌握实权,报复自已在戊戌变法出卖皇帝的行为,于是贿赂宫廷宦官,用剧毒药物害死光绪帝。

这种说法最有权威的依据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说法,溥仪说:“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

第三种:太监李莲英得悉光绪帝的日记中载有西太后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的消息,与慈禧一起阴谋将毒药投入光绪帝的食物中致使光绪帝中毒身亡。

第四种:这几年来有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推断是光绪帝因为严重肺结核病加上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的。

第五种:光绪帝有严重的肾亏,加上光绪帝从小身体虚弱,从几岁起就受慈禧的压制,长期处在紧张之中,后来又在做皇帝时更是经历一连串的挫折和打击,病情逐渐加重,引起一系列呼吸道、消化道、等并发病症,最后病亡。这一说法主要依据是光绪生前的病历和光绪生前自已的一段回忆。

扩展资料:清宫医案的确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慈禧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精神彻底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无法康复。

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见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致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是慈禧置光绪于死地,则又并非全无道理。

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的十年漫长岁月中,他一方面悲观失望,前途渺茫,一方面又日夕担心受怕,心情紧张,生活上更无人细心照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恶化,终至不治。不过,无论光绪究竟死于何因,都与他在清廷遭受的控制与打击,在精神与意志上受到的压制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拆散有着直接的联系。真可谓,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

其实,这也就是他多病缠身的根源。

因此可以认为,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如果说光绪入宫为帝,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北醇王爱新觉罗·载湉死于砒霜中毒,专家确认

爱新觉罗·载湉(tián)(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出生于北京醇王府,醇亲王奕譞(xuān)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

载湉1875年1月被立为皇帝,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载湉驾崩,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是怎么死得呢?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逝世。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政敌、操纵晚清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了,终年七十四岁。

一个年富力强,一个风烛残年,为什么在20小时内先后去世呢?这种巧合让中外都感到震惊,也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人们普遍认为,三十八岁的光绪死在七十四岁的慈禧前面,前后相差不到一天,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因为慈禧怕自己死了光绪东山再起,重新实行维新变法,被慈禧谋害致死的说法由此产生。

但根据宫中传闻,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光绪帝生病以来,慈禧对待光绪帝的态度跟以前相比要好很多。从前,光绪帝给慈禧请安,有时候要跪上一两个小时。后来光绪帝生病,慈禧就吩咐太监,皇帝请安不要让他在外久候。上朝时,光绪帝要跪迎慈禧,也免了。慈禧生日那天,光绪帝说他自己身体虚弱,恐不能过来磕头请安。慈禧一向重视自己生日,像甲午战争时那么重大的国事,慈禧都不愿耽误自己过生日,可这次光绪帝说不能过来了,慈禧听了反而说:“保重身体要紧,病好比叩头重要得多。”这样看,慈禧在光绪帝生病时,对光绪帝还是很关心的。慈禧要害死光绪帝,应该不太可能。

还有末代皇帝溥仪也说过,慈禧害死光绪帝虽也有这种可能,但他认为:慈禧在宣布他继位的那天,也就是光绪帝死那天,是没想到自己会在一天内也死。因为在宣布光绪帝死后的两个小时,慈禧发懿旨任命载沣为摄政王时还说过:“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遵照我的训示才能施行。”也就是说,摄政王必须一切听命于慈禧,这就证明慈禧根本不认为她很快就死而抢先下手。此外,据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慈禧死前的医药档案,慈禧其实得的是慢性病,病情是逐步加重的,在光绪帝病危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凶险的症状,所以慈禧不可能因为担心自己先死而抢先下手。

随着学术界对档案报刊资料的研究,光绪帝“自然死亡说”似乎成了主流。

主要依据当年的医生为光绪帝看病的病历和光绪帝本人对病情的口述。光绪帝从小被慈禧养在宫中,其他人不能够接近,只有慈禧可以亲近。但是慈禧的事情太多,对光绪帝的生活照顾不是很周到。

有太监回忆说,光绪帝每天三餐,饭菜有几十种,摆满了整整一桌,可是离光绪帝远一点的菜,连续好多天都不换的,大多数已经腐烂了;靠近光绪帝的,虽没有烂,但也不新鲜,都是反复加热的,也不好吃。

光绪帝要加菜,御膳房必须告知慈禧。因慈禧不知道光绪帝饭菜的具体情况,故责备他铺张浪费,这样光绪帝从小就挨饿。因为这样,光绪帝自幼身体很弱。

光绪帝在37岁的自述中说,自己已经遗精近二十年,耳鸣也近十年了,腰酸背痛,稍稍遇到风寒必定头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脉案”记载,光绪帝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他好像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肺结核及血液系统的毛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春天,他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御医也束手无策了。

慈禧下诏征集江苏名医陈秉钧、曹元恒等进京为光绪帝看病。紧接着又向全国各地广征名医,并且要求速速贡上药材。

三月初九日,曹元恒在医案当中写道: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已经无药可救。所以他只开了一些调理药。

五月初十日,陈秉钧在“脉案”里写,“调理多时,没有—点疗效”。光绪帝对自己的病情日益加重也非常着急,他曾经斥责御医无能,说他们敷衍了事。

进到十月中旬,光绪帝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危险症状。杜钟骏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天,必有危险。”二十日,光绪帝眼皮微睁,很难睁开,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地颤抖。当天夜里,他就进入弥留状态,神志不清。二十一日中午,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着嘴倒吸气;到了傍晚,气绝身亡。

我们从现代医学来看,光绪帝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这些病症长期慢性发作,导致他的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心肺功能的衰竭。

可见,光绪帝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死亡。

另外,当时《申报》对光绪帝的病情也很关注,连续报道三十多次,并且多次刊出医生的“脉案”,包括御医在内的脉搏记录,以及服用的药方。表明光绪帝从这一年夏天起,病情是逐渐加重的。所以这样看来,光绪帝的死应该是属于正常病死。

但到百年后,中国官方以现代法医手法检验,证实光绪皇帝是死于砒霜中毒。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

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

专家发现,光绪的衣领及头发上均沾染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

一般人服用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身亡,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光绪的死因大白于天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