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心理健康
中西文化交融推动中国人关注心理健康与传统国学内容
多学习学习传统国学文化,你会发现中国人其实很重视心理健康,只不过与西方近代心理学的方法不同而已。
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让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很多人觉得什么都是西方的好。现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加速,中国的禅宗与内观的佛家文化受到了国外专家的研究青睐。 特别是一些心理疗法都借鉴了中国的文化,比如森田疗法。还有一些外国的精神分析专家都积极借鉴中国的禅修文化。
中国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体,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实质上它教导了我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疾病和困扰根源在于不会处理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让我们每个人从小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避免了很多不良关系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减少了我们罹患精神痛苦的机会。我们的文化,比如中医,最高明的地方在“预防”,儒家的文化也正是如此的思路,因为我们遵循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就避免了很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
中国禅学思想,更是通过打坐、禅修的方式来达到内心的清明。道家的思想更是注重人们内心的自由,通过慈悲、节俭和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内心自由。
“知足常乐”“平常心是佛”这些观念,我们并不陌生。当我们出现心理困扰的时候,这些认知观念常常会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一些人和事。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学习西方的做法,另一方面不要忘记了我们本身所拥有的东西。不久的将来,我想我们会做的更好。
国人为何不重视心理健康?
据卫生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总数在1亿以上,其中的72.3%不知自己已经患病。重度精神病患者超过1600万,致残率高达60%,自杀率达30%,可以说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严重。
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讨论心理健康和有心理问题后找心理咨询师疏解的情况非常少,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比。那为什么国人不重视心理健康呢?
一、和我国的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普及不足有关。建国后,新中国一穷二白,后续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解决国人吃饭问题成为重点发展任务。而心理健康自然就会变成发展以后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导致这几十年间的心健康知识普及程度欠缺。不过,在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同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信这方面的问题会得到快速改善。
二、和国人的需求层次有关。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根据最近李总理汇报的数据:“国人年均收入3万,6亿人每个月收入仅1000元”。这个数据说明,国人的需求层次的提高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三、和国人的文化信仰有关。林语堂说: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儒教,失意的时候信道教和佛教。道家讲“清静无为”,佛家讲“明心见性”,这些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改变认知,摆脱烦恼,缓解焦虑的作用。所以,当我们在身处生活和职场压力时,常常会不自觉地转向佛道文化,寻求解脱之道。所以,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没有积极进行心理咨询的原因之一。
中国心理医生不足,自愿就医意愿低,家属接纳度不足的原因与现状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心理医生的比率确实很低,国人主动求医意愿弱,家属对待心理障碍者接纳度低。在这里,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大家一起探讨。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居民心理健康
(一)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国家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等团体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党和国家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精神疾病防控等薄弱环节能力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三)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因此,心理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亟待强化。
(四)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到2022年底,我国基本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构建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为增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各地要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求达到80%。
二、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自2017年就暂停了,至今还未出台新的办法。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考察体系还没形成,所以,心理咨询师比例低,市场上心理咨询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一些坑蒙拐骗现象。
三、费用问题
国外已将心理治疗的费用纳入医保,我国还没有。心理咨询师按小时收费,少则200,多则几千,一般家庭无法承受。
四、意识问题
由于对心理知识的科普力度还不够,许多人将心理障碍等同于精神疾病,怕自己被歧视,本人及家属病耻感较重。患者主动就医意愿弱,加重病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