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收服不了缅甸?(明末李定国几千人马难以吊打缅甸,地形与气候不利如何进入东南亚。)

明末李定国几千人马难以吊打缅甸,地形与气候不利如何进入东南亚。

明末的时候,李定国几千人马吊打缅甸?你确定?首先,自云贵高原往西和往南,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疆域很少突入到东南亚,首要原因就是地理和气候因素。

在东南亚,由于气候、山地地形等原因,交通不便,一直是支离破碎状的,至今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别说缅甸,中原王朝实质性掌控云南也是在元明之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中原王朝无法轻松越过云贵高原。

而且明朝200多年,云南地区的土司和中央政府一直在玩“反叛-镇压-反叛”的游戏。直到清朝的改土归流,中央政府才真正的形成了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稳定统治。

想象一下,当你气喘吁吁爬山云贵高原,想通过往西进入缅甸,还没喘过气来,面前又是高耸的山脉,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横断山脉,别说人,再桀骜不驯的河流都给你再这整的服服帖帖,地图上看不出来,来,给你整张照片瞧瞧。

云南到缅甸,一路上的满眼的大山和原始森林,别说古代军队,民国远征军从野人山回国也是损失过半。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北上的过程中沉降在缅甸北部,所以这片区域降水量一直很充沛,再加上东南亚炎热的气候,毒虫和微生物就先于人类成了这里最早的主人。直至今日,缅甸都是全球疟疾高发区,比常年喝恒河水的印度还高。

其次,清朝时期建立的贡榜王朝是缅甸历史上少有的扩张性王朝,先灭了西边的曼尼坡,又在乾隆年间攻打暹罗和老挝,甚至攻破暹罗国都阿瑜陀耶城,致使阿瑜陀耶王朝灭亡。

地形造就气候,气候又影响植被,你再强盛的王朝也拿它没辙,所以就会出现清军虽然在清缅战争中一度占有战术优势,但解决不了疾病和后勤问题,再加上对手是个远在中原核心区的小霸王。

而且,这次战争中,清朝的军事装备也不占多大优势缅军所用的西洋武器比清军先进,清军损失数万,耗费了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不可能靠国力硬压倒对方。所以只能讲和。

但是说句公道话,清朝在战术层面没有获得胜利,但是在战略上获得了胜利,至少维护了东亚的朝贡体系,震慑了周边小国,将缅甸重新拉回了朝贡体系。

清军的进攻,也在一定战略上配合了暹罗的反击,造成了暹罗的崛起,从此东南亚出现缅甸和暹罗二强的局面,不再是缅甸一家独大。

“大清在缅甸战争中败北的原因”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1769年11月16日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乾隆时期,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凭借强大的国力,乾隆皇帝发动了多次战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桀骜不驯的准噶尔部都给扫平了。不过虽然大清国强盛一时,但在征伐缅甸的战争中,清政府败的一塌糊涂,打了四次都没打赢。那么强盛的大清国为何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缅甸?

清缅之战:

在中南半岛,清王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足够实力的挑战者,所以这个地方历朝历代的皇帝还是比较放心的。雍笈牙王朝在统一缅甸之后野心膨胀,继而对清帝国的西南边境发起了攻击。但是此时的清帝国却以为缅甸只是出现了匪乱,并没有当一回事。

严格来说这场战争没有决出胜负,清军第四次进攻已经推进了缅甸境内,但是没法深入了。缅甸当时准备充足,清朝麻痹大意,导致前三次失利特别是第三次明瑞有机会获胜但还是因为个人轻敌失利了;当时正处于贡榜王朝鼎盛,军队经验丰富,其实野战清军始终处于优势但是攻城失利;地形因素也很关键,清军人数始终处于劣势而且不适应热带气候疫病流行;

在象征性地剿匪大败之后,乾隆皇帝明白了,这压根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支军队。于是先后两次大军出征,但是出兵规模远远比不上平定准噶尔,每次出兵规模在2万人左右。由于远征军不熟悉地形,道路难走,气候又不适应,战事很不顺利。

当时清朝内部出了问题,乾隆本来打算发动第五次进攻但是大小金川战事再起让清朝主要精力都要解决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还有就是西南边疆地区的人员物资调动对当时来说比较困难,刚统一的国内因为连年的征战国内怨声载道,最终在内外交困之下缅甸提出议和,最终双方签订了《老官屯条约》,对于清帝国而言,缅甸只是内部的王权交替,并没有实质性威胁到自己的可能,所以与其说打不过,倒不如说是不想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