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

观点一

白虎应该就是白银,或者指官场,反正这两个都是胡雪岩叫后代要远离的东西。

胡雪岩为什么有这么痛的领悟呢?

以前写过一篇,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1883年的夏天,胡雪岩嗅到了空气的一丝不安。

此时,在他的仓库里,还躺着数百万担的生丝,这原本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曾几何,他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发白色光泽的生丝如同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两年前的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最为耀目的商人。

胡雪岩准备趁风起势,他给左宗棠写信,表示愿意动用一千万两,独力建设长江沿岸电报。如果成功,胡雪岩将成为电报大王,并改变他低买高出的商业模式,而建议起新商业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电报这等洋务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鸿章。而左李政见不同早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不是自己管辖范围的事,左宗堂不敢轻易拍板,也不敢力争。

结果被李鸿章后来居上,将搭建电报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对胡雪岩而言,这只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是他大崩盘的前奏。

电报投资生利之后,他把目光投到了生丝。

中国是生丝的生产大户,但因为并不掌握加工以及贸易市场,所以生丝的价格控制在英国各国商人的手中。

这使得英美在中国开的缫丝厂越多,对中国采购的丝量越大,生丝的价格反而下跌,从1869的每担517两,跌到1883年的200两,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这使得江浙一带的丝农,劳作更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岩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这是因为华商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价格同盟,所以定价权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岩决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积累的千万财力,将生丝价格夺到手中。

机会出现了,1880年, 欧洲遭受旱灾,生丝收成减产。中国生丝份额顿时成为主力。胡雪岩抓住机会,在江浙四处采购,广发定金,见丝就收。

两年后,他囤积近两万包生丝,占所有市场的四成货源。

胡雪岩又利用商场影响力,跟丝业同行组成价格同盟,抵制低价出售。

胡雪岩第一仗告捷,洋人错失了采购机会,生产出现缺口,价格随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丝价格达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时期,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

这时期,国际买家纷纷找到胡雪岩,其中包括日商,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如果按当时的价格脱手,胡雪岩将净赚一千万两的白银。

胡雪岩拒绝了,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生丝的定价权。

而情况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在这一年,欧洲生丝丰收,原本指望中国丛丝开工的英美厂商可以转向欧洲采购。

生丝的价格应声而落,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及夺得生丝定价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但胡雪岩还是可以将生丝转手出售,并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况且,胡雪岩产业广泛,生丝虽然投入重注,但绝不至于被拖垮。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胡雪岩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秘诀。

早年经商,胡雪岩得到一个消息,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来,上海必定交通断绝,丝路贸易亦将中止,生丝价格必定上涨。对胡雪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要在这上面狠赚一笔,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但当时的胡雪岩本钱不够,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也要到期。按规定不能再续借。

胡雪岩灵机一动,先是把生丝栈单给"三大"钱庄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偿还,但要等这批生丝脱手,请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

有栈单为证,货物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放心转了一期,胡雪岩有了十万寸头。

接着胡雪岩又以生丝为抵押,向洋行贷十万两。

于是,胡雪岩又多了十万两银子。就这样,他以十万两的银子做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

可现在,八个坛子七个盖,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1883年的八月,胡雪岩向汇丰银行所借的一笔款项到期,本息共计八十万两,原是胡雪岩以个人信用担保,给左宗棠的军费。八十万两对胡雪岩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他的仓库里躺着价值千万的生丝,他的钱庄里也有流动资金,而且他还有一笔八十万的上海道协饷将到自己的账上,这笔钱正好可以还上汇丰银行。

可是,上海道协饷进账的时间到了,钱却迟迟没有汇入钱庄。

胡雪岩只有几个选择,卖生丝换流动资金,从自己的钱庄垫付,或是向银行拆借。

很快,胡雪岩发现自己的生丝竟然无人问津,各大洋行表示目前银根吃紧,短时间内无法收购。

胡雪岩并不知道,此时中国的电报线内,正秘密流动着一个消息,指令各大洋暂停向胡雪岩收购生丝。

而跟汇丰银行的拆借也被拒绝,原因很简单,胡雪岩明面上挑战的是英美丝商,实际挑战的是欧美的银行系统。

不但汇丰银行不借款,在汇丰银行买办领袖席正甫的策动下,整个上海滩竟没有一个人借胡雪岩银子。

现在,胡雪岩只好动用自己最后的坛子了:阜康银行。

胡雪岩从自己的阜康银行支付出八十万两,垫付上了这一笔费用。支付之后,阜康银行现银短缺,成为了那个没有盖子的坛子。

很快,就有人盯紧了这个坛子。

前来阜康银行取款的人络绎不绝,而在上海滩 ,一个消息不径而走:“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

眼见挤兑风潮即将形成,胡雪岩急忙赶往上海催办协饷,同时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相助。

这是他最后的靠山。事实上,他也是借此起势,一帆风顺了好多年。

胡雪岩,安徽人,幼年贫寒,以替人放牛为生。12岁父亲去世后移居浙江,在杂粮行打过小工,在火腿商行当过伙计,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时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因为为人机灵,被没有儿子的于掌柜视为亲生,去世之际,于掌柜把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托付给胡雪岩,是为胡雪岩商场的第一桶金。

而坊间还流传着胡雪岩的另一个故事。

胡雪岩发迹之时,曾经偶碰了一个落魄书生王有龄。王有龄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家道中落,到了而立之年还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胡雪岩慷慨解囊,相助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用这五百两进京谋了一个官职。

从此,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运旺盛的王有龄没有忘记胡雪岩的相助之恩 ,对胡雪岩诸多帮助。

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王有龄的官有多大,胡雪岩的生意就有多大。

但没想到,王有龄在太平天国之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

失去靠山的胡雪岩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大靠山,继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

胡雪岩于左宗棠又没有任何交情,怎么攀附上呢?

这个世界不怕没有关系,只怕没有琢磨的人。

胡雪岩很快得知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发愁。胡雪岩灵机一动,为左宗棠提了一个妙计:“罚捐代罪”。

胡雪岩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太平军人只要愿意归抚,领受一定处罚,捐上一定钱,就可以脱罪。

这一来,替左宗棠收集了捐银充当军饷,二来这些脱罪的太平军人手中一定还有大量金钱,而首要选择的钱庄当然是替左宗棠操办以损代罪事项的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就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胡雪岩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发兵新疆,胡雪岩又为左宗棠谋划从上海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军粮之急,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

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王有龄、左宗棠之官场的助力。

而他的失败,亦来自官场。

对胡雪岩的狙击来自中堂大人李鸿章。

当时的朝中,以左宗棠为首,力主“塞防”,左宗棠认为新疆乃国家西北屏障,国防要冲,重新疆是为了保京师。

而李鸿章力主海防,认为大清朝的敌人必来自海上,应当“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

为了推行自己的海防,李鸿章意识到“倒左先倒胡”,只有拿到左宗棠的钱袋子,才能真正扳倒左宗棠。

于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下令上海催办协饷暂停支付的是李鸿章,授意各大洋行不得拆借资金的,背后依然是李鸿章,而调动各地富商挤兑阜康银行的依然是李鸿章。

胡雪岩发给左宗棠的电报,早就被控制电报网络的李鸿章扣下。

胡雪岩只有抵押地契和房产、廉价甩卖生丝,但依然没有躲过愈演愈烈的挤兑潮,清朝首富,三十年积累的产业,在三日之间被攻破。

胡雪岩的商国帝国倒塌之时,左宗棠的楚军刚刚取得镇南关大捷,李鸿章也创造了一个外史交奇迹: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难怪乎,左宗棠愤而怒斥: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对胡雪岩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胡雪岩高息借款的事情被告到慈禧,慈禧大怒,下令一查到底,胡雪岩随即被抄家、革职。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临终前,清帝国最为知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留下了遗嘱。

经商要看胡雪岩,这在中国似乎是一个定理。

一个农家子弟,在钱庄跑街,靠着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结交官员,缔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岩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他的一些话,至今还有价值。

1.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12.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但是,读胡雪岩,要读胡雪岩之胜,更要读胡雪岩之败。

这一点,已经退休的马云显然读出来了,他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下胡雪岩,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对于任何人,胡雪岩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鉴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鉴,他的失败,你可以避免。

胡雪岩的“勿近白虎”是指远离贪婪的财富之路

首先解释一下白虎的意思

女性私处自古以来就带有神秘色彩,与此同时有一些不科学的言论就出现了,如女性阴毛少被称为“白虎”,古人认为白虎女是一种祸事。

胡雪岩,由于台湾的高阳先生写的同名小说在1990年代畅销大陆,引起无数大陆商人对胡雪岩的成功顶礼膜拜,那套小说还在当时成为送礼佳品,以致出现了“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江湖名言。胡雪岩在短短的12年里由一个小地方的小钱庄老板跃为资金上千万两、田地万亩、官授二品顶戴、御赐黄马褂的超级红顶商人,人们都对此非常羡慕和渴望。可惜,当时许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历史上胡雪岩的最终结局。那就是,他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那还得从他的蚕丝厂说起。丝,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刚开始中外贸易时,中国生丝的行情,被中国的丝行操纵在手中。丝行利用信息来源的不平衡压低支付给农民的收购价,同时又利用收购方面的优势抬高外贸售价,获利丰盛。但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欧洲市场的生丝囤积的重要性已经大为下降;而且,意大利等地的生丝产量也大幅提高,于是生丝的定价权开始向西方转移。而胡雪岩有感于“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于是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蚕丝厂,高价尽收国内新丝15000包,企图夺回生丝定价权。

那么,他夺回了没有呢? 胡雪岩的巨量囤积,的确使他在于外商谈判价格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当时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总价为480万两白银。外商们愿意加价收购他手中的生丝,这一加价幅度高达总价的一半,但是胡雪岩拒绝了。很明显,胡雪岩拒绝的理由不可能是基于爱国,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没达到他心中的目标。怡和洋行的档案表明,在1883年4月、8月,他们两度与胡雪岩商量购买生丝,胡雪岩“自信心甚强,因为本季丝收极歉”。 但是,在胡雪岩对生丝市场极为自信的时候,他的阜康钱庄出大问题了。

1883年10月19日的《申报》记载:1882年的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商铺大面积倒闭的现象呢?原来,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发展导致了不少民营资本纷纷参与到股份公司的开设之中,许多民间资本纷纷流向股份,其中当然不会少了逐利而行的钱庄。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股份公司的股票价格自然被不断推高,这样又导致民间对股份公司极为看好,宁愿向钱庄贷款也要去买股份。1884年1月23日《申报》称,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股份公司的崩盘导致了连锁反应,阜康钱庄的贷款回收基本无望。

而胡雪岩敢于与外商斗生丝价格的前提就在于他的钱庄优势。如今全完了,因为大批民众纷纷涌进各钱庄挤兑,钱庄自顾不暇。 1883年11月,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亏损150万两白银。若在之前,这损失胡雪岩肯定能够应付过去。可惜,今非昔比,胡雪岩的资金链处处漏水,阜康上海总号倒闭,接着各地的阜康钱庄纷纷倒闭。“胡所倒约近千万两,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恭亲王奕、协办大学士文煜“皆折阅百余万”。 立即出面调查胡雪岩所造成的经济事件。在慈禧太后的关注下,户部电报各省严查胡雪岩的政府欠款。结果,各省查出胡雪岩共欠公款总计达240多万两,关键是,这些欠款如今基本无法回归政府。那还了得!慈禧太后“凤颜大怒”。事到如今,胡雪岩的官场恩主、两江总督左宗棠也无法帮他遮风挡雨了,而与左宗棠不合的李鸿章乘机进言胡雪岩平时的“胡作非为”。

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开除胡雪岩一切官职品位,查抄家产,严追治罪。胡雪岩,彻底破产了。原本,慈禧太后是想将胡雪岩治死罪的,在左宗棠极力斡旋下,还是把他的命给留下了。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比沈万三家族要好那么一点点。 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在饥寒中死去,终年63岁,后人把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 而临终留下一句“勿近白虎”遗言。

于是我有两种猜测

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不要误解了胡雪岩说的“白虎”这个词的意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