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其狗”是对诸葛诞的贬低吗?
观点一
三国时期,诸葛氏族有三兄弟,诸葛亮、诸葛瑾以及诸葛诞。这三兄弟被史学家称为龙虎狗三兄弟,三人虽然都是诸葛世家的子弟,却分投了三个不同的势力蜀、吴、魏,史书记载: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里的狗指的是功狗,为褒义词,比如北洋政府时期的冯国璋就因为功绩被称为北洋之狗。
这一反常举动的背后,折射的却是琅琊诸葛为了在东汉末年生存而不得不一门侍三国的世家生存之道。
乱世之中世家依靠军阀才能生存与发展
军阀一般是指那些拥有武装力量、雄踞一方的势力,大多为掌控军事权利的将领所建立。比如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多为新军将领,如阎锡山和张作霖。但是东汉末的军阀与普通意义上的军阀截然不同,他们是由掌握经济、军事力量的贵族豪强演变而来。
首先是贵族豪强对国家经济的掌控,外戚与宦官的内部斗争推动了贵族豪强获取大量经济资源。
起初在光武帝时期,外戚主要还是任一些有名却无实权的官。但是由于东汉后来的皇帝都是在很年幼的时候就登基为帝,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这就需要皇帝的母亲太后临朝辅政了。
而太后久居深宫,接受的多是古代对女子的修养教化,对于理政治国多是一窍不通。这个时候她能相信的多是自己的娘家,即自己的父亲以及兄弟。这个时候外戚集团就开始干政了。
首开外戚专政先河的是窦宪:他一方面开府,将人才至于幕府中;一方面,在利用外朝同时,让自己的妹妹窦太后下诏,使自己政策得以顺利施行,此外还独占军权与内朝权力。
但是随着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开始懂事起来,他对于自己的舅舅、外公等人篡取本属于自己的皇权的事情会感到不满,然而由于外戚势力太过强大,在皇宫里能与他交心的只有那些宦官了,甚至他们还需要借助宦官的力量帮助自己铲除外戚势力。
就比如汉和帝在得知窦宪私下里想废帝自立的阴谋之后,联合郑众一帮宦官,收缴了窦宪的权利与势力并逼迫窦宪自杀。
这些宦官在帮助皇帝夺权之后,通常会被皇帝封赏,如郑众就被汉和帝封为缴乡侯,自此宦官弄权干政开始了。而外戚与宦官的较量成为了东汉历史的一个特色。此时的豪强贵族如何呢?
首先,作为帮助光武皇帝打败王莽政权的功臣,刘秀是非常感激他们的,但是也正是在与王莽的对抗中,他发现了豪强贵族实力的强大,强大到联合起来足以毁掉一个国家,为此他开始打压豪强贵族。
这种打压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方面,比如三国时期马腾的祖先汉伏波将军马援,他从刘秀建功立业之初就开始跟随他讨伐四方,更是在平定羌人和越人叛乱中屡立大功。建武二十四年已六十二岁,尚率兵击五溪蛮夷。但纵是如此,光武皇帝在册赏功臣时都没有他的位置。
从舆论方面打压豪强的政治地位,还仅仅只是一个形式。也许是为了弥补对豪强贵族的愧疚,抑或是安抚他们,光武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打压他们,但是在经济上却十分优待他们。
如马援想要皇家花苑的土地,皇帝也二话不说就给了。而后来的皇帝对于豪强贵族的经济也是更为宽松,数百年来,豪强贵族几乎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然后是豪强贵族对军事力量的培植。东汉末年的统治日趋腐败,身为当朝君主的灵帝,居然公开卖官鬻爵,这也就导致是社会的混乱。另外,频发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仅汉灵帝在位期间,就发生了洪灾、火灾、瘟疫等由天灾或者人祸引发的灾害 29 次。
在这些灾害里,危害最大的是瘟疫,他对经济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削减对汉朝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尽管这些灾害在史籍中, 仅以几个数字就一笔带过,我们还是能看出这其中所引发的巨大的社会问题。这也就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即我们所说的黄巾起义。
但是由于中央的腐败,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本来镇压起义军。为了抵抗起义军,汉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将一些重要地方的刺史改为州牧,使州牧(刺史)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并赋予州牧掌控一州的军政大权,使刺史(州牧)从纯粹的监察官变成了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政长官。
由此豪强贵族开始培育自己的军事力量。渐渐的,两支依靠豪强贵族建立起来的最为强大的军阀势力,袁绍与曹操开始雄踞中原。
为了能在与其他军阀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只有军事与经济的强大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实力的强大,其中文人士子的拥护是极为重要的。
以曹操与袁绍的斗争为例,两人开战前陈琳的一纸檄文所带来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军阀需要世家子弟的拥护,世家子弟同样也需要军阀的保护。
从孔融、杨修以及荀彧等人的遭遇来看,世家子弟在乱世中面对强大的军阀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这时依附一个军阀好好辅佐他成了世家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就这样,曹操手下有荀彧荀攸叔侄、郭嘉、戏志才等世家子弟辅佐;袁绍手下有须鼬、沮授、田丰等世家子弟的辅佐。
分散投资,诸葛三兄弟分侍三国延续香火
三国时期的军阀很多都是猜疑心重,阴晴不定的,比如荀彧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被曹操下令自裁。
为了防止家族一个子弟得罪了所依附的军阀而导致家族的灭亡,很多世家都会将子弟分侍多个诸侯,如颍川荀氏的荀谌侍奉袁绍,荀彧荀攸侍奉曹操。
甚至在一个军阀内部,世家也会选择分侍不同势力,比如河内司马氏以司马朗侍曹植、司马懿侍曹丕等等。由此来看,诸葛世家的三兄弟分侍三国对于家族香火的延续还是很有用的。
虽然诸葛氏三兄弟分侍三国,但由于没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这是其世家上层的安排,我们也不做过多的阴谋推测,暂且以偶然的视角分析诸葛世家的三兄弟分侍三国对于家族香火的延续。
先看诸葛瑾一支。他这一支最为不幸,在诸葛瑾死后他的儿子诸葛恪遭孙峻之难,自此诸葛瑾一支遭到灭门之灾,子孙凋亡殆尽。
诸葛恪,诸葛瑾的长子,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诸葛家族子弟的卓绝才华,受到吴主孙权的喜爱。但是诸葛瑾则对他的儿子却不是很满意,因为诸葛恪虽然有才,但是却比较自负,容不得别人的坏话,而且做事情很招摇,容易受到别人的嫉妒,不是那种稳重的能够发展自己家族的人。
诸葛恪的确非保家之人,诸葛瑾一门遂遭到灭门之灾。
由于诸葛恪年少出名,深受孙权喜爱,所以在孙权临终前将他叫在身边辅佐自己的儿子。起初他凭借自己的才能打败了纬国大军,这也让他自得起来,自认为英才卓越、功盖一国,这为其后来轻敌兵败坐下了铺垫。
前文已经提及,他容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好。由此兵败回吴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开始专权独政。最后引发朝野上下的怒火,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覆灭灭了三族。
诸葛亮一支也是命运多舛。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年幼的时候展现出了聪敏的一面,但是诸葛亮对此却是很担心。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见过太多年轻时机敏聪慧,长大后却碌碌无为的例子了。
这也成功被诸葛亮预测成功,诸葛瞻长大后完全没有继承到父亲的军事才能,在邓艾袭击绵竹时,不听从手下的建议贸然出兵,结果兵败,和自己的儿子诸葛尚一起被魏军杀害。正如他自己所言:
“于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而不能守疆土,有此三罪矣。”
蜀汉灭亡后,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移居河东,在晋朝任官。诸葛京依靠自己的才能,被任命为县令,官至江州刺史。尽管如此,诸葛亮的后代也会很难为门阀士族的上层接纳,诸葛亮一支也逐渐衰落了。
诸葛诞一支则有明显与他们不同的发展。他这一支的发展比两位兄长都更久远。曹魏末年,司马氏父子掌权,诸葛诞在政治态度上发生过动摇,有向司马氏靠近的倾向,但是他毕竟是亲曹派的重要人物,司马氏父子对他心存疑虑。
而到了毌丘俭等人被杀,他的心里十分忐忑,于是于寿春造反反抗司马氏统治,但是失败被杀,他的儿子逃到了东吴。
此后,三国一统于晋,诸葛家族再次兴旺,成为西晋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
分侍三国能够为家族获取更多的利益
诸葛世家起于西汉诸葛丰,但是自诸葛丰以后直到诸葛玄,诸葛家族都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子弟。直到三国时期,诸葛世家才迎来了巅峰。
从诸葛玄开始,之后的诸葛瑾、诸葛亮等都是才学兼备的士子。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鸡蛋不能放同一个篮子里。诸葛世家的三兄弟分侍三国,能为家族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领豫州牧。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后主刘禅时他实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诸葛诞,是曹魏的重臣,官至征东大将军。正是由于三兄弟各自在所侍国的地位,让天下世家无不对诸葛世家尊崇有加,甚至势头直逼当时的第一世家琅琊王氏。
可以说当时三国中的任意一国一统中原,那么诸葛氏定可以成为之后百年以来的第一大世家。只是可惜的是魏蜀吴三国争斗了这么多年,最后统一的还是司马氏。
但是这并不能磨灭诸葛世家的功绩,晋代皇帝对于诸葛家子弟仍是允以重用:前文提及的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逃到东吴的诸葛靓之子诸葛恢,很多诸葛世家的子弟都在晋朝身居要职。
观点二
《世说新语》有言,“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并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在新语中,把诸葛亮比作是龙,诸葛瑾是虎,而诸葛诞则是狗。一个家族的子弟分别在不同的国家里效命的事情并不少见。就如同颍川的荀家一样,荀彧和荀攸在曹操那里效命,而荀谌则是以袁绍为主。
毕竟世家大族,最先在乎的往往是家族的利益。而一个鸡蛋不能放在同一篮子里,风险投资还是有必要拿捏清楚的。所以,诸葛亮三兄弟分别在三个国家里效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新语中把诸葛诞比作是“狗”,并不是在贬低诸葛诞。这里的“狗”是“功狗”的意思,而“功狗”一般是对有功的武将的称赞。而诸葛诞有战功的,应当是在正元二年的时候,毌丘俭和文钦在寿春发生叛乱,诸葛诞率兵平叛,并且第一个占据敌军的根据点寿春,拿下较大的功劳。也是因为如此,诸葛诞才平步青云。
再者,当时很多时候都喜欢用动物来喻人。就好比,庞统是凤雏,司马懿是冢虎,等等。还有,庞统当时很有盛名,来请他对自己进行评价的世人很多。其中,就有陆郎与顾劭。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所以,在这样的风气之下,诸葛诞被平作是“功狗”也在情理之中。况且,新语中的“狗”也有可能是通假字,通“豿”。
《尔雅·释兽》有云:“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
熊与虎的后代,叫做“豿”,而豿则应该含有驹的意思。这么一来,诸葛诞这位“功狗”,应当也有千里驹的意思。所以,这并不可能是一种贬义,反而是对诸葛诞的一种褒义形式的赞赏。
诸葛诞是一个有才学,而且擅长治军的人才。但可惜的是,诸葛诞眼光格局较小,目光仅放在了淮南一带。而且,诸葛诞常与夏侯玄等人为友。而夏侯玄等人,虽然博学多识,但是,他们的“玄学”思想过于严重,玄到了最后,更是被当时的魏明帝曹叡所厌恶,认为他们是沽名钓誉之辈。
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诞被牵扯进浮华案中,连自己身上的官职都被魏明帝给罢免了。直等到曹爽掌控政权的时候,诸葛诞等人才重新被重用。
此外,诸葛诞的眼光和战队有问题。或者说,诸葛诞有点“愚忠”。当时诸葛诞能够官至征东将军,以及得到高平侯的爵位,就是因为诸葛诞在平定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中有功。而文钦等人,反对的就是司马氏家族对曹魏政权的架空。
也就是说,诸葛诞在这一次行动中的行为,可以看作是站在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这一边的。但是,在甘露元年的时候,诸葛诞却因为自己的好友夏侯玄等人被杀,开始不满司马昭的专权。
而且,在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到淮南视察的时候,诸葛诞直接对贾充说出心里话,大言其对司马昭的不满,并且很愤慨的对贾充说,贾家深受曹魏的恩重,贾充不思报国,反而助纣为虐;而如果洛中发生叛乱,他诸葛诞愿意以身报国。
诸葛诞明目张胆的这一句话,直接把自己推向了司马昭的对立面。而当时,司马氏已经在曹魏里站稳了跟脚,实际的掌控了曹魏的权力。在司马氏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诸葛诞这番话无疑是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自找麻烦。
所以,当诸葛诞自感局面无可挽回的时候,不得不仓促的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了。而诸葛诞也被夷了三族,连带着他麾下的数百士卒也被斩杀于寿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