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三国谋士排名前五的是哪五位?
三国是一段有趣的历史时期,有关其历史故事精彩纷呈、流传甚广,很多三国人物在艺术塑造过程中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标签,比如提起“奸雄”,三岁孩子都知道是在说曹操,说道“仁德”,大家又都会想到刘备,另外还有“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猛张飞、白袍银枪赵子龙、气量狭小周公瑾等等。
这自然要归功于各种戏曲、评书、《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等艺术载体,使得这段历史活灵活现、经久不衰的传承至今。在艺术氛围中,三国中有三类人最受欢迎,分别是主公、谋士和武将,与之相关的各类排名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五大谋士”“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四大都督”……
往事越千年,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曾想到,自己会被后世如此热议,有的会觉得冤枉,有的会乐于被神话,然而这些都已经由不得他们了,话语权永远都掌握在当下和未来。尹禾本人对历史话题一直持开放性态度,尤其是能力排名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看法,只要自己言之有据即可。况且“三国”类话题,一直都是双重标准,有史实的一面,又有升华的一面,在此尹禾试图给出两套排名,一种尽量“实论”,一种不惜“神话论”,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历史与艺术是否存在差距:
神吹版:郭嘉、诸葛亮、贾诩、庞统、杨修
非常遗憾,在这份榜单中看不到东吴谋臣的身影。毕竟代表人物周瑜和鲁肃,一个气量狭小,一个呆若木鸡,实在是无法和其他天才相提并论,我们也无需多论,下一节自见分晓。
郭嘉
如果排“吹版”的TOP 5,郭嘉必然是要排在第一位的,毕竟不知从何时起,坊间传出一句神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连诸葛亮都怕郭嘉,足见其智谋与气场。至于其功绩,有擒吕布在前,”十胜十败“在后,临终又有遗策,若非早夭,恐怕是要协助曹操,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诸葛亮
诸葛亮的”智圣“形象有被神话的嫌疑,人言其:
是与姜尚、张良等齐名的千古谋士典范,其实原本该排在第一位,但是近年来也不知是什么风气,将郭嘉吹捧的如此厉害,所以”卧龙“只能屈居第二了。
贾诩
贾诩一直都是很另类的存在,被誉为三国第一”毒士“,其一言足以乱汉室,佐张绣大败曹操,保曹丕成功上位……若不是身负”乱汉之罪“以及”杀曹昂、典韦、曹安民“之嫌隙,贾诩在曹营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这样的来头虽然不小,只可惜未及建业,就身死”落凤坡“,可以脑补一下,如果庞统有夺取西川之功,那么其在蜀汉的地位恐怕要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了。
杨修
第五个人选其实想了很久,不是荀彧,毕竟荀令公没有被神话,表现得中规中矩;也不是徐庶,虽然出道时很”巅峰“,但可惜昙花一现;也不是”冢虎“司马懿、”幼麟“姜维,我觉得这两位后期的顶级谋士都没有杨修那样传奇。毕竟纵观整个三国,能让曹操另眼相看的没有几个,又让曹操感到忌惮的,也就杨修一个了。
这里只论”神话“,不要讲”其实真正的历史上balabala……“一类的话,因为这是我们下一节要讨论的内容。
现实版:荀彧、诸葛亮、鲁肃、沮授、贾诩
现实不同于演义,就像武将不会阵前单挑一样,单纯的谋士对一方诸侯的作用并没有那么突出。三国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文臣,一般都是优秀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如此我们再回到上一节的内容,郭嘉官拜”军师祭酒“,实际上就是曹操的幕僚兼秘书,处理文书、出谋划策。郭嘉确实很优秀,又善于揣测人心,因此他曾经出过强攻吕布、无视孙策、分化二袁等计策,都是出于对人性的把握。
除此之外,曹魏第一”谋主“是荀攸而绝非他人,”十胜十败“论来源于荀彧和贾诩,非郭嘉之功,击败袁绍最主要的功臣依次是荀攸、刘烨、荀彧和许攸。至于网传曹操说”孤本欲将后世托福奉孝“,也是断章取义,《三国志》原文记载:
郭嘉确实很有潜力,但是潜力这种东西,往往需要时间来验证,可惜郭嘉没有这个机会。
举例完毕,言归正传。
荀彧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其在曹营中的地位也十分超然,与夏侯惇合为曹操的左膀右臂。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在战术上,在吕布叛乱之时挺身而出,保全兖州三城,才使曹操有了反攻的机会,官渡之战中,奇谋扼袁绍于官渡,建树颇丰;政治上,为曹操制定了举荐人才的制度,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之所以将荀彧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出身、功绩、智谋、品行皆为上上之等,除了后期与曹操闹掰,不得善终,几乎毫无槽点,令人敬服。
诸葛亮
依旧是网络文学引发的怪圈,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诸葛亮的能力,中肯的评论不过就是其政治能力远超军事能力。
尹禾看来,诸葛亮实在是百年难遇的全才。蜀国的败亡自有其地理因素作怪,远非一二奇才可以逆天改命的,况且蜀汉人才的传续和培养并不算出色,时也命也,不该归咎于诸葛亮。
网络文学对诸葛亮最大的抨击莫过于“六出祁山”均已失败告终,穷兵黩武,空耗国力。实际上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只是每次都受困于粮草不足,无法扩大战果。西北地区以无人区居多,除非攻克长安,否则都没有太大镇守的价值,因此不进则只能退回汉中。
关于对诸葛亮的褒奖,并非是自己吹出来的,陈寿、司马懿、周瑜、钟会等都对其十分敬佩,众看官以为现在我们对诸葛亮的吹嘘有些过头,实际上在两晋、隋唐、宋元明代,诸葛亮一直都是三国第一神人,无人可出其右,只是在清朝,满清政府为了塑造信仰,才将关羽推到前台,逐渐盖过了诸葛亮的风头。
我等在此凭借一些残书碎片就可以大言不惭,诋毁“智圣”,难道古人全都是傻子、瞎子,崇拜一个并不十分厉害的人?
鲁肃
如果论东吴第一谋士,周瑜、陆逊皆可上榜,论名气周瑜更佳,论功绩陆逊最大,然而尹禾却独尊鲁肃。因为正是此人翻云覆雨,一举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
远不提“榻上策”,比“隆中对”更早、更系统的北上战略,因为孙权的保守而化作泡影。好在鲁肃还有后招,他已然将战略目标锁定为曹魏,那么就不能坐视其南下占据荆益和汉中。在东吴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他选择与刘备联合,将荆州借给其发展,作为战略缓冲,形成两弱抗一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东吴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孙权比另外两位一代主公都年轻,可以延缓因为易主带来的政治动荡。只可惜,孙权最终自毁长城,怨不得鲁肃的谋划。
沮授
若论战略眼光,沮授绝对不输任何人。他给袁绍提供的建议,哪怕袁绍听从一条,也不至于败给曹操。沮授统御三军、威镇河北,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他比荀彧更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听;他反对诸子并立,袁绍不听;他提出“三年疲曹”战略,袁绍依旧不听。否则,袁绍就是曹操、沮授就是荀彧。
贾诩
无论正史还是神话,尹禾都想将贾诩列入榜单。因为正史与演义无甚不同,这是一位足以影响天下局势的顶级战略家和谋臣,只是深通保命之法,过于低调行事,光芒内敛,不为外人所知。
贾诩和陈平是一类人,格局远在战局之外,所谓胜败不过是顺手的事情,明哲保身才是最强的能力。如果贾诩能够锋芒毕露,那么天下何等局势还未可知。
一些偏执
实际上,三国优秀的文臣还有很多,但是在此我想排除几个人,以免评论区陷入无谓的口水阵仗。
首先说陈宫,网络上总有人认为他是顶级谋臣,实则不然,他与陈登类似,只是想给兖州找一位自己满意的主公,他因为最初将兖州献给曹操而得到曹操的信赖,并非能力超然。随后因为曹操对待氏族的态度,使其产生不满,因此才趁机挑拨张邈,又引吕布入兖州,自始至终没有什么过于高明的计策。
其次想说司马懿,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政治上成功窃国,军事上和诸葛亮互有来回。然而毕竟时期不同,人才凋零,曹魏又恰巧赶上君主连续短命,才给他创造了反客为主的机会。他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有所预谋,最初司马懿可能只是想活着、报恩,是命运将他一步一步推到了那一步。
还有姜维、法正、杨修、荀攸、田丰等人,皆是一时之人杰,但是都没有达到上述诸位的高度。
三国时期最强的五位谋士
三国时期的最强的谋士排名前五位的当属下面的五位。
庞统的军衔是中郎将,他的才智与谋略可以与诸葛亮齐名,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智慧超群,功盖三分国,能与他齐名的人非同一般,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庞统为人非常之狂傲不羁,狂妄自大,长相又极其丑陋,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后来被鲁肃推荐给了周瑜,并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立了大功,但好久不长周瑜因病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的时机有意拉拢庞统,于此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相貌丑陋,且态度傲慢至极并没有重用他,无奈之下庞统只好赴往荆州来投靠刘备,刚上任县令,他就不理政事,整日游手好闲,不是看戏就是听曲,刘备知道情况后委派张飞前往责罚,这时才发现了庞统的才华,可谓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然后庞统任命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遂后庞统随刘备攻打楚国,设计斩杀高沛,得涪水关即江油关,是位于现代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庞统因攻城之际怀疑诸葛亮是想争夺功绩,不听其书信劝阻,冒然进入落凤坡,中了张任的埋伏,被乱箭射死,此时的他仅为而立之年,刘备极为痛苦,痛失良才。
东汉末年,东汉将领周瑜是三国中的名将,他不仅是军事家而且精通音律,有姿貌,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他虽然出身士卒却替孙家打下一片江山,创立了“北拒操,西联蜀的正确方针策略”,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他多谋善断、忠君爱国、心胸开阔,他审时度势是东吴立足江南,兵少将寡,却支持最久的最主要原因。周瑜小时候与孙策交好,孙策对他也是视为己出,帮他迎娶喻有国色天香的二乔,成为亲戚,同时带着他一起为国效力,孙策遇刺后临终嘱咐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赤壁大战之前自潘阳赶回力主拒曹,后与群英会戏蒋干,怒打黄盖行使离间计,最后指挥全军在赤壁袭击曹军取得胜利,功不可没。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聪明多大略,学问广博,见识丰富是少有的奇才,他善于用兵,变幻多端、出神入化、所向无前,是辅佐魏国三代的重臣,元老级人物,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善谋奇策,曾经多次征伐有功,平生最大的功绩是多次率领大军对抗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重要人物之一,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郭嘉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谋略家、战术家、他当机立断、出奇制胜、料事如神是非常难得的谋士。曹操经常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在大喜中言道:“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非他莫属”,由此可见曹操对郭嘉的赞赏极高,讨伐张绣的时候,郭嘉全面的剖析曹操与袁绍的战略状况对比、对当前局势的对比,通过缜密的分析和极强的说服力,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劝说曹操调整战略征讨卢布,不仅重新振作曹军的斗志,并且还帮助曹操制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之时,便于不久败亡”的观点,劝说曹操急攻,一鼓作气取得了大胜,可谓是算无遗策,从来没有失手的时候,真是算无遗策、旷世奇士,曹操也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国鼎力的基础,是曹操、孙权的克星。
每次刘备出征的时候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并为刘备提供资援(足食足兵),献帝被害群臣劝刘备登基,刘备万般推辞,无奈之下,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说刘备,其后才答应,可见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路上被打败,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政逝去,否则定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刘备病重的时候召见诸葛亮、李严托付后事,对诸葛亮说:“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意思是“你的才华是曹丕(公认的才子)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这句话不单单是对诸葛亮的赏识也是对他的认可,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能说住这样的话,是真的发自内心,自此在朝中的政务大小事都依赖于诸葛亮,如讨伐庸闿诸葛亮采取以攻心为主,先打败庸闿军队,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北伐六出祁山,斩魏将王双,击退郭淮退得二郡,因此后人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