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拥有2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胤禵为何不敢杀回北京?)

胤禵为何不敢杀回北京?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老十四手握二十万雄兵,为啥不敢杀回北京城呢?老十四胤禵是康熙晚年比较喜爱的皇子,因为他文武双全,能够代替康熙出征,被任命为大将军王。所以很多传言说康熙是把大位传给老十四的。

既然老十四认为自己有登基的可能,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抢班夺权呢?难道他真的没有夺取皇位的胆量吗?当然不是这样。

胤禵说实话就是临时被提拔上来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中的根基并不深厚。要不是看在康熙的面子上,很少会有人听他的调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胤禵打算起兵造反,军队中能够有十万人响应,他就谢天谢地了。可惜不要说十万人,可能连一百个人都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胤禵所带领的人马,并不是西北本地招揽过去的,而是从京城带过去的。所以说这些士兵的家人们都在京城或者京城附近居住。

如果他们宣布造反,那么他们的家人会是怎样的下场,他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一个不出名的阿哥夺取皇位,就要拿二十万将士的家人做赌注,这一场豪赌,不论是谁,都不会跟着他一起干的。

当年关羽八万荆州兵,可谓是声势浩大。可是东吴吕蒙把荆州兵的家人们都给扣下了,还声称好吃好喝伺候着。意思很明白,这些士兵如果投降,就能跟家人团聚,要是不投降,嘿嘿!所以说关羽兵败如山倒,吕蒙是用了这一招战败了关羽。

胤禵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不光士兵的家人,就连他的老婆孩子也全都在北京呆着。虽然雍正未必就会对他的老婆孩子下手,但是这也是胤禵不敢造次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似他是大将军王,其实他只是康熙派来镀金的而已。不排除康熙有试探胤禵能力的想法,当时或许就是在雍正和胤禵两人之间做出选择。

当然了他们明面上并不会表现出来,可是背地里却不一样了。所以胤禵一旦打算让他们杀回去,可能这帮人就先把胤禵给拿下了。

毕竟拿下胤禵回去向雍正邀功,总比杀回去性价比高得多。这一点胤禵难道看不出来吗?他在西北军中才短短几年时间,不足以培养一支强大的亲信队伍,所以他不会选择冒这个风险去跟雍正夺位。

就算是二十万西北大军愿意跟着胤禵前往京城夺位,那也得能够打到京城才行。当年吴三桂号称五六十万大军,都没能打过黄河,如今胤禵这二十万大军就想打进北京城?

一路上到处都是满清的重兵把守,他们虽然不一定可以消灭这二十万大军,但是凭借高大的城墙,至少可以将这二十万人马给挡在城外。

胤禵本人更是没有这个信心,能够打赢朝中那些身经百战的猛将。这些人就是没出来带兵,一旦带兵,谋略兵法绝对比胤禵要强得多。

如果他稍有犹豫,就会给雍正得以调遣的时机,到时候雍正完全可以组织一股力量反扑这二十万大军。

所以胤禵的胜算不大,他自己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认为光靠这二十万人,压根就打不到京城,反而在路上可能就会损失多半。

而且作为叛军,也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众叛亲离之下,胤禵不可能取得这次的胜利,所以他只能放弃。

胤禵这二十万大军可不是不吃饭的,每天所消耗的粮草是惊人的一个数目。过去胤禵有朝廷给他撑腰,所以他压根就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他只需要考虑如何打好这一仗就行了。可是现在不行了,如果他打算造反的话,就必须要筹集足够的军粮才行。

这些军粮至少要能够支撑他打到中原地区。可是长途漫漫,他压根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筹集军粮,当时也没有融资机构,所以他手里的本钱不够。

光靠人打仗是不行的,很多仗都是靠钱和粮食打出来的,很显然胤禵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只要雍正断了胤禵的军粮,可能他在一个月之内,就得出现兵祸。

所以他哪里敢在这个时候选择造反呢?胤禵是充分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后,才会独自一人上路奔丧,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我认为还是有这方面想法的,胤禵之前为八阿哥胤禩求情,虽然当时康熙要宰了他,可是后来康熙认为他的儿子当中,胤禵是非常重情重义的一个。

如果胤禵将来做了皇帝,一定可以善待自己的兄弟。比如说当年李世民在考虑李泰和李治谁来做皇帝的时候,就放弃了生性暴力的李泰,而是选择了重情义的吏治。

所以康熙的想法也是一样,他儿子那么多,要想保住尽可能多的儿子,最好挑选一位仁慈之主。所以康熙后期对胤禵的上次非常多,胤禵俩儿子结婚,完全按照亲王的礼仪来操办的。

由此可见,胤禵还是非常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雍正手段厉害啊,他绝对不可能让远在西北的十四弟回来继位。所以胤禵楚国了最好的时机,也就不可能再想办法谋反了。

老梁解析:老十四为何无法造反成功

老十四?就这胤禵的事,还二十万大头兵?您就算再给他加二十万,雍正一道黄纸片子下去,他都得乖乖的把兵权交出来。

雍正一旦把皇位给做实了,他老十四能做的,也就是蹲地头上发发牢骚而已,至于造反这事?拉倒吧!憋在心里只有哭的份。

要不然,为嘛雍正一个旨意下去,他就能乖乖的把兵权交给了延信?话都不带多余的。

那可是皇位啊,这东西远远的瞅一眼都是香的,但凡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您觉得他不会扯旗子造反?这是没给他留一丢丢的余地啊!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小伙伴憋不住了:“你就扯吧,一点有营养的东西没有,你个大嘴炮?”

好咧!那咱就进入正题,今天就把这事叨叨!

他这人聪明,但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将军的料,帝王的相貌他还真不沾边。

为嘛这么说呢?这辈子他就围着西北这嘎达打转了,武功那是没得说,但玩政治他这手和他的亲哥哥雍正比起来差了那么一节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话说这老十四和雍正那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俩人咋就那么得不对付呢?这一家伙就成了死敌了,为嘛呀?就因为那皇位吗?”

为嘛?皇位是其次的。俩人确实是一个妈生的,但雍正打小就被佟贵妃收养,而且雍正这人是个性子冷的主,大夏天您往他跟前凑,都能感觉到嗖嗖的凉意。您回头瞅瞅老十四,比雍正小了十岁不说,打小是被亲生母亲养到眼跟前,那是被疼大的,而且这性格直爽,还有点意气用事。

就这俩人,虽然是一个妈生的,但是是俩妈养大的,加上这性格不合套啊,所以俩人最终走向了敌对。也就因为这,雍正和他这亲妈到死都不对付,这家长里短的他就没地说理去。

说实话,老十四胤禵手里边说是二十万大兵,其实从小打到挨着个的数,也就是十来万,没那么多的。

雍正一家伙把自己个的屁股给捧到了皇帝宝座之上,那虎视眈眈的八爷早被雍正给连锅端了。

八爷那是老十四的外援,这外援给断了,来您给蹦跶蹦跶,蹦不起来了吧。毕竟想蹦跶您的问问隆科多架在这帮人大脖子上的大刀片子同不同意。而且环卫京城的丰台大营被那病恹恹的老十三给压的妥妥的。

所以啊,京城这块他就没有一丝丝的乱象。话说浑水才能摸鱼,可这一池子的水清着咧!那摸去?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你雍正准备登基,还没有登基这时间是最好的,也是水最浑的时候,那时候他咋不摸?”

你快拉到吧!老十四那个时候在哪?和这北京四九城隔着那可是十万八千里远。这准备登基,他打那听到信了?这电话可够快的啊?问题是那会根本就没有这玩意,就这信没个十天半个月的,他就递不到耳朵眼里头。

所以那个时候老十四,他就是个瞎了眼的猴,窜上窜下的可以,没消息他想下地,没呢胆!

当然雍正继位以后,可没有忘记了这远离京城的亲弟弟老十四,这大将军王。

第一道旨意就是捞老十四回家奔丧。原因无他,也是害怕这性格直爽的亲弟弟脑子给抽抽了,整点啥幺蛾子出来。

当然这奔丧的旨意,顺带还掐了他那大将军的印信,交给赶过去的延信处理。

这愣神的功夫啥都没有了。

所以整个过程,这老十四一脑门的懵圈,他除了知道老爹康熙死了,家里边的事,没有一样知道的,所以京城里边的事,他是一脑门的迷糊。

扛着大旗造反?您也得有准备不是?这啥准备都没有,这是其一。

再说,就这十来万的人,这帮人中有几个愿意跟着你这大将军王玩命造反?人家雍正已经登基,昭告天下人家是正统,你这老十四算那根葱,有口号吗?

而且这帮人那个家眷不在皇帝手里边握着,您造个反试试,分分钟钟一家子老小全得给你剁了脑瓜子。这帮人不背后捅你刀子就不错了,让他们和你一块玩,这不强人所难吗?

过去将军出征,将军的家眷被政府控制,那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后来的年羹尧那权势比他老十四大多了,最后呢?那也不就是一道旨意的事吗?老十四这就是小菜一碟而已。

而且满清那兵将的制度是,将兵分离的。平时的将军和大头兵们压根就不认识,只有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这些个大头兵们才知道:“哦!这次你丫子是领着俺们搞事的主子,晓得了!”

那会靠刷脸干事,这不行的,您得拿着皇帝给的印信,结合自己那张大脸蛋子这才成。

所以没事的时候,将军搁自己个家里深造,有事的时候这才找自己的兵,这些个大头兵也许就不是之前的那波人喽!

所以啊,老十四是个将军这没跑,但他仅仅是个光杆司令,他指挥的那帮子人说穿了其实是皇帝养的,跟你没多大的关系。

第三,您以为这军队出去以后,配备那么多的副将,参将的干嘛使唤呢?您干保证这帮人里头没有皇帝的密探?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皇帝的密探那也是康熙的,和雍正不搭边!”

你快拉倒吧,这帮人只认皇帝,不认脸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老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您这动刀动枪的,没有后勤补给,这队伍分分钟钟就得炸营了。

而老十四这十几万人的后勤是谁提供的?陕甘总督!那您知道陕甘总督是谁的人吗?年羹尧蹲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乐了:“对!就是俺!傻了吧!”您以为当皇帝的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主,那是走一步瞅三步的人。

造反?老十四到是想,但是条件不允许啊!只有哭的份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