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喜欢曹操还是刘备?(比较刘备和曹操:揭示历史真相)
比较刘备和曹操:揭示历史真相
相比起刘备,我更喜欢曹操。
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认为曹操乃汉贼,刘备背负着“汉室复兴”的重任,顽强的与曹操抗争,虽败犹荣。于是大家都痛骂曹操,同情刘备,并对他惋惜不已。
可事实并非如此,刘备虽是为“汉室复兴”而奋斗,可是竟在汉献帝健在时自封汉中王,这是造反啊,而且他竟然大举伐吴,早把他的汉室忘了,这就是“伟大”的刘备。三国志说他“盖有高祖之风”可是,他远没有刘邦那种中庸之道。只是一个伪君子·····
而曹操呢,他生性豁达,文韬武略,不是刘备能比的,我相信,一个能写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人,不是世人眼里的国贼。
可是他的“唯才是举”得罪了士族们,于是他承受了千古骂名,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白脸”与严嵩、秦桧等人为伍,他多么孤独啊……
陈寿评价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英杰”、“明略最优”就连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明也说他,“临危制变,料敌设奇。”
刘备还有很多不如曹操,曾经有个人讽刺他说一点胡子也没有(是刘备先说人家胡子多的)刘备竟把他杀了,诸葛亮也劝不住。刘备还在赤壁之战前 故意 将百姓都移到了益州,足可见他的险恶用心,这样直接给百姓造成了,曹操害他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印象,而且大批人前往益州,在乱世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这就是刘备的爱民如子……
而曹操对陈宫,曹操杀他后赡养她的母亲,还帮他把女儿嫁了,对毕谌,他的家小被张邈拿了,哭着对曹操说自己没有异心,结果转身就跑了,曹操那住他以后说尽孝的人会不忠吗,还让他当鲁国相魏种也是和毕谌一样,曹操也让他当河内太守。这岂是刘备能比的?
孤独的孟德,人们骂他篡汉,他早已不在乎——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假使天下无有孤,当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想,这就是对曹操一生的概括吧。
曹操:东汉末年英雄胸怀 奸雄之人
个人比较喜欢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曹操对文人墨客也是非常欣赏,在东汉末年时期,在争讨敌对势力时都会用到檄文,袁绍麾下的一名谋士陈琳。因为袁绍要和曹操进行对阵,所以陈琳帮袁绍写了檄文讨伐曹操。陈琳就在檄文中都提到了曹操长辈们的诸多不是。后来袁绍被曹操所打败,陈琳被抓做俘虏。曹操问陈琳说:“为什么我被骂,我的祖上在檄文中也要被骂?”然后陈琳回答道:“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明白陈琳是各为其主,逼不得已也没有办法,为了养家糊口才写檄文的。曹操就只能宽容大量的放了陈琳,让陈琳接下来为自己服务,替自己写讨伐他人的檄文。
曹操对有意伤害自己的文人也绝不放过,当时有个叫边让的大学问家很是不瞧不上曹操的身家背景,认为曹操是宦官养子的儿子。而在东汉末年的动乱局势下,有一部分原因是宦官作祟,所以士人和贵族们都很瞧不上太监,顺带的也瞧不上曹操的身家背景。然后边让说了些让曹操很不中听的话,后来曹操攻打下边让所住的位置后,就直接把边让给杀了。
曹操是个乐观派的英雄,会在困境中自我调坎。曹操本身就有大气磅礴的胸怀,也正是由于曹操的胸怀大气才让曹操写出了那么多英雄气概的诗文,也就是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奸雄,才撑起了安定国家的希望。虽然曹操英雄盖世,却从来不曾贪图荣华富贵,对自己的生活各方面都很是简约,这样一位功高盖主的英雄却也在高调中彰显霸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