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大怒当场摔杯子?(诸葛亮:清廉忠心,家财无余)
诸葛亮:清廉忠心,家财无余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第五次率师北伐的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境内)军营中,殁年54岁。
蜀汉大军退回成都后,后主刘禅为表彰诸葛亮生前立下的功勋与崇高的品德,追赠他“丞相武乡侯印绶”,追谥其为忠武侯,并尊其遗嘱将他安葬于汉中郡沔阳县之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据说诸葛亮的坟茔至今犹存。
诸葛亮的死讯传遍西蜀,各地百姓纷纷集资为他立庙,但朝议以“渎而无典、不合礼秩”为由,不允许民间建庙祭祀。许多大臣建议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但蜀后主刘禅以逼近刘氏宗庙为由,也不允许。
好多年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人联名上表建议:在汉中沔阳县诸葛墓附近建庙,方便故丞相亲属以时祭拜;其旧部、门生欲祭祀者,也只限于庙;禁止民间私祭,以崇国家正礼。
刘禅这才准奏,并于景耀六年(263年)春下诏,立诸葛庙于汉中沔阳,此时距诸葛亮病逝已经整整29年了。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以史家深邃的眼光对诸葛亮作了全面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义时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词巧饰者虽亲必戮......” 。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也给予诸葛亮极高的赞誉。袁子称赞诸葛亮说:“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诸葛亮超拔流俗,名垂宇宙,在他身后近两千年来,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他已涅槃为智慧的化身,忠义的象征,贤相的典范,清廉的楷模,治家的标杆,堪称完美。
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数次北伐出师未捷 ,但也是竭尽全力了。他不仅为蜀汉政权殚精竭虑,一心一意辅佐资质平庸的后主刘禅,而且为政廉洁,勤俭持家,死后内无余帛,外无余财,做丞相十三年,为政清明,两袖清风。
除了军事能力稍逊外,他几乎样样都做到极致。所有这一切,都使他在史家以及后世心目中地位及其尊崇,甚至超过了刘备。
诸葛亮穷其一生为蜀汉社稷奔波忙碌,关于他的日常生活与治家事迹,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少,但从仅有的史料中还是能窥见诸葛亮治家的一些特点。
诸葛亮当丞相十三年,位高权重,是蜀汉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异常简朴,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寒酸”。《三国志》载,他在写给李严的信中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堂堂蜀国“总理”,家无余财,妾室连套换洗衣服都没有,难怪后来有人感慨道:“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 。诸葛亮在家庭生活上的自律、简朴,足可称万世师表!䕱
诸葛亮在给刘禅的一份表章中曾这样说:“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养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从这份表章的内容看,诸葛亮堪称有记载以来最早主动申报财产的高官。从他开出的家产清单上看,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他指的是刘备占益州后,赏赐给他的那笔钱财被他购置的一份产业,一家人就靠此生活。 除此之外,别无余财,从不利用职权随意增加私产,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
他在这份带有财产申报性质的表章结尾处诚恳的表示:“(自己死时)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赢)财,以负陛下”。
史载,诸葛亮死后,有人建议刘禅去派人查查诸葛亮的私人财产究竟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清寒, 查后才知果然“如其所言”。
也有一些史料记载说蜀汉后期诸葛亮专权,独断专行,势焰熏天。 他取代后主刘禅打理蜀国所有军政大事,刘禅表面对他异常尊敬,称其为“相父”,但内心却很猜忌权倾朝野的他。
为了让刘禅放心,诸葛亮长期统兵在外,极力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他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同时不治产业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让刘禅猜疑自己心怀异志同时引起众臣的嫉恨。诸葛亮死后,刘禅为报自己这么多年在政治上被诸葛亮架空的仇,带人去抄诸葛亮的家,想当众揭穿他两面派的嘴脸,狠狠地出一口被其压抑多年的鸟气。
他想,诸葛亮为相十三年,虽然表面说他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但暗地里一定偷偷积攒下泼天也似的家财,自己可以轻松给他扣一个心口不一、贪赃枉法的帽子,以此树立威望,独揽大权。让他尴尬的是,搜查结果和诸葛亮自己申报的一模一样,丞相果然光明正大、表里如一、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真的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取私利 。刘禅又羞又愧,为掩饰失望与愧疚情绪,他当场把一只杯子摔得粉碎,最后他还把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进宫去抚养其长大,以告慰丞相在天之灵。
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及刘备临终托孤的真实情况
诸葛亮在54岁那年,病逝于五丈原。接着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还当场摔杯子,这件事历史上没有记载。此事只不过是后人根据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杜撰出来的段子罢了。
草鞋董事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为刘家的江山,充当了大智囊的角色,他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211年,诸葛亮随刘备夺得汉中。221年诸葛亮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刘备临终托孤,把整个刘家江山都交给了诸葛亮。关于刘备临终托孤,《三国志》中记载:
刘备先是聊兄弟感情,夸奖诸葛亮,后哭着对只诸葛亮说:“若刘禅这孩子有辅佐价值的话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材,你就自己做主吧。”
刘备这样说是在收买诸葛亮的心,让诸葛亮表态。如果真的把刘家江山让给诸葛亮的话,刘备是真心不愿意的。
诸葛亮哭着说:“我必竭尽我的所能,献出忠心,死而后已!”在场的见证人,李严、赵云亦泣之。
刘备又嘱咐刘禅对诸葛亮要“事之如父”,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和刘禅的父子关系由此确立。
诸葛亮遵守承诺,从此,他在刘备的草鞋公司兢兢业业。据载,诸葛亮辅政,
纵观历史再好的父子关系在皇权面前也不值一提。
我们在以下事件上可洞悉一二: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行使所有军政决策权,刘禅就好比傀儡,就连娶什么样的老婆,娶几个,也得听羽毛扇先生的。曹魏作战,诸葛亮主战,刘禅反战,这其中自然有不愉快;诸葛亮拿出刘禅父亲的遗诏来当刘禅的紧箍咒,刘禅选择妥协,心中自然无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唠叨个没完,老是提刘禅的爹地在世时,怎么样,如果刘禅爹地还活着的话,现在说什么也不会这样糟糕之类的话,诸葛亮还告诉刘禅要相信你爹地给你留下的众大臣……
不知道羽毛扇先生想过阿斗感受没,17岁的男人甘心当这样的傀儡?刘禅就在诸葛亮规划的圈子里生存,阿斗憋屈啊,就算自己爹地这样管束自己,自己也会叛逆的。刘禅再不济他是个皇帝,怎甘心被一个臣子指挥。
另外,在诸葛亮殡葬的日子,刘禅下令“禁止奔丧”。
《三国志》“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
谯周估计阿斗会严禁官员奔丧,他就在阿斗下旨前,火速赶赴前线奔丧,送了诸葛大佬最后一程。而蜀国其他人遵旨都没有参加丧礼。有人说诸葛亮生前有遗言,不允许人为他奔丧,怕他的死讯泄密给司马懿,给蜀国带来灾难。那么为什么不能无声地送别诸葛大佬一程吗?还非得喇叭唢呐。
再一个,诸葛亮在众百姓心中是个半人半仙人物,他死后,蜀国的百姓都要给他立庙。但是刘禅不同意百姓这做法。
《襄阳记》中:“后主不从”。刘禅有刘禅的理由,立庙是皇帝的特权,你一个臣子最多是配享太庙,怎可立庙?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后由于人民的呼声太大,刘禅只好答应各地百姓为诸葛亮建庙。
诸葛亮死后刘禅听了宦官黄皓的挑唆,令人抄了诸葛亮的家。
诸葛亮临终前曾给刘禅上报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数目:
结果这次抄家,办事官员回禀的结果与诸葛亮所写完全一样。刘禅感到丢人丢大发了,这才一气之下摔了酒杯。
但是这段子站不住脚,据载,诸葛亮死后12年黄皓才开始参政。黄皓十分惧怕董允,有董允在他不敢呲牙,哪有他说话的份。董允活着时,他最多是个少府的属官。延熙九年(246年)也就是在诸葛亮死后12年,侍中董允才去世。在诸葛亮尸骨未寒时,抄丞相的家这属于朝政大事,黄皓是不敢冒生命危险提议刘禅去做的,他当时地位卑微也没资格提议。
另外刘禅也没必要去抄诸葛亮的家,诸葛亮陪伴他13年,一生简朴,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刘禅还是比较了解诸葛亮的,诸葛亮向来一言九鼎,以身作则。诸葛亮临死列了财产清单给刘禅,他应该为了防止刘禅受人蒙蔽,查其财产会自取其辱,所以特将家产提前告知了刘禅,刘禅没必要玩多此一举的抄家游戏。
因此,刘禅抄诸葛亮的家,并恼怒摔酒杯这样的段子不可信。
诸葛亮死后刘禅重用诸葛瞻,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说明刘禅有容人之量,他对羽毛扇先生还是很敬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