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至死都没公开“篡逆”称帝?(曹操为何不称帝?探讨曹丕登基、保全儿子等因素)
曹操为何不称帝?探讨曹丕登基、保全儿子等因素
如果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初还多少有些不得已,到晚年进位魏公、魏王,加九锡之后,已经完全可以取汉献帝刘协而代之了,这一点相信大家不会有什么异议吧?就在曹操去世之后不久,他的儿子兼继承人曹丕就正式上演了一出“禅让”与“受禅”的大戏,改朝换代当起了皇帝。论威望、才干,曹丕都不及他老子,曹丕称帝尚且没有遭到太大阻力,就更别说是他老子曹操了。那么,曹操为什么至死也没有称帝呢?个人认为,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晚年的曹操已经完全架空了汉献帝,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分和物质待遇,汉献帝几乎一无所有……汉献帝嫡出的儿子们曹操也是说杀就杀,整个汉王朝除了皇帝还姓刘、国号还是汉,还剩下什么?什么也没剩下!曹操俨然已经是皇帝一般的存在了。除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分之外,皇位对于曹操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他的皇帝名分,后世子孙们早晚都会给他追尊,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在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对此提出了激烈的反对、甚至不惜公开反对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难道说,荀彧是汉王朝的忠臣?别扯了!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有他荀彧的主意,他是汉王朝的忠臣,忠臣二字怕是要另作他解了……说白了,曹操架空汉献帝可以、杀了汉献帝嫡出的儿子也没关系,但有一点,你别称帝。曹操不称帝,荀彧名义上还是汉臣。一旦曹操称帝,荀彧就是“附逆”、就是赤裸裸的“贰臣”!那要在煌煌青史中留下千古骂名的。
这又岂止是荀彧一个人的想法?彼时朝堂之上那些衣冠楚楚的士大夫们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丘八出身的将领或许无所谓,吃谁的粮、当谁的兵就是了。可文臣不同,他们是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如果仅仅是一个荀彧,曹操或许还不会有那么多顾忌,可那么多文臣、老臣多少都有点这样的想法,曹操就不得不顾及一下他们的感受了。反正已经是“无冕皇帝”了,也不在乎有没有这个皇帝的名分了,不是吗?
直到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才被正式立为魏王世子。在此之前,曹操一直在曹丕与曹植两个嫡子之间纠结。曹操的这种纠结直接造成了朝中文武不敢随意站队,都在待价而沽。想想杨修是怎么死的吧!有多少人敢在态势不明的情况下玩政治投机?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除了少量嫡系,曹丕在朝堂之上并没有自己的势力。接班之后如何让这帮已经位极人臣的朝臣为自己效命?称帝是最好的办法,曹丕可以借称帝大规模封赏朝臣、收买人心,以达到拉拢并为己所用的目的。要知道,彼时可不是隋唐之后。在那个门阀政治盛行的时代,世家子弟们可不关心谁来当皇帝,他们更在乎是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
再就是曹操的一点私心了。曹丕与曹植争储众所周知,曾经争储的兄弟在新君即位之后大多不得好死也基本成了常态。一旦曹操称帝,曹植与曹丕争的就不是魏王世子,而是皇太子之位了!作为皇子、嫡出的皇子,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那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为了以绝后患,曹丕还能怎么办?只能杀了曹植。可曹操不称帝就完全不同了,曹丕与曹植争的只是魏王世子之位。理论上,曹丕的皇位来自于汉献帝的“禅让”,与曹操没有任何关系。曹植还能争什么?有心之人还能利用什么?大不了把曹操曾经的魏王爵位封给曹植就是了……反正他作为皇帝的亲弟弟也是要封王的。
除了曹植之外,还有曹操另外一位嫡子曹彰,虽然曹操从来没有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但不代表他没有想法。曹操前脚一死,曹彰后脚就带着军队回来“奔丧”了。这哪里是“奔丧”?分明就是明火执仗、带着军队回来夺权了!曹丕之所以那么着急称帝,曹彰“奔丧”是导火索之一。与曹植同理,曹丕的皇位来自汉献帝而不是曹操,曹丕一旦称帝,曹彰如果再武力夺权,那就是谋反!曹丕瞬间便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反之,如果曹彰放弃了,那他还是亲兄弟。因为他再想争位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只要削去曹彰的兵权,他便失去了威胁。可曹操如果称帝,曹彰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子、嫡出的皇子,他比曹植的宗法地位甚至还要高!不杀了他,曹丕还能放心吗?因此,曹操之所以一直没有称帝,很可能也是为了保全其余的两个嫡子。虽无法保证曹丕一定会放过他们,至少可以将他们被杀的风险降到最低。作为父亲,曹操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曹操有“忠臣情节”?不是在开玩笑吧?无论您承认与否,曹操年轻时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想做汉王朝的忠臣,这是事实。后来的那句“若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更是道出了曹操内心之所想。长在汉王朝尚未分崩离析之时、自幼受到了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曹操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忠臣情节”的。虽然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篡位逆臣”,但他却不想背负一个篡位逆臣的恶名!这种心态大概其就是荀彧反对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时的心态吧,这也就难怪曹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了……
无论曹操称帝与否,他在戏曲舞台上的那张大白脸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在中国古代的民众心中,他就是篡位逆臣!无论他称不称帝,这个锅他也甩不掉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头来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有样学样、给曹操的子孙们玩了一遍……老天爷是公平的,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苍天饶过谁?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为何不称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
为何曹操为什么至死都没称帝?下面来了解下。
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之名,自封丞相,行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曹操做了丞相、当了三公,又想位列王侯,献帝只好依他封其为魏王。
但终究曹操还是没当上皇帝,到死也就是个“魏王”,而不是“”。是他不想当、不敢当、甚至对皇帝?当年一些汉臣为了奉承曹操,写联名信请曹操废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堂弟夏侯墩知道此事后,马上面见曹操,对他说千万不能称帝,不然会给孙刘攻打曹魏的口实,此事必须。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拉开这条遮羞布后,舆论对己不宜,怕孙刘两家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暂且放下。
还有一事恰好说明了曹操的担心。赤壁后曹操不敢再举兵南下专心治理北方。记念后北方一片繁荣的景象。趁机拍拍曹操的马屁,说曹操现在受万民景仰,应一跃为帝才对哪。曹操读了信后冷笑一声,说:“孙权那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哪。”这话一语双关,既说了谋权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火德”自己代汉须胜于“火德”,就是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的意思。孙权这信是一半试探一半挑唆,曹操也是一半拒绝一半不甘心。
曹操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一切朝政大事皆由他掌管。献帝只是后宫的男主人,有时甚至连后宫也管不了。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只不过曹操只差黄袍加身罢了。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因此曹操不称帝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有皇帝之实,根本就无须皇帝之名。仅此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