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1980年考古队挖掘光绪陵墓:作呕沸腾,发现文物)
1980年考古队挖掘光绪陵墓:作呕沸腾,发现文物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什么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皇帝的陵墓,先是作呕,然后是沸腾?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作呕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考古时打开棺木时可能尸体都已经腐烂或者气味难闻,即使专业人士也难免作呕,至于沸腾肯定是有了重大发现,又或者发现一些重要的文物,对研究历史有很大帮助,所以才会沸腾。
光绪皇帝,清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满清的第一个嗣皇帝。本来载湉(光绪)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可是谁让他的堂兄同治帝不给力来,不光自己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还没有个儿子,所以慈禧太后没有办法,最后看中了醇亲王家年仅四岁的载湉。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所以就选择了四岁的载湉为嗣皇帝,载湉算是过继给了咸丰帝,慈禧算是光绪的继母兼姨母(光绪的母亲和慈禧是亲姐妹)。
光绪皇帝一生都比较悲剧,一直想改革创新,可是一直受慈禧的打压,最后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囚禁瀛台,后来虽然免于囚禁,但是一样也是个傀儡皇帝。1908年,光绪帝病重,不久就驾崩了,而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紧随其后的去世了。
光绪皇帝由于生前没有建好陵墓,然后宣统元年开始动工,后来等到民国四年才竣工,光绪皇帝和后来死于民国二年的隆裕皇后合葬在了这个刚修建的崇陵里。后来作为皇帝的陵墓,崇陵也在民国时期被盗,这伙盗墓贼不和孙殿英一样,开不开的门就用炸药炸,而是用很巧妙的方法打开了地宫的大门,把里面的金银珠宝大部分都盗走了。
然后等到1980年时,国家决定抢救性的挖掘光绪皇帝的崇陵,因为光绪皇帝的崇陵已经被盗,墓地也进水,再不挖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之前有盗墓贼进入过,所以很多门都没关,考古队很快的进入了崇陵,来到了光绪皇帝的棺椁前。
虽然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可是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人惊讶,光绪皇帝的棺椁被斧子砍了一个大洞,隆裕太后的棺椁已经揭开了盖子。光绪的脚被盗墓者拉出,落在了棺床上,鞋子没有了,只是死者身上穿的一件龙纹图案的衣服还能看得比较清楚,贴身穿的衣服因烂得不成样子,不好辨认。
光绪的尸体被盗墓者翻过来,趴着面朝下,身上佩戴的装饰被全部盗走,考古队随行的军医进入到光绪皇帝的棺椁中清理光绪皇帝的骸骨和一些盗墓贼遗留的文物。因为这次主要是想研究光绪皇帝的死因,所以很注意收集光绪的头发和骨头。
这位军医也是大胆,竟然从棺椁中拿出一件件文物和光绪皇帝的骸骨给大家解释这是什么。可是后来当军医同样进入到隆裕皇后的棺椁中,军医才进去5秒钟不到,就跑了出来在旁边大口呕吐。大家都问怎么了,然后都往隆裕皇后棺椁里看,大家看了后也都忍不住作呕。原来在隆裕棺材底部充满了黏黏糊糊的液体,怪不得连这位胆大的军医都无法忍受。考古队员回忆说:“隆裕的棺材看起来就是一个酱缸。”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因为进水导致里面的东西腐烂。但是后来军医还是收拾完了隆裕皇后的棺椁里的文物和骸骨。
虽然这次考古让大家作呕,可是考古就是这样,什么恶心的东西都可能遇到,但是大家的呕吐是值得的。这次考古挖掘,发现了很多盗墓贼当时遗留下的文物。比如光绪皇帝双手紧握的两件文物,可能是当时盗墓贼没来得及找到这两件文物,即一件是和田玉,另一件是连体翡翠。这两件物品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正是因为光绪皇帝紧紧的将其攥在手中,才让这两件国宝得以保存下来,据说这两件宝物是珍妃最喜欢的东西,由此看来光绪皇帝还是最爱珍妃。
还有就是光绪皇帝棺材底面有一个放宝物的地方,里面的很多宝物都没有被盗。当大家看到还有这么多的文物没有被盗,也不免兴奋起来,毕竟努力没有白费,为国家挽回这么多的文物。
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设备,并没有研究出来光绪皇帝的死因,后来随着科技的发达,对光绪皇帝的头发等物进行化验,发现光绪是死于砷中毒,也就是所谓的砒霜。让大家疑惑近百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所以这次考古挖掘还是很有意义的。
虽然光绪的死因解决了,是中毒而死。可是到底是谁毒死了光绪皇帝呢?关于光绪皇帝是谁毒死的,现在有三种可能,一个是说慈禧毒死的,另一个是说袁世凯毒死,还有一个大太监李莲英毒死的。而且确实都有可能,但是给光绪皇帝下毒容易,能够不着痕迹,让当时的人都没发现,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慈禧太后下的毒,因为只有慈禧太后有这个能力。
而且有一个版本就是慈禧太后赐给光绪皇帝一份塌喇(酸奶),光绪皇帝吃了以后就病情加重,没过多久就死了。但是目前却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是慈禧太后毒死的光绪帝,我觉得关于光绪皇帝是谁毒死的,会是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我相信以后可能会有答案。
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被打开后,情况惊人,而光绪帝死亡的真相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帝、年仅38岁的光绪帝,离奇暴毙,他的死因一直都是一个谜。光绪帝前脚刚走,次日73岁的慈禧太后也溘然离世.....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帝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因为当考古专家们打开地宫那一刻,纷纷傻眼了。后来沸腾,源于一个惊天秘密,以及面目全非的光绪帝和隆裕皇后棺椁.....
公元1908年11月14日、15日,短短两日之内,大清帝国两位最高统治者(一位名义上最高,一位实际上最高)轰然死去,紫禁城内哭声震天,举国进入国殇模式。
随着这对“假母子组合”统治的结束,已经两百多岁、风云飘摇的大清王朝,也迎来了它最后的3年时光。
图:光绪帝
慈禧太后生前,指定爱新觉罗皇族中年仅3岁的溥仪,继承同治、光绪大统,成为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宣统帝也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由于溥仪年幼,慈禧太后指定亲侄女隆裕太后(光绪帝皇后)抚养幼帝,统摄后宫,并任命溥仪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总揽前朝。就这样,慈禧老佛爷又创造了一对“假母子组合”的统治模式。
光绪帝(载淳)是摄政王载沣的亲哥哥,是溥仪的亲大伯;光绪帝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慈禧太后也是光绪帝的姨母。
光绪帝是一位“悲情天子”,自小养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在位34年,对姨母慈禧太后呼为“亲爸爸”,唯唯诺诺,严守礼节,如老鼠见了猫一般畏惧。
“戊戌变法”失败后,发动“戊戌政变”的慈禧太后,大肆逮捕维系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并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后来屡有废掉光绪帝之心。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慈禧迫于舆论压力,预备废掉光绪后“接班”的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载湉的皇位总算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对,不发一言。有时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态,也不过一两句罢了。
此前,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在仓皇逃离京城前,还不忘曾命人将光绪帝最宠爱、也是唯一能说体己话的珍妃,推入皇城井中活活淹死。
据记载,第二年珍妃尸体才被打捞起来,已面目全非,先葬在京西田村,后移葬入崇妃陵。
珍妃死时24岁,正值花样年华,如今故宫还有口“珍妃井”。珍妃淹死这件事,在光绪帝心中,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光绪慈禧二人名义上的“母子关系”,随后也越发不可调和。
所以,关于光绪帝之死,慈禧也成为后世最大的嫌疑对象之一。后来对光绪帝残留的头发进行检测,权威检测显示,证实了光绪帝是死于砒霜中毒。
根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撰写的《清载湉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相关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光绪帝载湉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凶手心肠如此狠毒!
还有一项记载,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办理,讳莫如深。
也就是说,清朝一代帝王被人给毒死了!
谁敢毒杀皇帝?古代“弑君”可是诛九族大罪,一般人是不敢干的。能在森严的紫禁城毒死皇帝的人,掰着手指头也能数得出来。
光绪帝离奇暴毙后,被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因为末代皇帝溥仪,死后没有帝王陵寝。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帝陵一般都是不允许主动去挖掘的,但由于光绪帝陵墓曾经被盗,所以1980年,中国考古队就对光绪帝崇陵进行了抢救性挖掘。
很快,考古队就挖到了崇陵地下宫殿的遗址。纵然早前都知道崇陵有被盗经历,但当地宫之门打开时,所有人还是都懵了。
进入崇陵地宫内,寒气袭来,阴风阵阵,不寒而栗。
光绪帝地宫已经是一片狼藉,地宫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光绪帝棺椁被劈开,尸骨被扯出棺椁外,面朝着地;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皇后棺椁也被打开,昔日的皇家贵气光鲜,此刻只剩下一堆骷髅,地宫陪葬珍宝也早被洗劫一空......
费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考古队陷入失望。
考古队之所以作呕,是由于崇陵地宫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又遭到破坏,加之光绪皇帝死于重砒霜,隆裕皇后的尸身与棺椁衣服已呈浆糊状,整个陵墓腐败发酵,弥漫着难闻恶心的气味。
况且1980时考古队条件也有限,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高科技的防毒面具,所以当年的考古队进入地宫后,边清理腐败尸身边作呕,呕吐完了还要继续发掘,这是考古精神。
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关于光绪帝死因,此前一直存在多种说法,就是其中一种猜测。此前“光绪帝被毒死”说,一直处于猜测阶段,并未得到证实。
当崇陵打开后,专家们就对光绪帝遗体进行了检测,得出光绪体内的汞含量严重超标的结论,证实了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第二,失望之余,获得稀世珍宝。当考古队陷入失望时,在清理地宫残骸及光绪帝尸体时,却获得意外惊喜。
考古队意外发现两件精美的玉器:一件是和田白玉,另一件连体翠环,皆为稀世珍宝,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据记载,这两件把玩宝贝,当时被光绪帝紧握在手中,看样子对他很重要。
除此之外,在光绪帝棺椁之下,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座金井,内藏保定产子母铁球—对、怀表五块,五块怀表均镌有“亨德利”三字,以及在隆裕皇后棺椁内还意外发现了一些透明金刚石戒指等,皆为无价之宝!
考古队这次挖掘,收获颇丰,对研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