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为何不称帝,而一心辅佐顺治帝?(多尔衮不称帝原因:为维护清朝稳定与统一)
多尔衮不称帝原因:为维护清朝稳定与统一
不管是影视剧《孝庄秘史》中的美化描述,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政治斗争,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合时宜”四个字,他也不是一心辅佐顺治皇帝,而是为了清朝的利益在奋斗。
多尔管在皇太极死后登上摄政王宝座,权力之大让他几乎成为没有名义的皇帝,至于他为什么没有直接登上皇位?入关后也没有趁扫平南明的大功篡位?原因如下:
多尔衮能成为摄政王是清朝上层贵族互相妥协的产物,当时支持皇太极子孙继位的力量很强大,按照皇太极生前定下的制度,清朝皇帝直接掌握着八旗军队中实力最强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上三旗全是皇太极的死忠,他们只愿意支持皇太极的子孙继位,加上立场比较中立的礼亲王代善一脉掌握的正红旗,已经掌握住了八旗的一半,而且代善虽然表面中立,但他骨子里并不希望多尔衮继位,因为当初逼死多尔衮生母时,代善是出了力的,他也怕多尔衮秋后算账。
这么一来,八旗中的绝大多数是支持皇太极子孙继位,本来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机会最大,但他自己没有当仁不让的勇气,被多尔衮一派抓住话柄,剥夺了皇位继承权,于是大家在妥协之下,拥戴了幼年的顺治继位,而多尔衮争取到了执政大权。
顺治登基后,清朝最大的敌人明朝陷入混乱,这时,整个清朝上层的思想高度集中,放弃争斗,全力入关争夺明朝大好江山。清朝的军队和人口本来就少,要夺取中原,灭掉明朝这个庞然大物,上层保持一定的团结是很有必要的。
多尔衮即使有心当皇帝,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心思,全心全意为清朝入关服务,清军进入北京后,发现有机会夺取整个中原江山,更是团结一致的全力为这个目标服务,唯一涉及到比较严重的政争是多尔衮囚禁了老对手豪格。
囚禁豪格还不是多尔衮个人的意愿,顺治皇帝和他的母亲孝庄太后同样支持拿下豪格,因为豪格和多尔衮一样,是顺治在皇权上最大的威胁之一,能借多尔衮的手除掉豪格,顺治母子求之不得。
但除豪格事件之外,多尔衮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保持住了清朝上层的团结,目的当然是为了能稳稳地拿下明朝江山,因为多尔衮如果在和明朝争夺江山的节骨眼上废掉顺治,导致清朝内部分裂,最高兴的是南明政权,多尔衮不会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多尔衮生前,南明都还一直没有完全消灭掉,最重要的是,清朝夺取明朝江山并不是完全依靠的八旗军队,而是大量仰仗投降过来的明军,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前明军实力依旧强劲,并且,这些投降过来的明军对清朝能有多少忠心度很值得怀疑。
如果多尔衮不辅佐顺治,而是在占据长江以北的地域后,就借着功劳逼迫顺治让位,导致清朝上层割裂,会给投降过来的明军借机反叛的机会,那些投降过来的明朝士绅也会觉得清朝不过如此,江山还没有坐稳就开始搞内部清洗和争夺皇位?
假如让这些明军和明朝士绅有了清朝不可辅佐的印象,对清朝一统江山是很不利的,多尔衮从大局上着想,也不能迫不及待的去争夺皇位,清朝要保持对投降明军和士绅的威压,内部就不能乱,否则,新入关的清朝就会马上四分五裂。
综上所述,多尔衮不称帝而一心辅佐顺治,就是因为要维护清朝坐稳江山这个大局,在明朝的反抗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掉,且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和士绅们还没有完全归心的情况下,多尔衮不允许清朝生乱。
多尔衮当然想当皇帝,但紧张的局势却让他无法采取称帝的措施,如果多尔衮不是因为年纪轻轻就病故,让他多活上十年,等到明朝残余势力全部被消灭,清朝基本上不再惧怕投降明军的反叛,他肯定会废掉顺治,自己当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老天并没有给多尔衮机会,所以在他生前,自己称帝是“不合时宜”的,只能辅佐顺治,至于是不是一心一意,肯定是要打个问号的,更如影视剧中因为和孝庄太后所谓的男女之情才辅佐顺治,那更是一个笑话。
像多尔衮这样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因为儿女情长去做一个政治上的决定,到了他这个地位,都敢逼着皇帝称自己为父,就只能继续往前走而不能后退,否则他的部下和亲眷将死无葬身之地,可惜,他要是身体再好一些,多熬几年,清朝历史就又是一个样了。
“满清开国功臣多尔衮:权力斗争与悲情一生”
满清入关,奠定200多年基业。多尔衮的功劳,无出其右。但是多尔衮的一生,是厮杀的一生,也是悲情的一生。他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叔嫂爱情,被各种各样的秘史、小说、影视剧各种花边。最终沦落为一个被褫夺尊号,掘墓鞭尸;一个被停灵37年,最终孤零零地安葬在昭西陵。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挥师入关。此后不断地给自己晋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甚至追封自己那个殉葬的母亲为太皇太后。种种迹象表明,多尔衮是多么希望自己被名正言顺的称呼为皇帝啊。
但是多尔衮这是摄政王,虽然在议政王大臣制度之下,他实际掌控着大清帝国的权柄。然而他在身前始终没有篡位。因为清初的权力斗争,比我们想象的要凶险的多的多。
天命5年(1620年)努尔哈赤废除大贝勒代善的时候,8岁的多尔衮就已经掌管了15个牛录(4500人)参与到了国政。这个岁数和康熙继位时的岁数是一样的,只比顺治大两岁。
但是当努尔哈赤死的时候,他的母妃阿巴亥竟然被皇太极逼着给努尔哈赤殉葬。15岁的多尔衮知道此刻,自己如果做人不够狠,就再也没有人能帮到自己。
所以征察哈尔、攻打明朝京师、袭锦州,战功卓著。所以当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多尔衮凭军功被晋封为和硕睿亲王,受封理镇,时年24岁。之后更是收朝鲜、打松锦,最终统辖6部。可以说多尔衮走向权利的核心层,靠的是实力,没有一步是侥幸的。
但是在八旗制度之下,皇太极一死。权力实际上就分散在各个旗主手里。最终虽然多尔衮掌握着两白旗,但是面对其他六旗的反对,多尔衮自立的条件也不成熟。最终各方妥协,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像索尼、鳌拜这些人都是“佩剑向前”,要是不立皇太极一脉的,他们就要跟多尔衮拼命。
虽然立了顺治,但是不影响多尔衮成为大清的实际掌权人,干掉了豪格的这帮人,济尔哈郎也没有脾气,什么事情都交给多尔衮决断。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被拜为大将军,统兵南下路关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争夺天下,一不小心就坐大了。
到了顺治3年(1646年)开始,居功至伟的多尔衮无论从仪仗还是用度与天子无异。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雍正王朝里面的年羹尧,比年羹尧要夸张多了。
但是虽然功勋卓著,也更具备了篡位称帝的能力,多尔衮仍然没有篡位称帝。所以,小说、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就是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用度与皇帝无异,还娶了皇帝他娘,自己就是太上皇了,还有什么称帝的必要呢?
这个逻辑似乎很合理,但是要说多尔衮是为了美人而放弃皇位是不可信的。
首先,布木布泰不是最美的那个女人。布木布泰与海兰珠和哲哲相比,算是最丑的,但命也是最好的,因为她生了福临。
其次,多尔衮也绝非是痴情之人。因为多尔衮有10个老婆,他不但要求朝鲜进贡美人,甚至还接收了他的侄子兼政敌豪格的两个福晋。
从以上情况看来,他跟布木布泰有一腿这种事情是有可能的。毕竟草原文明(渔猎文明也一样)女人是财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既然皇太极不在了,多尔衮替皇太极照顾一下布木布泰还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多尔衮对皇太极有没有什么恨呢?但是这个放到中原文明,那是有违人伦的。更何况福临是大清的皇帝,布木布泰是大清的皇太后。福临是受汉化程度比较深的,所以福临的痛苦和对多尔衮的恨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多尔衮自然不是因为”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何他不篡位称帝?
首先,清初的格局非常的微妙,当时的情况尚不稳定。满清入关,坐的是大明的天下,除了要笼络满人,还要笼络汉人。满人不过十几万数而已,多尔衮篡位称帝,牵一发动全身,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满清的内部分裂,满清一分裂,如何镇得住这兵荒马乱的天下?到那一刻死无葬身之地也未为可知。
其次,多尔衮一生杀戮太多,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女儿。10个老婆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自己抢了皇位,以后又要与由谁继承呢?多尔衮是经历过清初的那种血腥残杀的,儿子多了要争,但是没有国本,国将不稳。
再次 ,事实上根据多尔衮的行为逻辑,没有人能够保证以后他如果有了孩子会不会篡位自立。毕竟他死得太突然,死时39岁。还有很多想实现的事情未能如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