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观点一
诸葛亮火烧魏军30万大军,怕是有夸大之词。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第三把火,火烧赤壁。
前两把火确实是诸葛亮放的。但这第三把火,其实是周瑜放的,诸葛亮只是借了点东风,他俩一个扇风,一个点火,一个是主犯,一个是从犯。
火烧博望坡,算是诸葛亮的首秀。
刘备把孔明从卧龙岗请来之后,奉若上宾,食则同桌,睡则同榻。张飞和关羽看着不爽,本来他们仨兄弟是睡一张床的,这下又来了个小鲜肉,四个人睡一张床,睡觉翻个身都很难啊!
而且孔明细皮嫩肉的,嘴上没毛,办事能牢靠吗?这厮还整天摇着把破蒲扇,这大冬天的,装哪门子蒜啊?不仅如此,还自吹自擂,什么才比管仲乐毅。关羽和张飞看孔明那嘚瑟样,气不打一处来!他俩巴不得孔明出糗后卷铺盖滚蛋!
孔明也看出来了,关羽和张飞吃醋了,要不露出点真才实学,是没法继续在这混了!
机会自己就来了!
曹军过来打刘备了!领兵这位是夏侯惇,谁是夏侯惇?就是后来吃自己眼珠子的那位,想想恶心到不行。这厮武功一般,智谋一般,但却很会逞能,向曹操打包票说,如果不割孔明的头,就割自己的头。说罢,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而来!
刘备正在纳鞋底呢,忽听关羽和张飞来报,夏侯惇引兵十万杀过来了,吓了一大跳,慌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这就要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家眷逃跑。关羽劝他说:“大哥,着啥急啊,曹军离这还有百把里路呢,这孔明不是挺能的吗?这次派他上场,试试他是不是吹大牛?”
刘备一拍脑袋,笑道:“我正忙着纳鞋底呢,竟把这茬忘了,我这逃跑习惯了,跑顺腿了,二位贤弟见笑了,快把孔明请来。”
片刻过后,孔明来了,看到刘备还在纳鞋底,劝道:“我说备哥,咱有点出息行不行,你整天像个娘们似的,缝缝补补的,以后怎么跟你混啊!”这边张飞火了,这就要揍孔明,大喝道:“你咋和大哥说话呢,谁还没点嗜好啊,纳鞋底怎么了?碍你啥事了?你小子知道我有啥爱好吗?我爱好用鞭子抽人!”
这边张飞抽出鞭子,作势要打,刘备连忙拦住,大喝道:“都住手,咱们是一家人,我今天正式宣布,打今个起,我戒了纳鞋底,二弟,你的臭脾气也得改改了,你们两个都要听孔明的,他可是我们花高价请来的上宾!”
孔明强压怒火,故作平静,他是个明白人,他就是个打工仔,一个月就这么点钱,虽然约定了年终奖,但是要是达不到既定目标,是要扣奖金的啊!人家三兄弟才是正主,我得顺着他们!这次说什么也得争口气了!
于是孔明开始布阵了,如此如此,张飞、关羽和赵云各领了一个锦囊而去,不到地方还不让拆开,三个人都兀自怀疑,这玩意怎么感觉特没谱啊。张飞更窝火,寻思着:“这次就按你的来,要是失败了,你小子就滚蛋吧!”
孔明放了第一把火,烧的曹军尸横遍野,大败而归,蜀军斩获无数。刘备喜不自禁,这钱没白花啊,一分钱一分货,孔明真神人也!张飞和关羽也对孔明刮目相看,这小子,果真有两把刷子,嘴上没毛,办事还挺牢!
这边夏侯惇,带着残兵盛勇,灰头土脸的回去了,没带回来孔明的头不说,自己的头也不舍得砍,曹操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就饶了他一回,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生吃眼睛的戏份了!
孔明这次终于长了脸了,心情很好,年终奖可以拿到了!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
本来刘表要把荆州让给刘备的,刘备脸皮太薄,心里很想要,嘴上却说不要。刘备太磨叽,诸葛亮都看不过去了,可他也没有办法,领导好面子啊。于是诸葛亮恰到好处地吹捧了刘备一把,夸他“真乃仁义之主也!”
这边曹操亲自带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这次准备把刘表刘备一窝端,刘表还没等曹操到就一命呜呼了,就刘备形单影只了!
刘备心惊担颤,他只有一万军马,曹操有五十万,硬碰硬等于送死。还得使出看家本领,那就是逃跑,但逃跑也得有路线啊,于是向孔明商议逃跑路线。
孔明说:“新野肯定不能留了,咱们逃往樊城吧,我火还没玩过瘾,我再放一把火。”于是在新野城中发布通告“看得上刘皇叔的可以跟我们走,不想跟我们走的自行离开,因为我们要放火了!”于是让士兵在百姓屋顶放置火药等易燃易爆物。
这次中计的是曹仁。其实夏侯惇也来了,只是这次学乖了,缩在后面了。
曹军进城之后,发现人去城空,正要生火做饭,忽然狂风大作,蜀军趁势齐射火箭入城,霎时间,满城烟火,曹军被烧死的,熏死的,不计其数。
这就是孔明第二把火!烧死了部分曹军,但百姓房子也烧没了。这计策其实效果一般般,曹军损伤不多,蜀军撤退计划反而因此延迟了!
第三把火,其实是周瑜放的。孔明懂得天文,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于是设了一个祭坛,煞有介事倒腾一阵,东南风还真的来了。古人迷信,以为孔明有呼风唤雨之术,其实只是装神弄鬼而已!
总结起来,第一把火、第二把火是孔明烧的,烧死的都是曹军,烧死砍死病死都是死,死的越多,曹军有生力量越少,对蜀国来说就是好事。第三把火,虽然是周瑜放的,但烧死的依然是曹军。所以这三把火,孔明不仅毫无惧色,反而内心窃喜!
但是火烧藤甲军就不是那回事了。孟获和蜀国之间那是内部矛盾,孟获只要投降,他的军队就是刘备的军队,都属于蜀国的有生力量。
蜀国人口本来就少,只有不到百万人口,而魏国五百多万。烧死一个藤甲兵,等于蜀国少了一人,诸葛亮心疼啊!
诸葛亮火攻魏军大胜时表现坦然,火烧藤甲兵却心生惆怅的原因分析
看过三国演义的的我们对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都知道藤甲兵所穿的藤甲是刀枪不入,给蜀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不得已用了火攻的办法,在战斗胜利以后,诸葛亮说出了:“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就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疑问,诸葛亮对付曹操用了几次大火,消灭了那么多曹操的士兵都没说过,这次烧死了三万的藤甲兵为何反而那么的惆怅呢?
分析诸葛亮从茅庐三分天下开始到魂断五丈原,这几十年的时间了为了刘备匡扶汉室的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讲利用了一切天时地利的方便,擅长火攻的诸葛亮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共使用了五次,除了最后一次的上方谷没有成功以外,诸葛亮成功的使用了四次火攻。下面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火烧藤甲兵和火烧魏军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火烧博望坡,这是在曹操平定了北方袁绍以后,赤壁之战的前端战争,曹操之所以先拿当时的刘备开刀,那是因为刘备也是衣带诏的参与者,曹操便欲除之而后快。刘备在三顾茅庐以后请得诸葛亮下山,诸葛亮的第一战就是火烧博望坡,这一战的效果是夏侯惇全线指挥的军队全部溃败,不服气诸葛亮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来讨伐刘备的新野。
第二次火烧新野,曹操在第一次失败以后恼羞成怒,亲率大军五十万欲一举拿下刘备。当时刘备驻扎的新野城,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新野县,一个弹丸之地怎么会经得起曹操大军的折腾。便进行战略转移,留下了一座空城给曹操。曹操大军在城中过夜的时候,触动了城中布置的机关,大火蔓延了整个城市,不计其数的士兵在大火中丧生。
第三次是火烧赤壁,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决定这场战役胜败的关键就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深刻的证明当时的那一场东风对于孙刘联合抗曹的重要性。说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那是古代的人迷信所致,其实是诸葛亮看准了有异于常理的天气变化,看准了时机的周瑜发动了准确的攻击,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烈的失败。
第四次是南征孟获火烧藤甲兵,火烧藤甲兵是在七擒孟获中的最后一战。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以后,曹丕动用五路人马来对付虚弱的蜀汉,诸葛亮也用平安居路回应了曹丕的阴谋。唯独南王孟获诸葛亮要亲征,原因就是南王孟获本来就是蜀汉的属地,在受到蛊惑之后才发生了叛乱,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限,亲征的目的是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南问题。
孟获在多次失败并且丢失了根据地的孟获求得乌戈国王帮忙,乌戈国王起全国三万藤甲兵来帮助孟获,因为藤甲兵的藤甲是油浸特制的,不但刀枪不入而且可以当做木筏使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那是黑科技,魏延带领的蜀军被杀的大败。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把藤甲兵引诱到盘蛇谷后使用了火攻,再熊熊大火之下,三万藤甲兵瞬间在大火之下成为一片焦炭,其状甚惨。
第五次是火烧上方谷,是诸葛亮设计引诱司马懿到了上方谷,前后围堵准备用大火烧死司马懿,不料下起大雨火攻计划失败,也是天不灭司马,诸葛亮后来遂病死在五丈原。这次火攻没有成功,就不再过多赘述。
在阐述了诸葛亮的以火为兵的作战经历以后,再回到问题上来。前三次诸葛亮使用火攻同样也是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总归是天下的生灵,诸葛亮对于之前对曹操集团的三次作战没有感觉自己做的不对,笔者认为又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曹操是刘备集团的政治死敌,政治斗争是最残酷的斗争之一,政治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有效的消灭政治敌人的一切有生力量,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太过仁慈也是带领不好军队。
第二、从当时的主管道义和伦理纲常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当时的孙刘联盟都很愤慨的对象。面对这曹操大军的攻打,等于说是进行的防御战,抵抗侵入的敌人,用有效的方式大量地消灭侵略者的有生力量,就不考虑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了,也不会考虑到人性不人性的问题了。
第三、当时的刘备是很弱小的,东吴的军队在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时候,也是很多人主张投降,在实力上有很大悬殊的情况下,周瑜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有用火攻才能大量的消灭来犯之敌,保卫自己的家园。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来讲,在自身力量薄弱,敌方势力强大的时候,为求胜利运用天时地利的条件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通过这几点,恐怕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火烧魏军三十万而面无惧色,大家也会了然于胸了吧。那么诸葛亮在火烧藤甲兵以后说必损阳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也要一点一点的分析:
第一、政治目的不一样,诸葛亮南征孟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服和杀戮,而是收服孟获让孟获归顺不再受人唆使而再次叛乱。在战斗中获得的俘虏都放回家去,没有收编没有杀害,目的是为了好好的管理这片土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好好生活安居乐业,火烧致使藤甲兵全军覆没,违背了诸葛亮南征的意图。
第二、南征孟获是蜀国的内部矛盾,孟获带来和诸葛亮打仗的所有人都是蜀国的子民,诸葛亮其实发动的就是一场镇压边疆叛乱的战争。藤甲兵身穿藤甲,遇火既燃在峡谷中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身经百战的诸葛亮看到自己是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来教化子民,必损阳寿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做了伤天害理的亏心事,老天也会惩罚我的。
第三、这是一次消灭种族的战斗,因为在以前的战斗中,阵亡的魏国士兵都是汉族的,汉族人口众多诸葛亮也不会考虑很多。而这次在盘蛇谷全军覆没的藤甲兵,应该来说是乌戈国全国的青壮年,当时的边疆少数民族都是全民皆兵。当时如果一个部落国家的青壮年大量死亡,很容易就被其他部族所吞并甚至是就会消失。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导致了一个小国家的陨落,他是很自责的,所以后来在庆功宴上说了那样的一句话:“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综上所述:诸葛亮火烧魏军三十万都坦然面对,火烧藤甲军就心里不舒服。那是因为面对的敌人不一样,敌人的性质不一样,战略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才造成了诸葛亮在同样的战果面前有了不一样的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